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金門炮戰,蔣軍大敗,為何毛主席沒有趁勝解放金門島?

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向廈門前線駐軍發出了炮擊金門的命令。當天的三輪炮擊,打了蔣軍一個措手不及,在前線視察的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負傷,吉星文、趙家驤兩個金門副司令當場斃命,守軍損失600餘人。

第二天,我軍又對金門島進行大規模炮擊,在密集的火炮覆蓋下,金門島補給中斷。據我軍偵察兵報告,島上後勤陷入癱瘓,守軍無心戀戰,人心惶惶,守軍甚至連崗哨都懶得佈置。在前線指揮的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認為解放金門島已是勢在必得。

1958年金門炮戰,蔣軍大敗,為何毛主席沒有趁勝解放金門島?

蔣介石同樣認為我軍即將登島作戰,為守備臺灣,蔣介石立即向美國求援。美國基於1954年與蔣介石政府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遂向臺灣大舉增兵,集結飛機430餘架、艦艇60餘艘,臺海局勢頓時劍拔弩張。

不過就當人們都認為我軍即將登島作戰的時候,毛主席卻下令前線停止炮擊三天。硝煙瀰漫的金門島頓時變得平靜下來。這時,緩過神的蔣介石派出軍艦向金門島運輸人員物資,美國軍艦則提供護航。前線將士紛紛請求開火,但毛主席則堅持“按兵不動”。葉飛雖然十分不解,但也只能聽命中央。

就在停戰期間,新華社於9月4日突然宣佈我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一切外國軍艦船舶、飛機沒有取得我國允許的情況下,不得進入我國領海領空。美國對我國領海領空的鄭重宣示不予承認,繼續為蔣介石艦船提供護航,並派出飛機時不時侵入我國領空。

面對敵人的挑釁,前線將士都憋了一口氣。葉飛再次向毛主席請示,希望對敵人予以炮擊,捍衛國家主權。9月7日午夜,毛主席回覆葉飛,9月8日對前往金門島的敵艦進行炮擊,但“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不能擊中美國軍艦。

1958年金門炮戰,蔣軍大敗,為何毛主席沒有趁勝解放金門島?

毛主席這樣做,並不是懼怕美國人,而是不想和美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更為重要的是要摸清美國的戰略底牌,看美國是否會在國民黨軍隊受到攻擊的時候進行援助。9月8日晨,當蔣美敵艦再次駛近金門島時,葉飛下令前線炮群向國民黨軍艦開火,國民黨”美珍“號中彈,冒出滾滾濃煙。

美珍號要求返回臺灣,但卻被要求繼續前往金門卸載補給,很快再次中彈。美珍號急忙向一旁護航的美國軍艦求援。但出人意料的是,美軍對此熟視無睹,5艘美軍護航艦一字排開,卯足馬力向金門島12海里處駛去,全然不顧國民黨軍艦。

看到此景,這時在前線的葉飛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在毛主席的預料之中。美國雖然和蔣介石簽訂了同盟條約,但真正到了關鍵時刻,美國人根本不會直接介入兩岸衝突,只會做壁上觀,在一旁當看客罷了。此後幾日,雖然美軍依然提供護航,但只要我軍向國民黨軍艦開炮,美艦就會駛離12海里處,老實得很。

1958年金門炮戰,蔣軍大敗,為何毛主席沒有趁勝解放金門島?

據此,毛主席摸清了美國的底牌,對於臺灣問題,美國並不想和我們發生直接衝突,採取的是“守勢”。不過,對於放在嘴邊的金門島,毛主席則一直沒有下令登島解放,毛主席對此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金門就是套在敵人脖子上的絞索”,把金門留給敵人,就破壞了敵人想要分裂獨立的企圖。

為何這麼說呢?金門島距離廈門市僅僅10公里距離,是祖國大陸通往寶島臺灣的咽喉之處。雖然當時我們完全可以趁勢解放金門,但卻無力渡過臺灣海峽,如果解放了金門島,那麼臺灣和祖國大陸之間的聯繫就會被海峽隔斷,成了孤懸之地,反而如了美國人的意。

而把金門留給國民黨,一定程度上給蔣介石保留了“反攻大陸”的希望,因為在蔣介石看來,金門是重要跳板,這樣就保留了祖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溝通聯繫渠道。這便是毛主席用兵決斷的高超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