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後白細胞下降,不要隨便打升白針,日常護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化療後白細胞下降,不要隨便打升白針,日常護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在化療的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是較為常見的,這個現象的出現本身不具有致命的危害,但如果不及時抑制下降的趨勢,加強感染的控制,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於化療患者,從患者任何可能接觸到的感染源以及自身抵抗力著手,有針對性的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化療後白細胞下降,不要隨便打升白針,日常護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避免腫瘤患者出現感染?

1)環境護理:病房內應保持通風和適宜的溫溼度,做好地面、牆、床單、床櫃的消毒工作,嚴格施行無菌操作。患者應換上消毒衣、戴上口罩、儘量避免外出,同時謝絕探視,防止人源性感染。

(2)飲食護理:加強營養支持,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性食物,且食物溫度須適宜,忌暴飲暴食,儘量食用經過消毒的熟食。

(3)心理護理:當得知自己白細胞下降嚴重時,患者常常會出現煩躁、抑鬱、恐懼等消極情緒,甚至還會產生絕望的想法,從而影響治療。所以針對這些情況,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耐心解釋,幫助患者正確看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病情變化,使其引起重視的同時不會有過多的心理負擔,並且樹立與疾病鬥爭的信心,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

化療後白細胞下降,不要隨便打升白針,日常護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4)基礎護理:①口腔:每天進行口腔護理2-3次,防止真菌感染,飯後常規用1%碳酸氫鈉或鹽水漱口,飯後30 min內刷牙,多飲水,如發現口腔潰瘍可食用維生素C,應該用2%碳酸氫鈉液漱口,嚴密觀察口腔黏膜的變化;②呼吸系統: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勵咳嗽咳痰;③泌尿系統:化療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可對腎臟功能造成影響,容易導致尿路感染,應注意觀察;④皮膚:協助翻身,防止褥瘡,保持患者皮膚清潔,每天用溫水擦手、泡腳、擦身2-3次,注意患者的個人衛生,並預防皮膚感染,保持乾燥;⑤肛周:預防患者肛周膿腫、感染,保持大便通暢,局部皮膚要求清潔、乾燥。

(5)藥物護理:預防性使用抗菌素,降低患者受感染的潛在危險,另外進行升白細胞的治療,如使用集落刺激因子。

化療後白細胞下降,不要隨便打升白針,日常護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通常,外周血自細胞總數成人持續<4000>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症,可有頭暈、乏力、四肢痠軟、食慾減退、低熱等症狀。繼發於其他疾病者除了原發疾病表現外,主要為感染。

什麼時候打升白針?

在化療時,根據白細胞降低的程度,醫生會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那麼當白細胞降低到什麼程度,需要打升白針呢?

化療後白細胞下降,不要隨便打升白針,日常護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一度骨髓抑制:白細胞降低到(3.0~3.9)×109/L,此時通常不處理

二度骨髓抑制:白細胞降低到(2.0~2.9)×109/L,如果患者沒有發燒或者感染時,可以暫時觀察;但是如果合併發燒或者感染,需要進行抗感染和升血小板治療

三度骨髓抑制:白細胞低於2.0×109/L,此時不管有無發燒,都需要打升白針

不知道你想過沒有,化療後白細胞減少,是一個正常和必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打升白針

化療之後出現白細胞下降,打升白針的目的並不是僅僅讓白細胞數量上升,而是防止繼發感染,並讓化療週期能夠順利完成。除非骨髓功能嚴重抑制,需要生白針救命的時候,一般情況不建議大家輕易使用升白針,因為升白針更像是還沒等白細胞成熟就拉出去殺敵,短時間內倒是可以看到效果,但是長期看來並非權宜之計。對於整個化療已結束的患者,如果一般情況尚可,無任何不適症狀的話,升白針並不是必須要打的,只要讓患者平時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保暖,避免勞累。同時飲食上做具體調整,白細胞經過一段時間會也可恢復至正常。

化療後白細胞下降,不要隨便打升白針,日常護理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癌症患者白細胞減少的營養補充

癌症晚期患者的營養治療原則是提高進食能力,增強其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應全面補充營養,多食用肉、魚、蛋、奶、豆製品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再配合吃河蟹、黃鱔、牛肉等有助於升高白細胞的食物以及山楂、蘿蔔等健脾、開胃的食品。此外,還可吃烏骨雞、動物肝臟、動物血、大棗、阿膠、花生仁等補血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