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隴南9月23日電(高翔)秋日的午後,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興化鄉郭家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戴尕平來到自家門前的小菜園摘下幾顆西紅柿。“晚飯打算吃麵,摘幾個西紅柿作配料。”說完,戴尕平爽朗地笑了。
戴尕平所在的郭家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是2018年宕昌縣新建的農村集中安置項目,項目2019年9月建成後,原郭家莊村韓陽坡、韓陰坡39戶及尚家灣堡子梁13戶共計52戶貧困戶喜遷新居,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
“以前我們生活在後面的山上,居住和交通條件非常差,做什麼都不方便。”戴尕平的老伴韓玉龍望著遠處的大山,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場景不住地搖頭,“下雨草屋就漏水,出門走路兩腿泥,哪裡還談得上脫貧致富。”
自2019年9月份入住以來,韓玉龍和戴尕平的生活變樣了。“家裡養了幾十只雞,我還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韓玉龍說,安置點房子寬敞,門口都是水泥路,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政府引導我們每戶養雞2批80只,第一批40只已出欄,按每隻淨增25元計算,我能增收2000元。”從郭家莊村韓陽坡搬遷到這裡的安置戶韓志璽算了一筆賬,除了養雞之外,自己種植黃瓜、茄子、西紅柿、西葫蘆、辣椒、南瓜等十幾個品種的蔬菜,也能節約開支1000元以上,再加上到附近的合作社打零工,自己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
據瞭解,為了徹底解決貧困戶的後顧之憂,實現“搬得出、有就業、能致富”的目標,興化鄉黨委結合郭家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實際,重點培育發展了七星黑豬養殖、屠宰、加工,小家禽養殖、小庭院等“五小產業”以及設施香菇種植、勞務經濟等四大產業體系,建成了扶貧產業聚集區,有效解決了周邊村社貧困戶特別是易地搬遷貧困戶的就業和穩定增收問題。
興化鄉黨委書記王煒介紹,為了解決搬遷群眾冬春季就業難和穩定增收問題,當地成立的七星黑豬加工扶貧車間按照“黨支部 合作社 扶貧車間 電商 貧困戶”的模式運營,從2018年11月投產至今,已實現銷售收入310多萬元,淨增收益超100萬元,為貧困戶分紅94萬元,帶動195戶貧困戶(含52戶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戶和16戶分散安置戶)戶均增收4800元以上。
為了能讓群眾儘早搬遷,儘快步入發展致富的快車道,宕昌縣在搬遷安置過程中創新推出搬遷入住激勵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甘江頭鄉謝家壩村集中安置點項目同樣是2018年宕昌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建成後共搬遷安置甘江頭鄉張家山村、袁家山村等9個村208戶839名貧困群眾。
“因為出行、就醫、孩子上學、產業發展等諸多不便,當地群眾的搬遷願望非常強烈。”宕昌縣甘江頭鄉黨委書記冉海俊介紹,縣鄉兩級組織動員群眾搬遷入住的同時,多渠道籌措資金,對先期搬遷入住的群眾進行適當獎勵,最高獎勵達3000元,使得2019年9月底前安置群眾全部搬遷入住。
“我今年56歲了,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家6口人能住進150平米的大樓房,再也不用走山裡的泥濘小道了。”安置戶楊纏蓮之前生活在張家山村,步行到鄉鎮需要2小時左右。按照有關政策自籌15000元后,楊纏蓮一家於2019年9月份住進了謝家壩村集中安置點5室2廳2衛的新樓房。現在,楊纏蓮的丈夫和兒子外出打工,兒媳婦在居住小區內開了一家小超市,兩個孫子實現了家門口上學,楊纏蓮的生活有了新盼頭。
近年來,宕昌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拓寬生存發展空間的重要抓手,圍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狀,按照規劃先行、項目帶動、基礎優先、產業支撐、共建共治和穩定發展的思路,採取集中建點安置、行政村分散插花安置、縣外安置、異地自主購房貨幣化安置等多種方式,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截至2019年10月底,該縣5099戶20855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住房竣工率、群眾搬遷入住率均達到100%,全縣拆舊復墾率累計達到90%以上。
在此過程中,宕昌縣紀委監委落實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職責,通過列席四大班子聯席會議,出席縣委常委會會議、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等方式,對縣委安排部署的易地扶貧搬遷落實措施全程參與,做實派駐監督、落實過程監督、加大資金監管、跟進後期配套監督,有效杜絕了違規違紀問題的發生。
“在落實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有群眾舉報村幹部向群眾索要好處費,我們查實後對1名村幹部給予了留黨察看一年處分,索要的好處費予以退還並進行了曝光,充分發揮了典型問題的警示教育和震懾作用。這些‘監督的再監督’舉措,都是為了讓精準扶貧政策執行好、讓項目落實好、讓群眾滿意。”宕昌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周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