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溪生鮮
正常情況下,花錢蓋房子用來居住的。房子不能吃也不能喝,還要花錢蓋,那為什麼在農村,有些人花錢蓋了房子卻不住呢?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為了保住宅基地。
我們知道,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僅供村集體內部符合宅基地使用條件的成員申請使用,而且是免費的,所以大家都會申請宅基地使用。但是宅基地資源是有限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請到宅基地,特別是新生人口申請不到宅基地的情況比較普遍,因此在農村,有些人申請到了宅基地,還有些人沒有申請到宅基地,正在等待申請宅基地。
假如說,村民在申請到宅基地建房之後,沒有將房屋維護好又倒塌了的話,宅基地就會迴歸村集體,這樣沒有申請到宅基地的人就可以申請使用,這樣自已就沒有宅基地可以使用了。
為了不使自已無宅基地可用,就只有採取辦法不讓房屋倒塌,不讓房屋倒塌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不停的維修加固,二是推倒重建,這兩種方式都可以使房屋不倒塌,從而達到保住宅基地的目的。因此,我認為,為了保住宅基,是在農村只蓋房不住的原因之一。
二、搭建房優惠政策的東風。
像我們這裡,縣裡出臺了政策,說按設計要求建房的,在驗收之後補助2萬元。政策出臺之後,大家的建房的積極性都很高,補貼2萬元,就相當於自已省了2萬元,沒有補貼自已建房要花錢,現在有補助了,還不乘機建房,更待何時?所以,搭建房優惠政策的東風,也在大家建房的原因之一。
三、為以後著想。
有的村民嫌在家務工不掙錢,選擇長期在外務工,但是在外務工靠的是年富力強,歲數大了的話就不適合在外務工了,那麼他們就會選擇先將房子建好,等老了的時候回家務農養老。
實際上,在農村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也是這樣做的,一來乘著年輕在外掙錢,二來老了有落葉歸根的情結,所以乘著年輕在外務工掙錢,還有精力回村蓋房,等到老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回村居住,不用再操心蓋房的事。
以上就我對不在農村住卻要花幾十萬蓋房的三點總結,你有更好的答案嗎?分享出來大家共同交流吧。
農村一山貨
說個真事吧!
鄰居家空閒了10年左右的老房子拆了,一直無人居住,這次把老房子拆了,是準備蓋3層小樓房,印象中已經有好幾年沒見到鄰居的人了,過年期間也未回來,本來想著還會繼續空閒著,誰知道這次突然回來直接就蓋新房了。
和這位鄰居聊了一會,問他這次蓋了新房是不是就準備回來住了,不在外地了,誰知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這邊簡單安排一下,還要繼續走,然後讓他哥哥幫忙照顧看著,等到即將蓋好的時候再回來一次,而且房子蓋好之後,暫時也不住人,到時如果哥哥家要住,可以先住著,如果哥哥不住,還繼續空著,等過幾年後再回來住,另外現在蓋房,材料成本、人工費等雖然有所上漲,但是再過幾年,估計還會上漲,早蓋的話稍微會省一些。
把這個疑問發到群裡後,引起了不少群友的討論,下面摘取幾條,感覺有些道理。
群友一:不是在農村長大的人,感受不到什麼叫老家,老家老家,越老越想回到農村的家,那是小時候的回憶,在老家住著有一種濃濃的親情。
群友二:城市的房子叫住所,農村的房子叫家,城市的房,等工作變動了會賣掉,在新工作地買個就行了,而農村的房子賣了,就永遠不是這村的人了。
群友三:深有同感!我雖沒錢,去年也回老家建了房子,投了四十萬左右,雖有點多,但感覺很值得,今後老了,葉落歸根,值得!
群友四:我國有句古話叫落葉歸根,如果說以後回家養老可能性較小,不過沒事回家看看,感覺家還在,心裡就踏實。
農民的小幫手
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一出門見到最多的是房子,大興土木,國內建的房子已有剩餘,但是還在不停的建,城市建了還可以買賣,農村呢?沒有產權證,不容易出手,也少人買,好多空房子是沒人住的,一個人一天最多吃一斤米,睡一張床,幾層樓,最多一家人二層夠住了,農村房子蓋多不是住的,究其原因有幾點。
其一最主要的原因是面子問題,人要臉,樹要皮,光宗耀祖,人掙一口氣,佛掙一柱香,在農村有幢又高又漂亮的房子,心情特別飄,說話都大聲點了,自已銀行有多少錢只有自己清楚,外人看不到,只有通過置辦固定的資產顯示出來,房子是最好的展現形式了。
其二,建房用作投資,天下太平,改革開放幾十年,掙到錢了,做生意又不會做,這幾年物價人工飛漲,拿著錢會貶值的,還不如在農村建個房當投資。
其三,為了佔用地方,有些農村人兄弟多,地方少,你不建別人建,早建早得,還有些歷史遺留三不清的地方,只有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了。
其四,國家新政策的頒佈,實行一戶一宅政策,受此政策影響,能建則建,政策說不準那時變,建好心安。
農村到處是房子是資源浪費,希望我們學習外國人的做法,少而精,住著舒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