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元月4日上午,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年会在合肥召开,来自全省的顾问、研究员以及合作单位的负责人欢聚一堂,共聚新年的到来。
猪送五福相遇一切皆是美好,
鼠迎吉祥可期所有都为良人。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经省民政厅批准注册成立的民办非企研究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由省内热爱安徽历史文化、并致力于为弘扬优秀安徽历史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资源举办,是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中心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和宣传安徽历史文化。积极联系省内外(包括海外)社会贤达、有志之士,组织课题,协同攻关,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为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寒往暑来,不知不觉,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度过了16个年头,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中心全体同志,同心协力,开拓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去年,中心完成了换届选举,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一年以来,大家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围绕弘扬安徽优秀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服务文化强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实际工作:
一、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气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19年五月份,中心成立了家文化专业委员会,先后在宿州、淮南、池州等地,组织专家学者,与当地政府和宣传部门联合,举办了100多场家风讲座,讲座深入基层城镇、农村,社居委、村民组,针对当地实际进行宣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中。
二、目前,我国城乡新一轮的修谱热,方兴未艾。从中国史学编撰的传统来说,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谱,名人立传,史、志、谱、传,成为中国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因此,盛世修史、盛世修志、盛世修谱,是新时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传承、弘扬,是有利于振兴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大好事。但是,如果仅仅为家族修谱而修谱,意义不大。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中心本着“源于家谱,高于家谱”的原则,聘请专家,指导省内孙姓家族有志人士,组成编委会,前后三年,召开14次编撰工作会议,九易其稿,终于编写出《安徽孙氏志》第一、二两卷共90余万字的二校初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部单姓的姓氏志书。目前正在进入三校,并积极申请在省有关部门立项,力争2020年度公开出版。
从治学撰述的角度,史、志、谱、传的撰修,是各自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章法。《安徽孙氏志》既然定名为《志》,它就不是一般的家谱,不能用一般的家谱修撰方法来编撰。现在编出的这部《安徽孙氏志》,不是某个孙氏一个家族、一个支派的家族史,而是整个安徽地域的孙氏人文历史的专著。一个《志》字,突出了它的地域特色。就是要把修“志”的好方法、好传统,再结合修谱的好方法、好传统,一起结合到这部书里来。志、谱结合、体例创新,这就是这部书的创新。可以概括为“源于家谱,高于家谱;立足安徽,传承弘扬”。这以这十六个字作为编撰这部书的指导原则。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该书目前正在进入三校,并积极申请在省有关部门立项,力争2020年度公开出版。
以此为契机,今年,中心已经启动《岳飞在安徽》、《黄山奚氏志》等两部同类型著作;安徽人口最多的大姓——《安徽张氏志》的筹备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三、2018年5月,中心接管了《城乡文化》杂志,调整了领导班子,组建了学术指导委员会、编审委员会、理事会,明确办刊方向——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坚持正确导向,放手让杂志社编辑班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2019年以来,刊物的稿件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四、2019年3月,中心与安徽华教集团旗下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在樱花节联手举办了一场“当旗袍遇见樱花”的浪漫之约,取得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在此基础上,中心于2019年5月以徽派旗袍名媛袁同云作为领军人物,组建同云旗袍文化工作坊,并重新吸收80-90后的佳丽组建了同云旗袍队,她们正在刻苦训练,今天下半场的文艺演出,大家可以看到她们的靓丽身影。同时,我们也将跟华教集团进行更为深度的全面战略合作。
五、在服务全省文化建设方面,中心的研究员们活跃在各个相关领域。部分研究员分别承担了安徽名人馆二期智能蜡像馆的布展设计和内容指导,该馆已经与2019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了安庆博物馆、刘铭传纪念馆、肥东包公园的专家组长,安庆博物馆正在调整布展,争取今年正式开馆。刘铭传纪念馆(含皖台交流馆)已经审订通过布展大纲,元月进入正式布展,力争五月份前开展。包公园的基建已经启动。为了更好的吸取外地先进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先后开展了“我从包公家乡来”,“包拯诞辰10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肇庆、开封等地包公研究学者和文博部门交流,取得较好的成效。还先后参与了安徽电视台电视纪录片《天下徽商》、《紫蓬山》、《刘铭传1884——1891》、合肥电视台纪录片《庐剧》的制作,担任学术顾问。其中《天下徽商》、《紫蓬山》、双双获得省五个一优秀作品奖。《刘铭传》和《庐剧》也即将播出。
此外,中心研究员分别撰写了多部文史著作和有关地域文化的文章,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文化活动;参加并主讲各种文化讲座。
进入新的一年,中心在工作思路上力求创新,今天将与安徽华教集团暨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订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还将积极支持合众商业集团建设撮街,打造安徽版神童文化之乡。积极支持“蒸小皖”创建中国蒸笼博物馆。积极支持、帮扶延嗣雅庐 ·草堂院民俗文化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