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越富足,人生越安寧

內心越富足,人生越安寧


01 越是靈魂覺醒,越是自由自在


我一直想要找到關於靈魂的答案,然而我始終只是一個問者,不停地問,卻始終沒有真正問到核心的問題。


但我知道,有人在人生的追問之中,觸及到了這個問題,並且給出了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樣的人不少,我從書裡看到了不少,黑塞將人的神性、獸性和人性融合在一起,給精神找到了一條圓融的道路,即便那條道路通向了《玻璃球遊戲》式的烏托邦,可他畢竟給自己的靈魂找到了歸宿。


和黑塞的追問不同,傑克倫敦是讓生命走向自然,他謳歌生命本身,並且反對那些為生命設下的種種限制,在短篇小說《叛逆者》裡面,他塑造了一個8歲開始就開始進工廠工作的男孩,男孩一直在工作,他對於工作越來越熟悉,甚至熟悉到機器可能出錯,但是他絕對不會出錯的地步。


他幫著母親賺錢養弟弟妹妹,弟弟長大了,他的工作也越來越熟練,但是他不幹了,他的媽媽不理解,不知道為什麼,他給媽媽算了一筆賬,最終他算出,他一直都在動作,不停地動作,算下來一個月至少有一百萬次動作,因此,他覺得這一切厭倦極了,他享受停下來什麼也不做的時光,他躺在家裡,不去工作,就躺在床上,最終他辭了工作,不顧母親的反對,一個人走向了遠方。他躺在草地上休息,覺得這一切真舒服。


這是傑克倫敦為生命尋找的答案。


無論黑塞還是傑克倫敦,都是文學家,是高明的作家,但是還有很多和他們不一樣的人,同樣在自己的追問之中,找到了靈魂的答案。


奧古斯丁通過對上帝的追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永恆,他的永恆,就是靠近上帝,將自己身上的罪一點一點洗去,而罪之所以能獲得救贖,又是在於上帝的恩典,他找到了他的上帝,於是就看到了永恆。


永恆之路未必如一,但凡鼓吹只有一條路通向永恆的,都是狹隘,但所有的路,都指向靈魂的歸宿,都指向內心的歸宿,一個人能夠將心安放於某處,能夠將靈魂安放於某處,從而獲得生命的平靜,全力以赴投入到靈魂歸宿之處,那麼,不管他所看顧的是什麼,於他而言,就是歸宿。


內心越富足,人生越安寧


02

自身越強大,能感受到的自由越多


一直記得梭羅在瓦爾登湖裡面寫的那個印第安人,每次想起他,都覺得那是一個被眷顧的人,他並不是有多麼智慧,但是他總能自己說服自己,他並不是多有能力,但是總是能夠自給自足,他也並不富裕,但是他滿足於自己的現狀。


就像他喜歡讀書,卻幾年也讀不完一本書。


這是多好的一種狀態啊。對於這樣的人,我們該怎樣去看待他呢?毫無疑問,如果以現實成功的標準去衡量這樣一個人,無疑是不可取的,以出世者的超然去看待這樣一個人,也是不可取的,無論以什麼方式去看待,都覺得是不夠的。


很奇怪的是,我們總是想找一些東西去描述一個人,但我們發現自己往往徒勞,並且最終會發現,我們強加於別人身上的某些東西,僅僅只是自己內心的一個枷鎖,只要枷鎖猶在,這些東西便始終在某種框架裡面。


他不是誰,他只是他,他做了自己覺得該做的事情,別人覺得好不好,跟他有什麼關係?


然而我又可悲地發現,回到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都無法把自己和外界區分開來,一句“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是全部社會關係的總和”就把人的行為限制得死死的,一旦開始否定此種,便又要高呼亞里士多德的“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就是神明”,嗚呼哀哉,真是不管什麼樣,都總要尋找到一種說法,最關鍵的是,我們還企圖用這樣的方式去告訴別人自己在做什麼。


至於為什麼要找到一種說法,據我的觀察,獲得一種說法,就是為了向世界宣誓自己的合群或者獨特,以此來掩蓋自身的不足。


造成的結果就是,自身越是虛弱,喊出的聲音就越大。


而自身強大的人,不用說什麼,只是去做!


內心越富足,人生越安寧


03

世界是統一的和諧


我始終只是一個問者,帶著自己的問題,一會兒走進哲學,一會兒走進宗教,一會兒走進文學,走在很多殿堂當中,東看西看,看到新奇的,就停下來仔細看,看到能回答自己問題的,就停下來仔細問。


然而,上帝之為上帝,恐怕就是在於人不能思想上帝,連從上帝來的靈魂,也是人人各有不同,東方的和西方的,南方的和北方的,各有不同,每個人所見到的,基本都是有所差異的,並沒有兩個人看見同樣的東西,最多,也只是有所類似。


但也正是這一點類似,讓人最終不一而同地將眼光看向某個地方,一朵白雲,一束清風,一片細雨,也可能是高山大海,也可能是溪流泉水,可能是一束光,可能是一隻毛毛蟲·········


這些東西,讓我們看到一種和諧,一種完整,一種統一與和諧。


內心越富足,人生越安寧


04

他以其靈魂,讓自己站立起來


人是這世間的一點,沒錯,就是一點,是空間的一點,也是時間的一點。


也就是“人”這一點,明瞭了其自身的命運和處境,明白其自身是時空的微塵,是存在的短暫瞬間,是永恆流淌中的一點。


他以其自身的存在,融入這永恆流淌。


然後他以其靈魂,讓自己站立起來,讓這世界有了自己的形象和聲音,讓自己擺脫了存在的組合元素,進而成為存在的主體,由客體轉變為主體,由宇宙這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成為一個自由人。


何為人的覺醒?我覺得,那就是人對自身存在的領悟,就是人對於自己處境的理解和決定,對於自己自由的實踐。


我們每天都在做事情,可是我們真的能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嗎?是自己自由去選擇?還是被存在的需求逼著向前的呢?


靈魂覺醒的人,不是不需要吃飯,而是知道自己要吃飯,不會為了吃飯而吃飯,不會為了做事而做事!


文|帝小羽,我從山裡來,欲回山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