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前兩天看到一個帖子,“如果親人不在了,你會撫養他們留下的孤兒嗎?”

其中獲點贊數最高的回覆,答主說的是親媽為了改嫁拋家棄女,自己被小姨和姥姥養大的知音體故事。小姨為了女主受盡艱辛,甚至相親都被人嫌棄,大齡仍嫁不出去。好不容易時來運轉,小姨遇到真心人,女主也長大自立,賺錢分擔家務,親媽見女主長得不賴,又從角落裡跳出,對著女主打親情牌,聲淚俱下,想認回閨女,目的是將來好收彩禮……當然,女主也是個三觀超正的呂孩紙,冷漠地將親媽拒之千里之外,聲稱自己只有一個媽,那就是小姨媽媽。

故事賺了不少眼淚和正義之士的點贊,同時,大家也禁不住呼籲,現實還有多少這樣的好小姨呢?

其實,儘管世界常讓人感嘆著人心險惡,但相對地,人間也處處有溫情故事。在宗族觀念盛行的古代,不敢說每一個人都能對這個提問持肯定的答覆,歷史上由親戚養大的名人,卻也是車載斗量的。

西漢著名的“六出奇計”的丞相陳平,就是由親哥撫養長大。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香港影視劇中的陳平

陳平的大哥叫陳伯,就是伯仲叔季中的老大,這個名字類似於現在的陳大哥。陳家有三十畝田,全靠陳大哥夫妻操持。那會兒沒有袁隆平,只有陳平,陳平從來不搞生產,不研究水稻和麥子,因此,陳伯的日子是很辛苦的。

正所謂,每個人生來都是有使命的,陳伯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培養好弟弟,弟弟的使命就是好好讀書,將來發揚陳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實本分切實際,說的就是陳伯。

陳伯對弟弟的照拂,就像呵護孫子似的,不讓他幹活,一心讀書和養大個兒,以至於陳伯累如老牛,陳平則長得白白胖胖。連周圍鄰居都看不下去,問陳平:“你吃了啥吃得這麼高大?”因為,街坊鄰里都心知肚明,陳伯家完全是無產階級,陳伯夫妻倆都是纖弱勞碌的疲態,怎地就陳平可以長成高窮帥?可見陳伯對弟弟的愛護。

但,嫂子可沒大哥那麼好,也不如潘金蓮有覺悟。嫂子見陳平整天躲在房間裡玩手機……哦不,是葛優躺地看書,她就憤憤不平,每每逮著機會就諷刺幾句。這會兒見鄰居問,嫂子的酸勁兒又來了,搶先回答說:“不過吃糠咽菜而已,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陳平很尷尬。

這事很快就被陳伯知道了,也不知道陳伯是當場撞個正著,還是愛八卦的鄰居相告,陳伯得知弟弟在老婆那受了欺負,當即拿出十字真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把老婆給休回孃家了。以現在標準,陳伯是典型的渣男,兄弟子女將會各自娶妻組建家庭,只有妻子是陪伴自己最長久的人,可古代講究兄友弟恭,陳伯的做法是可以評上村裡十大優秀中年的。

骨肉親情,血濃於水,雖然陳家沒了父母,陳伯就用一己之力,為陳平挑起了整個家。

“如果親人不在了,你會撫養他們留下的孤兒嗎?”把這個問題拋向隋唐,時人會怎麼接招?

縱使朝代更替,人事全非,人類的感情始終貫穿於歷史之間。大唐著名的賢后長孫氏和哥哥長孫無忌,就是由親戚撫養長大的。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唐太宗李世民》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的父親是有著“一箭雙鵰”美譽的長孫晟,隋朝著名的外交家,長孫兄妹的母親高氏是長孫晟的續絃。在長孫皇后七八歲那年,父親長孫晟去世,長孫晟原配的孩子對這些取代母親存在的三口人排斥至極,合力將他們掃地出門,高氏只好帶著小小的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返回孃家,渤海高氏。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貞觀之治》長孫無忌,也是《走向共和》的孫文同志

高家對這個帶著兩個小“拖油瓶”回家的妹妹什麼態度?

當時高家的家主是高士廉,長孫皇后兄妹的親舅舅,對妹妹和外甥,高士廉張開雙手歡迎。此後,高士廉升遷,便盡力優待妹妹和外甥們,貶職,便變賣家產,繼續奉養老母和妹妹一家。可以說,沒有高士廉,長孫皇后恐怕將會是另一種命運。

長孫皇后母女被長孫家驅趕,為什麼第一反應是投靠孃家,難道長孫家族的其他叔伯都不願意收養嗎?

這倒不是,只是對長孫皇后比較看好的大伯父長孫熾,似乎和弟弟長孫晟有著解不開的緣,倆人相繼去世,無力撫養長孫皇后他們了。而堂哥們相對來說就更沒有這個義務了。

因此,長孫皇后兄妹是成長於舅舅家的,後來一朝鳳凰飛天,長孫皇后對舅舅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連唐太宗都十分敬重這個舅舅。貞觀二十一年,高士廉去世,此時長孫皇后早已埋香黃泉,唐太宗仍視高士廉為舅舅,帶著病軀親自參加追悼會。因為,沒有舅舅的照拂,就沒有他的好妻子長孫皇后,和這麼多優秀的好兒女啊。高士廉最後圖掛凌煙閣,是貞觀朝不可或缺的重臣。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貞觀之治》高士廉

幼年失親變成拖油瓶的,還有鼎鼎大名的詩聖杜甫。

杜甫出身顯耀門庭,京兆杜氏,母親是大唐門閥大族清河崔氏,不過,在杜甫小時候,崔氏就去世了,父親續娶了另一個門閥大族范陽盧氏。

作為後媽的盧氏大概對杜甫不咋地,一來她自己要生孩子,二來老公前妻生的孩子,和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啊。杜甫在家中瞬間成了個多餘的存在,長安那麼大,也沒有他的家。杜父想把杜甫送出去託給親戚撫養,於是,杜甫就這樣輾轉來到了姑媽家。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杜甫很忙,最近一次上熱搜,是杜甫畫像的繪者,畫的可能是自己……

可問題是,姑姑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撫育自己的孩子呀。

杜姑媽既可憐杜甫少年喪母,對大侄子也血緣深厚,便承擔起了撫養杜甫的義務。

杜甫三歲左右,洛陽可能掀起了一陣流感,孩童抵抗力弱,杜甫和姑姑的兒子都不幸被擊中。姑媽求醫問藥沒什麼作用,只好召來女巫占卜,女巫神神道道地操作一通,得出結論,“房子的東南角比較吉利”。此時此刻,死馬當活馬醫,姑媽立即把杜甫放到東南角,而把自己的兒子抱到別處,最後,杜甫活下來了,而小表弟就這樣夭折。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古人畫的杜甫

當然,咱們不搞封建迷信,杜甫之所以能活下來,跟方位什麼的自然沒啥關係,而是姑媽內心覺得對兄弟的孩子更有義務,便一門心思照顧杜甫,忽略自己的兒子了。

杜甫每每想起這件事,經常淚流不止,逢人就唸叨自己姑姑的好,在大詩聖杜甫的渲染下,聽故事的也禁不住紛紛為杜姑媽而淚涔涔。

這個故事像極了春秋時期的“魯義姑”。

當初,齊魯相鄰,既是姻親,又時常磕磕碰碰,有一次齊國發兵攻打魯國,魯國打不過,齊軍長驅直入,追擊魯人。只見魯郊外有一個婦人正攜帶著兩個小孩在逃跑。追兵遠的時候,婦人手裡抱著更小的,手裡牽著稍大的在跑,等追兵近了,婦人放下小的,抱起大的,仍在奮力地跋涉。

要說,春秋時期的人還是非常人道主義的,齊國將領不明覺厲,抱著大的跑,速度肯定會被減慢,連忙趕上去攔截婦人詢問原因。

婦人說:“大的是我哥哥的孩子,小的是我自己的。”

齊軍更不理解了,為什麼追兵近了反倒放下自己更弱小的孩子呢?

婦人說:“開始跑的時候,抱著小的,牽著大的,能跑得更快,眼看跑不過了,二者不能兩全,我只能抱起大的,拋棄自己的兒子。”

齊軍更疑惑,孩子對於母親來說,那是命呀,這得經過怎麼樣的思想鬥爭才選擇放棄自己的孩子啊。

婦人講了一通大道理,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要不是隻能做單選題,誰願意把自己的心頭肉割讓啊?還不是你們齊軍逼的。我雖然是個女人,私心愛著自己的兒子,但做人不能只有私心吧?

齊軍一聽,哎喲這婦人簡直比很多大貴族還懂禮,魯國連女人都有這種見識,可見全民教育普及得很好,齊國是不好再覬覦啦。於是,齊軍撤軍。

魯國一個大義收養親戚孩子的婦人,就這樣化解了兩國的兵戈。《史記》中的趙氏孤兒也是此種路數,趙家被滅後,收養趙氏孤兒趙武的,甚至都不是趙家親戚,只是趙氏家中眾多門客中的一位——程嬰。程嬰甚至甘願捨棄自己的兒子,力保住老主人家的獨苗,忠義精神堪稱典範。當然,真實的歷史上,趙氏孤兒並沒有那麼慘。不過《史記》編的這個故事,也算是有原型可尋。中華大地上從來不缺這種讓人感動到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事蹟。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趙氏孤兒》趙武和程嬰

有人說,對於遺孤,姑姑和舅媽是全然不一樣的,姑姑會全力愛護大侄子,沒有血緣關係的舅媽則不會,即使舅舅要收養小外甥,舅媽也總能從中作梗,露出尖酸刻薄的樣子。

這或許是一種現象,但卻不能一概而論。

西晉開國皇后楊豔,就是舅媽親自哺養大的。

楊豔尚在襁褓中的時候,父母就雙雙辭世,被舅舅趙俊帶回家撫養。舅媽善良仁愛,當時也恰好剛生完,正有母乳,舅媽便親自哺育楊豔,而把自己的孩子給奶媽喂。嗯……禁止抬槓誰的母乳更多更濃更有營養的問題。拋開自己的孩子而餵養一個於自己而言沒啥血緣關係的孩子,無論從哪種角度看,也是值得點讚的女性。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據說是楊豔畫像……

話說,楊豔上輩子一定拯救了銀河系,她大半生遇到的,都是純種好人。在舅舅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不知出了什麼變故,楊豔又被送到了後媽段氏家生活。按親疏關係推算,後媽只有和楊豔父親是夫妻關係的時候,她才在名義上算楊豔的母親,而此時楊豔的父親早已去世,後媽如果再該嫁他人,幾乎就和前夫的前妻之女沒有任何關係了。可段氏還是收養了楊豔,一直把她撫養長大,直到後來出嫁晉武帝。要問後媽圖的什麼?大概,就是個心安吧。

歷史上不乏由親戚養大的孩子,著名的唐明皇李隆基,幼年喪母后,就由竇姨媽和他爹後宮的其他妃子豆盧氏一起拉扯大。儘管,以李隆基的身份,他並不缺衣食,幼年的孩子在還沒練習好怎麼接受離別時就失去了母親,他缺的是母愛和女性的柔情。而姑姑、阿姨、嫂子、舅媽,甚至是後媽,這些各種稱謂的人,其實都只有一個名字——女人。她們用女性獨有的惻隱和憐憫之心,一併譜寫了歷史深處最柔軟的一筆。

杜甫、范仲淹、長孫皇后,歷史上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親戚養大的


日月臨空,風拂大地,悠悠歷史,除了金戈鐵馬,不也在訴說著亙古不變的人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