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98年出生在合肥瑤海,小學,初中都在瑤海,高中在廬陽區三孝口和百花井。大學在外地,畢業回合肥了,現在在高新區工作。算是見證了合肥近20年的快速發展。

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聽外公外婆說,他們那時候,二環路都算是郊區,當時還是農田。在我的記憶裡,應該還是幼兒園,小學的時候,爸媽經常帶我到市中心玩,小時候的市中心就是環城河內,也就是市府廣場,逍遙津,步行街,三孝口,四牌樓,城隍廟那一片。當時動物園還在逍遙津,記得看過孔雀,鱷魚表演了。還記得最著名的逍遙津大象滑梯。去的遠一點的就是徽園,海洋世界,科技館。當時從我家坐公交都要2個小時,感覺已經是很遠了。

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小時候,娛樂產品遠沒有現在那麼豐富,家裡有個小霸王學習機(遊戲機),週末我爸經常帶我去城隍廟買遊戲卡帶。家裡還有個VCD,當時家裡還有好多歌手,電影,動畫的光碟,比如忍者神龜,貓和老鼠等等。不過聽歌最多用的還是復讀機,還要專門買磁帶來聽歌。還記得表姐那裡好多磁帶聽,有幾首歌記得旋律,長大後才知道有幾首歌名是七里香和江南等等。之後媽媽給我一個mp3,從電腦下歌曲,就開始進入電子時代了。原來我現在的興趣愛好,遊戲,動畫,音樂還是我小時候那一套啊。

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還記得小時候,物價還不是很高,那時候步行街廬州烤鴨店的鴨油湯包好像才3塊錢一籠,隔壁肯德基(早就拆了)一個炸雞腿好像才幾塊錢。家門口小區房價才3k元/平米???現在1.7w/平米???不過當時工資好像也不高?

小時候,辦了張學生交通卡和少兒借閱證,週末去蕪湖路的少年宮上興趣班,順便再去隔壁省圖書館借幾本書回家看。整個蕪湖路兩邊都是梧桐樹,尤其到了秋天,路上鋪滿枯黃的落葉,非常有氛圍。所以蕪湖路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街道。

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概在2008年之後,附近開始修路,修高架,到了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濘,反正就是在哪上學,哪裡就在修路。等畢業了,路就修好了。(除了三孝口,現在還在修)

小學初中都在瑤海區。到了高中,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想放鬆一下,就去旁邊杏花公園跑跑步。想吃東西,就去女人街和紅星路。所以那時候活動範圍也就是瑤海,廬陽區學校附近的區域。其他濱湖啊,蜀山啊,包河啊,基本沒怎麼去過。也沒感覺省會合肥有多繁華,所以高考志願填了個一線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到了大學,假期沒事就和朋友出去轉轉。既有歷史底蘊和也有發展的現代化,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不過,等到冷靜下來,就感受到孤獨,家不在那裡,感覺就是匆匆過客。每週和爸媽通個電話,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家人朋友都不在身邊,再想到定居一線城市的壓力和外在漂泊的孤獨,最後決定還是回合肥,陪在家人身邊。最後一路跌跌撞撞,在合肥找到了還算ok的工作。

現在在高新區上班,雖然離家遠了點,但能和父母住一起,到家還能吃媽媽燒的飯,父母都通情達理,還能和爸媽聊聊天,朋友同學有時間還能聚一聚,我覺得,這樣已經很幸福了。

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合肥還有好多地方我也沒去過,政務區和濱湖加起來去過不超過10次???大蜀山爬過不超過3次???什麼合柴,罍街,1912就沒去過???日常和朋友吃吃喝喝也都在2號線附近,比如之心城,國購,三孝口,四牌樓,大東門,包河萬達。合肥也在變化,也在進步。有了地鐵,出行也方便了有時走在路上,就會發現合肥道路更寬敞,更乾淨了,和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

作為合肥土著,從小到大生活在合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土著,也不是說家裡就有礦。普通土著,普通家庭。要實現理想,過上更好的生活,還需要自己去努力。家裡房子都在房價窪地瑤海區,因為科技企業都在高新區,還想攢錢,搬到西門住。不過最後搬到哪,還要考慮未來女朋友,現在還不知道她在哪,叫什麼名字……

#合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