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耀煌:最是人間留得住,戰疫故事千秋頌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詩人感嘆情切切,

人生且行且珍重。

開頭一句欲後續,

反其原文試改動。

最是人間留得住,

戰疫故事千秋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人跟我來往甚密。但因本文未經故事中的人過目,故將其真名實姓隱去,概用“他”“她”代之。

她,站在中醫院公告欄前目不轉眼看著大紅紙寫的公告,一列名單。自己的名字躍入眼簾,驕傲地笑了。幾天前交給醫院黨委申請赴武漢第一線抗疫的志願被批准了。下了班,她疾步向站點走去,乘公交車回家,巴不得趕快把這件喜事告訴公公、婆婆,還有恩愛的丈夫。

她叫小靈,是中醫院一名年輕美麗的護士。“白衣”同事說她樂觀、善良、愛唱歌、說個順口溜。

她一進門取下口罩高興地說:“爸,媽,批准了,我可以上第一線了!”“什麼?下班就上線,還不去抱抱寶寶貝貝。”她的公公已上80了,聽力不好,常把話聽錯意思。他老伴眨眼也80了,慌忙解釋:“小靈說的不是上線上網,而是說到武漢第一線抗疫。”倆老才知兒媳婦將赴武漢抗疫第一線,公公說:“好事好事,我們支持,你安心去,小孩我們帶。”

小靈一手抱起一個還未上幼兒園的貝貝,一手牽著才上幼兒園的寶寶,喃喃地詠著:寶兒貝兒呀乖乖,媽媽為國分危難,奔赴抗疫第一線,爭取立功把家還。

二月初,小靈隨援鄂大軍奔赴了武漢抗疫第一線。

小靈的公公叫Qisen,是縣城一所中學退休高級教師,教學教得好,班主任工作也做得出彩,很受學生歡迎。近年,他身患重病,除用醫保卡到指定醫院開藥外,還要自費買點進口昂貴藥品治療,用了不少錢。他老伴是Wei女士,即小靈的婆婆也有高血壓,不時頭暈,長年累月不離降壓藥。小靈赴武漢抗疫笫一線後,兩個耄耋老人不顧年邁病重,常幫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老人的兒子既要上班,還挑起了家務重擔,接管了愛妻小靈平日所做的家務事,買菜、燒飯、洗衣、打掃衛生,晚上還要帶兩個幼兒入睡,把家料理得停停當當。

3月初,這所中學退休教師黨支部和退休協會發出了“學雷鋒獻爰心,支援武漢抗疫情”的倡議,退休教師紛紛響應,主動捐款。考慮到兩位老人年邁病重,經濟也不寬裕,就沒有對他們說。

捐款接近尾聲,不知誰說漏了嘴,宅在家裡的兩老人來到退休黨支部負責人家裡捐款抗疫。黨支部負責人凝視著兩位可敬可愛的老人,安慰地說:“你們留著用吧!”“不,我們一定要捐!”倆老執意要捐,說話擲地有聲,“我兒媳小靈在武漢抗疫,捐款不多,獻一份愛心。只當捐給了小靈,捐給了抗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Qi老師一番動情的話語,不得不讓退休黨支部負責人噙著淚水收下了退休老師Qisen夫婦誠獻爰心的600元捐款,即交這所中學黨總支轉當地政府有關部門。

戰“疫”,是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一幅逆行者無畏無懼的壯麗畫卷,一段人們永遠銘記的可歌可泣的日子,一個眾志成城,蕩氣迴腸的故事寶庫。

正是:

兒媳赴鄂抗疫情,

倆老誠懇獻愛心。

最是人間留得住,

戰疫故事千秋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