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鬧劇終結,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作為全國高考大省的河南今年剛出高考成績,就被爆出“答題卡掉包”的消息。

這次爆料有四名考生家長實名聯合舉報,並且還有“實錘”。

不僅有考生的考卷照片,還疑似有“塗改痕跡”。

這下子,主流輿論一邊倒開始質疑高考的公平性。

連著之前被替考、被上大學的爆料新聞,簡直是引起眾怒。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鬧劇終結,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昨天,河南省紀委監委的調查結果證實:在調取答題卡視頻監控資料後認為,不存在掉包的現象。

鬧劇塵埃落定,讓人忍不住鬆了口氣——畢竟百萬學子為之奮鬥的高考的公平性並沒有令人失望。

然而,為這場鬧劇說謊的四位學生,到底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才能這樣做?

本來積極向上單純美好的青少年,為什麼寧願說謊也不願意勇敢承認自己的分數?

教育的本質是讓一個人變的更好,而為教育說謊的青少年,到底被教育了什麼?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鬧劇終結,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1.來自父母和老師的壓力,迫使他們說謊

其實也不只是父母和老師,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偏向於此——十二年的悶頭學習都是為了6月一搏。

如果高考不能出人頭地,那簡直會毀了整個人的一生。

“上大學”是每個莘莘學子家長的執念,只有“上大學”才有美好未來。

為此,那麼多青少年在本該無憂無慮的時期,卻為了成績和分數吃不下飯寢食不安。

而一旦失敗,後果簡直無力承受。

在這樣的壓力下,跟自己預料差距很大的學生說謊就很自然了——用考場的錯誤掩蓋自己的失誤。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鬧劇終結,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2.責任感的缺失

我們的教育在教導一個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的時候,卻忘記了教育孩子諸如責任、道德這樣的東西。

孩子敢於說謊的前提是——就算謊言被拆穿了,頂多被父母責罵一頓。

而這個社會的輿論壓力不會轉嫁給十幾歲的孩子。

是的,說謊的成本太低了,孩子沒有承擔說謊的責任感。

道德負罪的風險太低。

人們可以說:“這還是個孩子啊,他太小了,應該被原諒。”

所有被原諒的錯誤機會,都會成為助長罪惡的源泉。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鬧劇終結,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3.弱小者無罪論

在人情橫行的中國,弱小者總是更容易被同情。

每當被爆出弱小者受欺負時,輿論總是迫不及待地一邊倒。

就像這次,考生怎麼可能說謊?一定是高高在上的監管者出了問題。

魯迅先生曾經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暫且不論這句話的嚴謹性,發佈這個消息的自媒體本身在接觸到這個消息時也沒有任何的質疑就直接公佈於眾。

被弱小者無罪論支配的國人思維,可見一斑。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鬧劇終結,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這次的事件可能遠沒有到違法的地步,然而,法治社會的道德論尤其恐怖。

我們在教育孩子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該想一下:當教育的知識被忘掉,真正促進一個人成長的,還有什麼?

還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敢於承擔後果的責任感和善於執行的自律性。

當一個孩子長大了,他可能忘記了小學課本里那些背誦的課文。

但那些紮根於心的美好道德和品質,卻能伴隨他成長一生。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鬧劇終結,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