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局先謀人,謀人先謀己

本我

本我就是我們的本能、本性。

自我

我們的主觀意識、主觀思想、自我情緒。(主觀就是自我觀的意思,單角度的觀點。自以為是、固步自封、自誇自大等等形容的就是主觀意識的表現方式。)用性格詮釋的話,就是人感性的一面。

超我,也可以稱之為忘我。

超我就是超越自我、超脫自我的一種境界。是人理性的一面,客觀的一面。超我也可以理解為開啟第三隻眼"天眼"。

外界的一切取決於我們怎麼看,怎麼去思考。內心決定我們對外界的認知,離我們最近就是我們自己,方法始於內心,我們有把自己人格拆分並重組的能力,也就有對外界結構拆分重組的能力。

拆分就是解構,這是知的過程,重組能力就是用的過程。萬物皆是如此。

習慣來自於我們的內心養成,改變需要由內而外,直到與外界結構達成平衡。

認知的增長,就是不斷對世界萬事萬物拆解的過程。

區分開了有什麼用呢?

人一旦把自己的三個面區分開,人生就如同開了掛,你可以很清晰的瞭解自己,活的冷靜,理性,安逸,開心,自律。可以保證的是,心力強大了不止一點兩點,抑鬱症這玩意兒,跟你一輩子註定無緣了。

學習任何東西,我們肯定得先了解,然後才知道怎麼用,對不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首先我們先把三個我一一拆分開來講。

本我——我們的肉身、本能和本性。

肉身是保證我們生存的一個系統,我們的人生中,所有的行為動作,都需要它來完成。本能與本性是肉身需求催發的。

比如肚子餓了,它會讓你感覺到,從而催促你去找吃的,補充能量,維持身體運轉,這就是本能。而本性呢,比如人的好鬥性,為了生存下去,你去找吃的途中,如果遇到競爭,你就想要拼,不拼就得捱餓,這就是本性使然,也可以說是天性使然,總結就是一個貪字。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都要生存下去,為了生存下去,就要幹活, 就要生產,可以說是人的肉身需求,導致了經濟發展的動力。這種發展是要加入時間動態關係的,根據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類需求,產生了不同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決定了生活水平,工具的先進性決定生產效率。

如果把人比作一臺計算機的話,肉身就是計算機的硬件加外殼框架,電路就如同人的血管。這裡也順便說一句,經濟裡面的貨幣,就如同人的血液、計算機的電路。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為自己的肉身提供運轉的營養。

做什麼事情,只要能夠拆解並重組,就知道怎麼用,怎麼控制。

其實拋開思想元素,人和動物沒有任何區別,獸性就是人的本性。自然界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延續基因、傳宗接代,這些都是肉身驅動、生命存在規則驅動的本能與本性的表現畫面。

人最原始的本性就是一個"貪"字。

從地球出現生命開始,所有生命的那個祖先,哪些單細胞生命從出生開始,就靠吞噬周邊的細胞進行存活。最後進化高級了,複雜了,進化出食物鏈了,搞出了生態。雖然改變了生存方式,但是根本的那個本性是沒法改變的。那是大自然最根本的規則,不貪就得死,不貪就不會有生命延續。

自然規則與生命是不可分開的,所謂天人合一,說的就是要搞懂自然與人的關係。

由此我們還可以得出另外一個結論,任何一件複雜的事情,都是從簡單堆積上去的,比如地球如今的所有生命類別,最開始就是一個個單細胞生命,越往後演化,也就越複雜。

推論一件事情,我們需要找到那個導致這些複雜事件發生的最本質的、最簡單的那個東西是什麼,找到根本,順藤摸瓜,層層推導,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結構。

本性與動物趨同,這是根本。

自我——主觀思想、主觀意識和主觀情緒。

人之所以成為高級動物,萬物主宰,就是因為人在本我上面加了自我。人類世界創造出來的所有工具,都是人類思想的結晶。

但是思想這種東西,用好了會成為人的外掛,用不好,跟動物在本質上沒有區別,甚至沒有動物過的快樂幸福。為什麼說有思想維度,有智商高低這種說法?

高維壓制低維,這在《三體》裡稱為降維打擊,低維在高維面前,毫無反抗之力。高智商算計低智商,同樣的,沒有反抗之力。為啥沒有反抗之力?

因為很多東西都是無形的,你看不見,也摸不著。就像很多東西,你沒見過,也沒聽過,更別提了解了,思想記憶之中壓根就沒有概念。把你算計了,你根本沒意識反抗,根本不知道這是咋弄的,沒有思考力,只能應本能推動,隨眾人拍手叫好。

所謂的自我,就是自己的自我思想,自我情緒,自我認知。

這個世界本來面目就在那裡,但是每個人看這個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除了共性認知一樣。

但是在細緻板塊,專業領域等等細緻化的方面,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可能聽都沒聽過,更別提了解。

《道德經》一萬個人看,一萬種解釋,哪位說的才是正解?這就是自我觀念導致的區別。

不管有多少人不一樣,真相只有一個,它就在那裡。

為什麼真相只有一個,但是會出現那麼多的不一樣呢?

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加入了自我情緒,自我觀念,自我意志。

生存在這個世界,每個人能夠見到的,感知到的,接觸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從而導致了認知觀念的差別。

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你看來它是對的,但是另外一個人會認為它是錯的。

一個行為,你認為它是善良的,但是有人會認為他是不善良的向惡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從哲學層面來講,這個世界不存在是非善惡的,所謂的善惡是非是加入了人的思想意志。而這種思想意志,因為認知不同,角度不同,從而導致了是非判斷標準的不同。

一個律師判斷是非的標準是從法律角度出發的,而一個普通人判斷是非的角度是道德觀念加自我認知判斷,可能還會加入自我情緒。

判斷善惡:判斷善惡的出發點也是根據道德觀念和認知範圍來進行判斷的。

思維認知我們可以進行區分,有的人思維只是一個點,有的是一個面,有的可能是多個面,很少有立體思維的人。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不同,所以每個人以自我認知為出發點,所表達的言語和行為動作都會不一樣。在他們看來,自己才是對的。

一個青年為父報仇殺了人。在他的自我角度,他並沒有錯。而站在法律制度的角度他錯了。站在道德的角度他沒錯,而站在生命自由權利的角度他錯了。而這種對與錯的區別,在沒有強權秩序的自然狀態下,根本就不存在。

規則是冰冷的,自然是冰冷的,所謂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就是這意思。

情感與情緒是人誕生思想,經過文化傳承語言定義改變思想,從而改變行為誕生的。

每個人在這種環境中長期的接受洗禮下,形成習慣,並且刻進了骨子裡,生成了自我觀念。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從自私自利的角度講,大多數人,下意識的就會維護自己的權威與意志。

人們要的,不是你能給他們多少意義,而是你是否符合他們的意願。

大多數人都是從自我出發,爭論輸贏,只不過是為了贏得認知上的優越感,獲得心理層面的滿足罷了。自私自利的人,一定虛榮心最強,自我觀最強,這樣的人很難理性,也很難冷靜,憑自我意志做事。

遇到這樣的人,只管捧就是了,因為你把他捧得多高,捧得多自大,最後就會S的有多難看。裝×的人,遇見真牛×的,那可就真的要多難堪有多難堪咯。

雖然大多數人站在自我認知上說的都是對的,所謂對錯,只不過角度不同罷了。

但是從客觀角度來分析的話,他們對,也不對。對是因為他們的角度都在最大框架之下,也就是三維之下,都有客觀的,一個對的、微小的一個出發點。而站在更高思維空間,事物本就無對錯,對錯是人定義的。不對是因為不完整、不全面。如果要從所有的角度完整論述一件事情的對錯,那將會講幾天幾夜,講到最後,依然沒有對錯。

所以事無對錯,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凡事懂得換位思考,問清緣由,你就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知己知彼,才能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合理的解決辦法。

自以為是,清高自傲是人生進步最大的障礙,也是與人溫和溝通,合理解決問題的最大障礙。

人生進步的過程就像爬山,在山腳下,每個人的視野都受限制,看到的風景跟所處環境關聯,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形成了自我認知。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位置的不同,看到的聽到的都會不同,所以底層思維就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而越往上走,大家的視野逐漸被打開,看到的都會有相同之處,越往上,看到的也就越遠,視野也就越開闊,你遇見的人大家都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很同頻,認知也就越接近。

最後爬到山巔,大家的視野都一樣,可以立體的俯視所有的面,視野中都是一個地圖,一種相同畫面,認知也就趨同。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它就在那裡,大多數人的各不相同,是因為思維還沒有到達那個高度。

站在最高,才能看到全局。視野的開闊,認知的提升,就是打開格局唯一的方式。

站在高樓看到的都是格局,站在底層,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

肉身如果單憑運氣站位,也一定會德不配位,遲早摔下來。思想站在高位,那才是永恆。

這是我們的第二個我,自我思想意識和情緒,接下來說第三個我"超我"。

超我(忘我)——超越自我,超脫自我,忘記自我。

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自我認知,自我觀念,超脫自我角度,自我範圍,忘記自我存在,開啟第三隻眼(天眼),理性,冷靜,客觀,本質。與天道同頻,與規則同根。

人只有忘記自我,才能站在客觀理性的層面,才能多點多面的去考慮、看待一件事情。

如果人覺悟了超我狀態,忘我狀態,並且能夠一直持續,那可能是無敵的存在。

沒有自我意志,沒有自我情緒,有的只是對萬事萬物理性、冷靜、客觀的看待。失去主觀意識,就沒有所謂的對錯,是非,只剩下本質規則。

所以弱者論是非,強者看規則。強者制定規則,弱者依附規則。強者利用規則,弱者被規則利用。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人之所以無法掙脫自然規則的限制,就是因為人需要身體這個載體維持生存。如果人不需要身體呼吸、攝取能量維持,那人就可以掙脫自然規則束縛,也就沒有了生死約束。

人之苦,人之痛,全部來自求而不得。人之自我束縛,人格管制,失去自由,從自我觀來看全部來自外界攻擊,實際上是自我思想矛盾。人之心苦,人之心傷,全部來自於自我心念的執著與在乎。

抑鬱症患者,本質原因不是其他導致,不是外界攻擊導致,而是來自於自我攻擊,自我否定,自我思想逼迫,把自己陷入自我觀念的泥潭,無法自拔。

社會上我們常見的玻璃心,公主病,脆弱心力的那些人,全部是自我觀念過強,受不得外界攻擊。說難聽點就是自私自利,從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心裡只存在別人怎麼對我,心裡只有我,而沒有別人。這是一種人格的扭曲不完整,但這不是天生的,是教育導致的。

每個人的思想起點都一樣,都是一絲不掛來人間。唯一不一樣的是時間這個變量,這個過程發生了什麼,經歷了什麼。

"超我"是一個人強大的根基,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覺悟到的。

一個人的強大,來源於心力,來源於思想意志。而心力與思想意志,來源於認知的多少、認知的高度、認知的寬度和認知的完整性。

運籌帷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對全局結構的認知了解,在於觀察全局諸多要素的關聯與變化。察通全局,才能正確佈局。察通全局,才能邏輯推導,才能未卜先知,提前佈局。

而全局的觀察,一丁點的自我都不能夠有,加入自我情緒,自我觀就可能導致思維盲點,這些盲點可能會對一件事情的正確性,成功率造成致命打擊。

比如兩個高手對陣,為什麼要想方設法激怒對方?目的就是讓人失去冷靜,不冷靜就失去判斷力。在自我情緒主導思想與身體的前提下,可能對方會忘記使絕招,只是一通亂打。也有可能忘記高層的囑託,忘記了目的只是要想辦法拖住對方,或者忘記其他目的。三國中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是因為關羽狂妄自大導致的。

當一個人以自我主導人生的時候,就會被輕易設計,只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三個我同存一體,你以哪一個主導人生過程,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和做人做事的態度和方式。成功區分,並且瞭解通透,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場景,你就可以隨意切換角色,隨時調整意識形態。

站在超我的角度,沒有任何語言,任何人的任何方式的攻擊能夠傷害到你和左右到你,因為在超我的世界沒有本我,也沒有自我,只存在理性客觀,只存在冰冷規則意志,只存在全局結構,只存在不同角度,亦或者什麼都不存在。

超我的世界沒有情緒,沒有主觀,沒有慾念。只存在事物的存在形式和洞察不同的人怎麼運用和表現這種存在形式。

人生如同一部電影,

超我就是看電影的我,自我就是電影裡的角色。

超我理性客觀,可以用在做事上,觀全局,判斷決策方向的正確性。而自我可以用在社交上。總不能沒有一點兒人情味兒,那會沒朋友,或者找不到女朋友的。

超我和自我的表現,都只是為了滿足本我=肉體和精神的滿足。

覺悟了超我,明白了自我,看清了本我。接下來人生就要開掛了,擴展認知範圍,構建世界各種大小組織結構,建立思想系統,瞭解事物運轉規則,實際操作,直至到達理想的彼岸。

比如說宏觀層面的人類社會組織結構:官、產、學、媒。

搭建好知識框架,填充系統結構點,剩下的就是信息分類,把大腦變成儲存卡,想要用什麼,調出來即可。

玩人首先得玩自己,把自己玩明白了,其餘的也就差不了多少了。玩事兒,首先得懂事兒的規則,懂規則,才能玩規則。

無論人類社會如何變化,人才是根本,把人弄懂了,很多很多事情,也就能看明白了。

文章的最後,給大家說一個故事。

看西遊記,普通人看的是神話,自我觀看的是情緒,一般人看的是文藝,本我觀看的是貪慾,都想吃唐僧肉長生不老。。而高手站在超我角度看的,只是對一個人或者一種人的分解。

悟空是唐僧的思想,轉念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變化,無所不能,想想,思想是不是符合這樣的?

八戒是唐僧的貪慾,貪財好色,懶惰成性,八戒就是唐僧的本我,唐僧特別愛護八戒,因為從人性層面來講,誰不喜歡滿足慾念的那種感覺呢?

沙僧是唐僧的理性,老實人,只講實話,只做實事,只講本質,受欺負了,受苦受累無所謂,能忍能退。

白龍馬是唐僧的毅力耐力,堅忍不拔的性格。

而唐僧本人只剩下目標和使命,無論艱難險阻,必達靈山取真經。

看懂了,這就是創業者必須擁有的特質。悟空是能力;八戒是本性,無法剝離;沙僧是理性,客觀分析,只做實事;白龍馬堅忍不拔,毅力耐心的化身;唐僧,堅持使命不動搖,抵擋住路途中的誘惑和克服萬難,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