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一直以來,俄羅斯士兵都具有承受極度傷亡而不投降的可怕韌性和高貴品質,他們能趴在充滿淤泥戰壕裡,能臥在嚴寒刺骨的雪地裡,吞嚥摻著木屑的黑麵包,隨時隨地為祖國獻出自己的生命。不過,俄羅斯軍隊的戰術也比較呆板,經常有無謂的犧牲和海量的傷亡。相對來說,俄羅斯軍隊才是人海戰術的老祖宗。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入侵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到9月20日,德軍在基輔附近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蘇軍損失近66萬餘人。接著德軍發動颱風行動,開始進攻莫斯科,此時蘇軍已經損失近200萬人的兵力。1956年2月,赫魯筱夫的秘密報告中披露:在衛國戰爭中,為了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爭奪,要求蘇軍以連續的正面進攻來代替從側翼迂迴、深入敵後的大規模運動戰,為此蘇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在1944年白俄羅斯的五次突擊戰役中,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紅軍竟然損失了50多萬人。而即便如此,紅軍還是未能突破德軍防線,而德軍損失僅為紅軍的十分之一。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1945年4月16日,蘇軍以兩個方面軍的兵力對柏林奧得河畔的澤勞高地進行了正面突擊。蘇軍部署4萬門火炮,每公里正面密度超過300門。在第一天發射了180萬發炮彈,投射量3.6萬噸,空軍則投下了3000噸炸彈。蘇軍投入了幾乎所有的預備隊,對德軍發動猛烈攻擊,經過4天戰鬥,蘇軍突破了德軍防線,通往柏林的大門被打開了。但蘇軍在這場血戰中損失慘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陣亡官兵高達3萬人,受傷21萬人,837輛坦克被摧毀,被擊傷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數量達1653輛。最高統帥部和朱可夫都認為澤勞高地之戰是一場“偉大的勝利”。很多軍事歷史專家認為,總體上來說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時期的戰術水平表現普遍不佳,與德軍存在明顯差距。例如蘇軍進攻塞洛高地的作戰就完全是錯誤的選擇,因為當時進攻柏林的方式有很多,蘇軍選擇正面鋼的硬碰硬,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讓十餘萬士兵白白送死。

1942年1月的霍姆爾戰役,德軍臨時拼湊的“舍雷爾戰鬥群”6000名官兵堅守陣地,防禦6萬名蘇軍的進攻達105天,陣亡1550人,另有2200人受傷,最終瓦解了蘇軍的包圍。在圍繞著這彈丸之地進行的105天血腥戰鬥中,蘇軍動用第3突擊集團軍,總計6個步兵師、6個獨立旅、7個從西伯利亞調過來的獨立滑雪步兵營,另有2個坦克旅,發動了不下100次正面攻勢,整個戰役中,蘇軍從不做戰術改變,進攻都是鋼正面,精確的按照作戰計劃的時間表執行,防守的德軍甚至能夠預測到蘇軍有多少部隊要從哪裡突破,從而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葉廖緬科元帥——他在戰爭結束不久前被任命為烏克蘭第4方面軍領導人,他在1945年4月4日的日記中寫道:“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可是部隊對於即將採取的進攻軍事行動準備工作做得非常薄弱。烏克蘭第4方面軍沒有及時解決這些決定成敗的問題。”我們直到戰爭最後幾個星期也沒能夠學會作戰。同時還總是忙忙碌碌的,巴望著勝利快些到來,不惜用紅軍戰士成千上萬的屍體鋪就勝利之路。我有幸聽到過一位曾參加塞羅夫斯克高地強擊的營長的敘述。他們只襲擊了敵人的一個碉堡。結果營長失去了所有連級指揮員,幾乎失去所有的排級指揮員。當他鼓勵戰士們發起最後一次衝鋒時,700多人的隊伍剩下不到100人。但敵人的機槍突然啞了聲。闖進碉堡的紅軍戰士們殺死了第二個機槍手,而第一個機槍手已經瘋了,他受不了面前堆積如山的屍體。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朱可夫的作戰藝術就是:必須要有比敵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則,他就不會著手進行戰鬥,沒有人數上的優勢,他根本就不會打仗,他如今顯赫的地位是用無數鮮血換來的。”這大概是因為,在最高統帥斯大林的命令中,最經常見到的一句話就是——“不惜一切代價!”

蘇聯軍隊的正面鋼的骨氣,從冷戰時期的蘇軍編制也得到體現。蘇軍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編有5-6個師,將近9萬人,在蘇軍作戰條令中也僅當高級戰術兵團使用。蘇軍的戰役軍團實際上是編制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以及各種支援部隊組成的大約23萬人的方面軍,這個方面軍的人數跟美軍的陸軍軍差不多,不過火力和技術兵器要多兩倍。這種作戰編制符合蘇軍快速高強度進攻作戰條令,很適合正面突擊,但持續作戰能力不足,不適合進行美軍的左右勾拳或解放軍的穿插迂迴戰術等多變複雜的作戰思想。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蘇聯方面軍的諸兵種集團軍和坦克集團軍都屬於一次性突擊使用的集群,如果短時間內進攻不能湊效,這種方面軍會很麻煩,在後勤保障不力和巨大傷亡下,作戰能力會迅速消失,甚至在突破口的突出部被防禦者包圍殲滅。蘇軍最好的辦法是輪換作戰,更換後方預備的方面軍,這樣可始終保持進攻矛頭的銳利和完整。

解放軍則不一樣,從工農紅軍建立開始,舊軍隊的制度和習氣被新式的革命軍隊打得粉碎,逐漸創建了人民軍隊自己的一套作戰思想。1947年12月所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大軍事原則。全文僅593個字,是人民解放軍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全部軍事奧秘所在,這成為我軍的基本作戰思想,一直保持至今。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在50年代,我軍曾經搞過一段時間的全面學習蘇軍運動,這時的解放軍從士兵內務到作戰理論,都全面接受蘇軍的規定和理念。當時解放軍對蘇軍的呆板和教條就有過深刻體驗,在戰鬥演習中,除了注意到一般地形 條件下的攻防戰術之外,很少針對中國大部分沿海地區 山地多、河流多、水田多的特點,忽視人民解放軍長期在 複雜地形條件下所採用的滲透、穿插、迂迴、包圍等戰術活動,把大部分演習都設想在一般起伏地帶,都設想為大規模的正面攻防戰。這裡面就包含著危險,一旦發生了戰爭,我們的軍隊就可能不會以劣勢的裝備去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也可能不會在山地、水網、河川地帶進行作戰,將使我軍在戰爭初期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我軍認為蘇軍很少有連一下分隊戰術的內容和演練。蘇軍班排戰術的確比較粗糙,很少有交替掩護、躍進射擊等基本內容。看的最多就是平端大槍,直起腰版,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沙皇時代所謂的“灰色俄羅斯牲口”,指的是每次戰役僅攜帶三發子彈,刺刀擦得雪亮的沙俄步兵。

蘇軍摩托化步兵班戰鬥隊形描述如下:“班戰鬥隊形為散兵線,班長通常位於本班中央。散兵線內士兵的間隔,核條件下為6-8米,常規條件下為4-6米”。摩托化步兵班的衝擊和通過障礙物時的行動:“……徒步衝擊時,班成散兵線尾隨坦克跑步前進。接近敵前沿障礙物時,班迅速收攏成行軍縱隊,隨坦克通過障礙物中的通路,到達敵前沿前30-35米時,全班一齊投彈,然後猛衝前沿,以抵近射擊、刺刀、槍托消滅守敵。……”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我們軍隊的將領多數都認為蘇軍的戰術能力比較低下,他們信奉高速度、大縱深、寬正面的大兵團進攻戰役理論,在突破地段經常集結數倍於敵人的火炮和迫擊炮,4-5倍於敵人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再加上航空兵。換成誰當統帥一樣。他們特喜歡從正面突破,用蠻力砸開敵人的防線,然後全力從突破口灌入。如果一次不行,就灌兩次,最多三次,不然蘇軍士兵們就死光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