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疫情下的中小企業“雨中撐傘”

1.“收入停下來了,成本還在往前衝”

疫情肆虐,中小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日前,在延遲復工近半個月後,全國各地許多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面對先前的延遲復工通知,一些中小公司在選擇延長假期的同時,也不得不面臨損失進一步擴大的無奈。“我算過一筆賬,廠裡每停工一天,就損失一萬五千元,包括工資、租金和其他費用等。疫情還在持續,損失也在不斷加大”“客戶在催訂單,可是我招不到工人,以前的員工很多都來自江西、湖南、湖北,他們回到老家之後封路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出來”……網絡上小企業主的不安道出了這一群體的普遍心聲。

以餐飲企業為例,疫情襲來,年夜飯紛紛被退訂,飯店暫停營業,十幾萬元的物料絕大部分都損失掉,讓許多企業手足無措。“賬上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上萬名員工待業”“目前已有近30%的門店暫停營業,銷售額下滑一半以上,現有銷售額中80%為外賣訂單”……餐飲老闆陷入普遍焦慮的狀態。

有人把一些中小企業當前的情況比作“就像奔跑的人突然被絆了一跤,收入停下來了,成本還在往前衝”。眾所周知,中小企業利潤較薄,抗風險能力較低,每個月房租、物料、人工等成本都是固定的。停工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事實上,不只是餐飲業,中小旅行社、家禽飼養業、中小製造業企業等都受疫情影響較大。

曾經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近日宣佈:因受疫情影響,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北京大型線下KTV“K歌之王”宣佈於2月9日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有30%的員工不同意,公司將被迫破產清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認為,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一是庫存積壓、過期和物料腐敗等帶來的損失和資金佔用;二是人工和房租等固定成本支出;三是需求超預期變化影響了收入;四是因復工和政策等障礙,影響了經營活動。北京政和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對民企抽樣調查顯示,當前民企三大困難是:營收收入的減少(77.5%)、運營成本的高昂(69.1%)、租金稅費的負擔(60.4%)。

截至2018年末,全國中小企業超過3900萬戶,微型企業超過7000萬戶。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關係著中國經濟的健康與平穩。

“當前,一些規模小的民營企業可能面臨比較困難的處境,不能掉以輕心。短期內有必要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民企紓緩困難。”經濟學家許小年指出。

2.減負“及時雨”助力過難關

短期來看,疫情對餐飲、酒店、旅遊、航運、商務等服務業的衝擊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中小企業開始了自救行動。一些餐飲企業把提前備好的物料拿出去銷售,以減少損耗;一些旅行社與遊客商討不退還相關費用,而是將其延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

民營企業在積極自救的同時,相關部門也伸出了援手。

北京市日前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提出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等。鼓勵大型商務樓宇、商場、市場運營方對中小微租戶適度減免疫情期間的租金,各區對採取減免租金措施的租賃企業可給予適度財政補貼。

廣州市房地產租賃協會發布《致全市業主(房東)的減租倡議書》,呼籲大家“共克時艱”,號召業主給商戶減免2月的租金,3月和4月的租金減半收取。上海嘉定區對承租該區國有、集體企業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免收房租一個月,減半房租兩個月。此外,包括萬達、保利商業、紅星美凱龍、華潤置地在內的幾十家企業均宣佈,給商戶減免一個月的租金。僅萬達集團一家,免租總額就接近40億元。

來自蘇州市政府的一份文件更是刷屏朋友圈。蘇州近日出臺《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提出了緩繳社會保險費、減免中小企業房租、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延期繳納稅款、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優先予以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利好,被企業主贊“暖心又提氣”。

據瞭解,目前已有四川、福建、上海等多地政府發佈了相關政策,幫助企業減負。專家指出,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中小企業緩解因疫情而導致的不利影響,緩解資金鍊緊張的壓力、減輕用工和一般性經營成本對資金的需求,穩定中小企業的經營基礎。各地都應根據本地區企業受疫情衝擊的強弱,出臺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切實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疫情危機也是企業自我變革升級的契機。專家表示,疫情中反映出用戶加速線上、移動端遷移的趨勢,讓很多企業切實感受到在線模式的價值。中小企業要加快適應這一變化,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的獲客、服務、風控等。

擺脫困境的過程也是一個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級的過程,那些能夠實現自我升級、提升競爭力的企業無疑將會化危為機,成為日後的強者。

3.財政金融“輸血”支持實體經濟

馳援受疫情影響而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離不開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持。許小年認為,可以通過適當的財政政策扶持救助中小企業,包括為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業減免或者緩徵稅費等。同時要想辦法暢通資金渠道,讓資金“活水”流到中小企業的“田”裡。

小微企業儘快恢復生產是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活力和源泉。為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財政部出臺了一系列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優惠政策,包括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2020年1月1日後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企業,虧損結轉年限在現行結轉5年的基礎上,再延長3年;全國範圍內將2月份納稅申報期限延長至2月24日,對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可視情況再適當延長等等。

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表示,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相關扶持政策的實施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相關企業生產運營和融資成本,加大防疫物資和醫藥產品供給保障力度,幫扶相關企業渡過困難期,有效調動社會各方資源,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更好支撐。

2月1日,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出臺了30條政策措施,要求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改進金融服務。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重要醫用、生活物資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通過加大融資支持、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各商業銀行也紛紛為小企業“雨中撐傘”。中國工商銀行推出“專屬服務+綠色通道+優惠政策”,為湖北小微企業提供信貸審批、資金供給、業務諮詢等專門措施,開闢小微企業綠色通道,多措並舉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截至1月31日,工行1月份已向840多戶防疫相關小微企業發放貸款7億多元。交通銀行通過下調貸款利率、延期還款、無還本續貸等方式全力支持小微企業抗擊疫情。中國進出口銀行免收湖北省和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的中小微企業2月份貸款利息,利息免收金額約6億元。微眾銀行計劃在2020年6月前開展逾期客戶救助,在不抽貸不斷貸的前提下,通過減免利息、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