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連升三級",還出版個人傳記,武漢快遞小哥如何逆襲成功?

“長春醫護人員400份餃子需求,預計需要資金5000,有認領任務的私聊我,先到先得。”2020年3月9日早上8點31分,汪勇在朋友圈裡這樣寫道。剛剛結識汪勇時,看到這樣朋友圈不免會有些疑惑,醫護人員吃餃子為何還需要在朋友圈認領任務?


“就是發朋友圈啊,或者加各種qq群,找那種自己信得過的群,或者朋友圈裂變,不停地轉發。”原來,每當醫護人員有需求,汪勇都會通過朋友圈發佈需求,並尋找願意為他們提供幫助的人。那條朋友圈發出後短短20分鐘內,汪勇就找到了願意提供400份餃子的人。


結識汪勇三個月,雖素未謀面,但我能感覺得到,汪勇是個典型的湖北漢子,熱誠、真實、愛憎分明、個性倔強。


也正因為這種熱心又不服輸的性格,他才能在武漢疫情期間成為一名“組局者”,與志願者夥伴們一起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解決的出行、用餐、日用品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我們這些人為援漢團隊努力做好後勤保障,一直做到現在,我是這種想法:作為武漢人,應該為來武漢救命的醫護人員做一點什麼。”


不僅

順豐快遞小哥汪勇,登上了人民日報雜誌封面!


“出去帶帶他們”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公交地鐵停運。除夕夜,汪勇在金銀潭醫院醫務人員接送群裡看到這樣一條消息,“求助,我們這裡限行了,沒有公交車和地鐵,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個小時”。


作為一名順豐快遞員,金銀潭醫院恰好是汪勇負責的區域。而這所醫院是武漢市收治確診病患的傳染病醫院,地理位置很偏遠。原本只是想進群看看情況的汪勇,看著聊天群裡的求助很久得不到回應,突然冒出了“出去帶帶他們”的念頭。


汪勇立即緊張地在網上搜索疫情相關新聞,努力瞭解這個病毒,並思考了自己的能力、身體狀況和家庭狀況。權衡再三後,他在微信裡發了一條消息,“我來接你”,並以公司加班為藉口,離開了家。


清晨5:50左右,天色還是昏暗的,汪勇把車停到約定的地點——金銀潭醫院的正門口。


護士從醫院出來走上車子的一瞬間,空氣裡就開始瀰漫著一種恐懼的味道。護士害怕汪勇。清晨6點,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一個20多歲的小姑娘上了一個陌生男人的車,對她而言,只有這個選擇。但同時,汪勇也對這位護士滿懷恐懼。他總感覺自己的背後有個無形的病毒,虎視眈眈,他害怕得腿腳發抖。


“那個女孩坐在我後面,流淚了,她就沒怎麼說話。她的哭,是那種沒有任何表情的流淚。”


汪勇第一天接到的大部分護士,以他親眼所見,狀態非常一致。坐上去之後,面無表情,沒有說話的慾望,甚至感覺這個人隨時處於崩潰邊緣。


第一天,他就接送了30個人,並且分文不收。消息逐漸傳開,想坐車的人也越來越多,汪勇意識到,必須發動更多人,找到更多的支援力量。起初他只是抱著“出去帶帶他們”的想法,也未曾想過原本只是一個普通快遞員的自己,會成為大家口中擺渡生命的平民英雄。


於是,汪勇開始組織志願者車隊,並經過多次協調,聯繫到了摩拜單車、青桔電動車和滴滴共同為醫護人員解決出行問題。


不只是汪勇,武漢很多的快遞小哥、餐飲工作者、出租車司機、社區幹部……都成為了“生命擺渡人”。陳勝也是如此。


陳勝,武漢市關東街道辦的一名副科級聘任幹部,是個90後。當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警報拉響時,他也成為擺渡生命的人。疫情初期,陳勝就接送重症病人往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隨著疫情暴發,他每天往返於各大方艙醫院、醫院和居民區,負責接回治癒患者。他開著一輛印有”武漢加油”字樣的救護車,累計接送新冠肺炎病人超過1000人。


“自從好不容易搞到這輛專業救護車,我就像專業救火隊隊長,電話被打爆,一個點位還沒有跑完,又接到各種”執行任務”的催命呼叫。把我劈成三瓣、五瓣用吧,我也想多拉病人,可實力不允許啊!堅持堅持再堅持,不放棄,直到把全部病人送進方艙,又把全部病人接回來。”陳勝說。


“我不想他們果腹,我想他們吃好”


疫情初期,許多醫護人員只能啃麵包、吃泡麵。“好想吃大米飯啊!”汪勇看到了一位護士的朋友圈。“人家大老遠那麼辛苦地跑到這裡救人,卻連一頓大米飯都吃不上,我心裡很愧疚。”汪勇決定,無論怎樣,也要讓他們吃上熱乎的大米飯。


於是,汪勇開始在網上發佈需求信息,尋找願意提供幫助的飯店和肉菜供應商。餐廳老闆、蔬菜供應商、街道辦幹部……在這個機會下,汪勇結識了太多為了讓醫護人員吃上一口熱飯而甘冒風險的人。


江志是一位自助烤肉店的老闆,在當地有兩家店鋪。汪勇輾轉聯繫上他,並向他講述了一下現狀,江志立即說:“我願意。我的材料我的場地免費,員工免費。我們一起來幹這個事情。”汪勇對這位鼎力支持他的餐廳老闆充滿感激。


第二天一大早,汪勇就去了烤肉店裡,與餐廳員工一起開了一個安全會,交代注意事項。


當天下午,汪勇和他團隊的人全部出去詢問,滿市場地找食物原材料。太多人願意幫助汪勇。青菜本來賣1塊6,1塊就給了汪勇,魚、肉也都是以成本價給他。


汪勇將盒飯定為10塊錢一份。大米、部分蔬菜免費,肉要錢,再加上盒子、筷子、調料、水電煤氣,成本大概在7塊錢。多出的3塊錢,700份餐,2100塊錢,分給餐廳的員工每人200塊錢。


汪勇說:“他們的老闆,居然是全額給他們發工資。後來店被關了之後,我才知道這些的。”


大疫當前,烤肉店老闆江志的做法,有情有義,幫助了志願者,也承擔著社會責任。可惜,好景不長,烤肉店做了沒多久,因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而被舉報叫停了。


後來,汪勇得知Today便利店能夠免費為醫護人員供餐,他大喜過望,這下,醫護人員有米飯和菜吃了。可是,上天再次堵上了汪勇這條路,武漢市的禁令進一步出臺,全市的餐飲店都不允許開業。Today便利店的工廠也不例外,必須關門。


紅頭文件就是一座擋在汪勇面前的大山,Today關門,武漢將面臨近1.6萬份餐飲缺口。


汪勇想來想去,這件事只能求助政府部門。他找到了在做志願工作中結識的一位姓陳的後勤部長,陳部長一口便答應了下來。二人通過層層溝通,聯繫到的最後一個部門,就是Today便利店工廠的對口上級管轄部門,武湖街道辦。街道辦負責人與汪勇通電話瞭解完情況後,15分鐘內就給了汪勇回覆:“綜合考慮,你們這個明天可以正常營業,不過你們需要補辦一個手續。這個東西不急,但你一定要補辦,可以邊生產邊補辦。”


街道辦負責人的這個決定其實賭上了自己整個職業生涯,一旦工業園裡面出現了一例兩例疑似或者確診患者,批准恢復生產的街道辦主任一定會面臨著嚴重的後果,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頂住壓力,為7800多位醫護人員的午餐晚餐奮力一搏。


“只要醫護人員呼喚,我們隨時都在”


不只是出行、用餐的大問題,醫護人員每一個生活上的小需求,汪勇和志願者夥伴們也都盡全力去滿足,即便醫護們因怕麻煩汪勇不主動提出來,他們也會努力用自己的眼睛努力去發現醫護們的需求。


這離不開他與團隊的默契配合。


今年46歲的羅文懷,是汪勇志願者團隊的一員。他是武漢市第36中學的一名英語老師,堪稱汪勇團隊裡的“後勤部長“。從手機壞了、眼鏡腿斷了,電動車打不著火、缺少指甲剪,再到襪子沒有了,羅文懷的“後勤工作”極為瑣碎。但正是這些微小的事情,困擾著醫護人員。解決了這些問題,醫護人員就不必分心,可以專心救治病患了。


汪勇的另一位夥伴“貪狼”也承擔了很重的任務。“貪狼”的真名叫華猛,是做房地產評估的,今年42歲。華猛主要是負責協調物資,每當汪勇收集到醫護人員的需求,華猛就來負責找錢,找物資,找人脈。最開始採購物品,華猛都是用的自己的錢,但僅靠他自己,是遠遠無法解決醫護人員的需求的,於是他與汪勇發起了募捐。


“接下來的幾天,確實有很多朋友都跟我捐了錢。我個人這邊差不多有12萬左右,朋友捐的。中間沒有任何的水分,大家都是默默地捐錢,然後微信跟我說一句加油。”


“後來還有一些酒店的老闆,他們出了一些錢,不止10萬塊,後面又增加了。沿路走來應該有二三十萬了。”


平民英雄的真實生活


汪勇兒時的家庭條件並不好,父母以前是農民,賣過菜,也賣過魚。


那個時候的小汪勇,經常與附近的小朋友打架。上學後雖數學成績不錯,但由於偏科嚴重,且心思被遊戲和玩電腦佔據了,也就漸漸放棄了學業。高中畢業後,與朋友一起去深圳闖蕩過幾年,再後來,又回家讀了大學,自己開了個維修電腦的店。


那時的汪勇很有商業頭腦,他在報紙上打像小豆腐塊似的廣告,雖價格不菲,但卻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業務量,最多一個月可以掙兩三萬塊錢。


“結果後來人就‘飄’了。就是想著吃喝玩樂,到處打牌吃宵夜,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玩。”


汪勇回憶道。後來因為網絡時代看報紙的人越來越少,廣告帶來的收入減少,加之許多客源被店裡僱用的維修師傅帶走,他的生意也難以支撐下去了。


這個時候的汪勇28歲了,躺在人生低谷,不知道何去何從,度過了最為灰暗的一段時光。“我甚至想過去當保安。很巧合的,當時想我也可以去送快遞啊,快遞也簡單的,我應該幹得來。”就這樣,汪勇入職了順豐快遞公司。


一去上班,他一頭扎進去,每天埋頭苦幹,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再後來,他就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彭夢霞,組建了家庭,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日子雖過得平平淡淡,但卻是無比幸福。


顯然,汪勇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有猶豫、恐懼、沮喪、傷心等灰暗時刻和作為普通人的正常感受,也正因為如此,當他戰勝這些情緒和種種困難卻仍不改初心時,他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民英雄,才更能夠引發每一個人的共鳴。


他做的這些,組織和人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疫情期間,武漢當地黨委批准他火線入黨,順豐公司給他連升三級,從一名快遞小哥成為一個營業點的經理;國家郵政局授予他“最美快遞員”稱號;全國青聯、共青團中央為他頒發了青年五四獎章;近日他又入選了由交通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主辦的十大致敬人物……


在汪勇的個人傳記《生命擺渡人》正式下廠印刷前,責任編輯計劃給他寄一本樣書,看看書的效果。汪勇對責編提了個要求:


“我很喜歡讀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能不能請主編胡洪江老師給我在書上籤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