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中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2015年門票60元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大帥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主政東北時期的官邸和私宅。放眼望去,雕樑畫棟的四合院、水榭亭臺的帥府花園、帥府辦事處、恢宏氣派的大青樓、小巧雅緻中西合璧的小青樓、趙一荻故居、紅樓群,庭院相連,錯落有致,交相輝映,有“東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譽。

門前廣場、大門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1911年末,草根出生的張作霖進入奉天,原租住在前清道臺榮厚的府邸的舊宅,後來連同西側的江浙會館一併買下,開始修建自己的府邸。1916年秋舉家遷入已建成的三進四合院。這裡距瀋陽故宮約200米,可謂皇城腳下,風水寶地。

四合院儀門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獅頭石鼓柱礎,石條臺階,方磚方石鋪地,是中國傳統的王府式建築。建築四合院之時,張作霖還只是中將師長。

四合院正門前有座影壁,影壁正中漢白玉石雕“鴻禧”二字,金字朱底,彰顯著房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鴻禧四周以“蝠”“雲”“壽”紋裝飾,影壁芯外邊為磚雕回紋,寓意富貴吉祥綿延不斷。

影壁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四合院的二門垂花門,將院子分隔為內宅和外宅。木雕彩繪的裝飾,直接體現了主人的地位。當大門洞開,你可以從一進院直視到三進院,庭院深深卻如此的通透,坦蕩、率真與大氣油然而生,一如它主人的性格一般。垂花門平時不開,只有貴客要人來訪時才打開,這都是規矩。

垂花門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大帥府四合院開建於1914年,早期的大帥府就只有這座三進四合院和樓房兩座。三進四合院是帥府最早的建築,房屋13棟,57間房。 張作霖主政期間,四合院的前兩進院為辦公官邸,三進院為眷屬私宅,建築格局體現了“前朝後寢”的中國古代帝王官府制式。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精美雕刻

帥府中壁畫、雕刻都留下了工匠的名字,體現了主人對匠人創作的尊重。在那樣的時代,張作霖的做法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標誌性建築,建於1918-1922年,此時的張作霖剛剛如願以償地登上東三省巡閱使的寶座,東三省的軍政大權都落入張作霖手中,張作霖成為名符其實的“東北王”。

大青樓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假山門洞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天理人心”、“慎行”被鐫刻在張氏帥府上,體現了張作霖謹慎行事,講天理人心的行為特徵,也難怪他能穩坐東北王的寶座。

大青樓為仿羅馬式建築,採用青磚建造。大青樓總建築面積2460平方米,樓高37米,是當時奉天城的最高點之一。這裡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的宅邸,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也是東北的最高權力所在。在張家鼎盛時也像它的主人一樣輝煌、顯赫受人矚目。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小青樓是張作霖1918年為其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修建的一座中西合璧二層小樓,在東院花園的中心,也叫園中花廳。精明、賢惠明於事理的五夫人怕引起眾人妒嫉,不願意在此獨居,便把張作霖的幾個女兒和後娶的六夫人接到樓裡住。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傷後,在此樓會客廳內彌留、謝世。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從古到今,青樓已固定為妓院的別稱,堂堂帥府中竟然也出現了“青樓”讓人不可思議。所以坊間認定只念過幾個月私塾的張作霖出身鄉野,大字不識,一身匪氣,滿腦袋高粱花子。但見多識廣能主政一方的梟雄張作霖不至於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也有人翻開辭海,“青樓”也泛指豪華精緻的樓房,但又幾人往這方面想呢?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其實青樓的得名是九一八以後的事。大帥府易主,多做他用,直到解放以後。帥府中還有七座紅樓群和一座小白樓,也被不同部門他用,所以“大青樓”、“小青樓”、紅樓、白樓是後來為了稱呼的方便延續到現在。還有一種推測就是日本佔領期對張作霖潑汙起了“青樓”這個名字。在帥府張家,是絕對沒有“青樓”這個叫法的。

趙四小姐樓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趙一荻故居,1928—1931年趙一荻曾在此居住,俗稱趙四小姐樓。1928年秋,趙一荻不顧家庭阻撓,在不計較任何名分的情況下來到張學良身邊。心胸大度、賢惠的張學良夫人于鳳至感念趙一荻的一片真情,力主將此樓買下,並親自督工設計裝飾。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樓分上下兩層,內設會客廳、舞廳、琴房、起居室、書房、辦公室等。整棟小樓裝飾精美別緻,既有中國傳統風格的描金彩繪,又有歐式雕刻廊柱,是中外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

關帝廟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依據遼南民俗,張作霖在帥府的東北角建了一座三間屋的家廟。家廟的正殿供奉的是關公,因此俗稱關帝廟,實為家廟。東殿供奉張家的祖宗靈位,西殿供奉張作霖與結拜兄弟磕頭時所換的金蘭譜。廟門平時不開,逢年過節祭拜時也是張家的人參加,外人是不能進去的。除張作霖本人外,任何人不得在此廟上香,可見這個家廟是張作霖心中的聖殿。

邊業銀行(現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作為與東三省官銀號並駕齊驅的東北最大銀行之一的邊業銀行,張家股份佔95%以上,邊業銀行實際上就是張氏父子的私家銀行。張氏父子作為東北三省的實際統治者,同時也控制著東北地區的經濟命脈。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邊業銀行成立於段祺瑞北洋政府的1920年。“邊業銀行”的名稱與當初發展邊疆實業的宗旨相互呼應。最初銀行總行設在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不久就遷回北京,天津設支行。軍閥混戰,邊業銀行幾經易手,天津分行以兌讓的方式將邊業銀行獻給了張作霖。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1925年新邊業銀行在原天津分行舊址開張營業,並將天津分行改組為新邊業銀行總行,指定張學良擔任董事長。出於安全考慮,1926年6月底張作霖下令將邊業銀行總行由天津遷往奉天(瀋陽),奉天分行正式改稱總行,天津總行改稱分行。1930年張作霖便在銀行舊址的東北處蓋了一座新樓。

邊業銀行新樓正面為羅馬式建築風格,十級臺階之上矗立著六根愛奧尼式立柱,頂託著寬大的露臺,顯得宏偉氣派。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進入銀行大廳,內部敞亮,還原了當時的各種交易和業務場景。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進入樓內則立刻就會發現走廊如龍盤蛇繞,曲折蜿蜒,房間依勢而建,彼此聯通。加之每層樓體之間還有錯層的存在,愈加顯得錯綜複雜如迷宮一般。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走進瀋陽張氏帥府、瀋陽金融博物館

這種複雜的內部設計,是出於開展業務需要設置合理的部門,還需要大量的人力,部門又不能互相干擾。另外加強安全防範的需要,勢必也需要建成一個進得來出不去、轉兩圈兒還是找不著北的鋼筋水泥迷宮。在同類博物館中,該博物館規模、內容都是最大最多的專題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