香椿,春天应有的味道,家传的国学里骗了我什么

每年的谷雨前后,空气中就会飘荡着一股奇特而浓郁的异乡。有的人对它唯恐避之不及,而有的人却是翘首企盼,因为这才是春天应有的味道——香椿的清香气。

香椿本是我们从小就吃的食物,本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却被“舌尖上的中国”圈粉,听着那浑厚的声音,优美的解说词,突然觉得,那不是自己熟悉的香椿芽,而是什么人间美味。

世道就是如此,即使是自己司空见惯的东西,突然被包装的五颜六色,也是会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比如这个香椿,自从有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推介,每年吃起来的感觉似乎有了不一样的滋味。这是春天的味道,也是文字的味道,文字的魅力。

以前从来不知道,香椿芽的吃法是如此的娇贵。只吃一个星期左右,两茬香椿,三两天的生长时间,多一天就会变老,口味就会打了折扣。

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刚刚冒芽的香椿是舍不得摘的,充其量就是偷偷的摘几片叶子,放在手心里,嗅一嗅,搓一搓,闻一闻,再心满意足的放入嘴里,品咂品咂,这清新的滋味,再评判一番这颗香椿树的味道是否纯正。

等到香椿芽长到大约一扎长的时候,时间也就是7---10天的时候,才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采摘,这往往都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卡吧卡吧”的声音就如同最美妙的音乐一般,伴着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地想起。还有善于爬树的皮孩子们,已是早早的爬到了高树上,噼噼啪啪的折掰着香椿的枝条,看着树下的大人们也是一脸的担忧。绑着镰刀的大杆子只好在大树的外围挥舞着,又怕抢了孩子们的劳动乐趣。

掰完了香椿的那个晚上,大概是春天最忙绿的时节。全家人忙着将香椿分拣,清洗,晾干,然后就是最有技术的活了——揉搓。

因为这些香椿有可能就是我们一年的餐桌佳肴。可以炸着吃,煎鸡蛋饼,拌面条……做好了,把家里的坛坛罐罐都塞满,这样一年的咸菜是不成问题了。

揉香椿的时候是有技巧的,盐放的多少,手劲的大小,香椿的方向,都是有讲究的。我只记住了,一点点要领,那就是香椿要顺着揉,不要胡乱的转着方向揉,因为香椿是有灵性的,它的香味也是有灵性的。后来我才知道,香椿顺揉的理由是不要把香椿的叶子揉烂了,这样看着就不好看了,杆和叶分离了,是不是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的有滋味了呢?

从小我还被教导着,香椿摘下来之后是不能过夜的,一定要当天接着把它吃了,或是淹了,要不然,隔夜的香椿杆和叶就分家了就没法吃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是遵循着内心的教导,每年香椿上市的时节,只要买回香椿,无论多晚,都要马上洗,晾,直到把香椿用盐揉成蔫蔫的样子才罢休,就是唯恐有违了祖上的训诫,也怕自己真的糟蹋了春天的美味。

今年一同事从老家拿来了几把香椿,办公室的人相护分了分。其中一个同事当晚没有把香椿拿回家。第二天一早,打开办公室的门,满屋的香椿味道,我好奇的打开塑料袋子,发现袋内的香椿不但没有杆叶分离,那个叶子还鲜活得挺立着。

我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过了夜的香椿还是原来的样子。那祖传的家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好好的仔仔细细的想了想,似乎有点想明白了。当日事当日毕,似乎也是采摘香椿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吧。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隆重的启动仪式,安排那么重大的场面,周密好几天的采摘计划。

作为一年重要的粮食进项,香椿预示着这一年的开始,也是这一年的保障。用祖祖辈辈的行动力传承着好好做事,周密做事,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

今日事今日毕,用在了揉香椿上,大概就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了。

香椿,春天应有的味道,家传的国学里骗了我什么


香椿,春天应有的味道,家传的国学里骗了我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