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八卦 關於唐中宗為什麼心肝情願戴綠帽子

如果問一百個男人什麼事最難容忍,估計一百個都會回答戴綠帽子。尋常百姓尚且如此,古代貴為天下之主的皇帝就更別提了,因為讓皇帝認個錯都是件很難的事,何況戴綠帽子。然而,中國歷史上的怪事無奇不有,比如晉惠帝就戴了許多年的綠帽子,而且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當然這全都因為他的老婆賈后太強勢,他本人也存在智商問題,說到底他還是極不情願的。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就比較特殊了,他不但戴了綠帽子,而且還戴得心甘情願,公然容忍老婆的情人坐在自己床上,還笑嘻嘻地看著。這樣的皇帝古今無人能出其右,堪稱歷史之最。

李顯本是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子,而在高宗的八個兒子中排序第七。唐高宗永隆元年(860)皇太子李賢被武則天廢黜,議立英王李哲(即中宗李顯)為皇太子,三年後高宗病逝,李顯即位,是為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政權依然由武則天掌握。李顯即位未及一月,便因要給岳父授官的事對宰相裴炎說了一句氣話,結果立遭武則天廢黜,被降為廬陵王,囚禁於別所,然後遷移均州,不久又遷移房陵。途中韋氏剛剛生個女孩,身體還很虛弱,旅途中車子的不停顛籬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為在途中生產,沒有來得及準備,李顯和韋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來,於是他們便給這個孩子起名叫"裹兒",也就是日後的安樂公主。李顯夫婦的處境艱難由此可見一斑。他們在房陵期間,武則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似乎結局已定:等待賜死。

他這麼悲觀不是沒有道理的。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衝撞了她,結果當晚"暴薨",次子李賢也於被廢四年後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迫自殺,有兩個哥哥作比照,李顯自然會知道自己不是在囚禁地"暴薨",也會在流放地被賜死,幾乎不會有太大的意外。然後李顯沒有"暴薨",被遷移均州安置,開始他十八年流放生涯,流放的艱苦備嚐還算不了什麼,最悲慘的是日日等死。其實人世上最可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生活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中,日日等死,死亡卻又不馬上來,但它隨時又都可能到來,這種恐懼和悲慘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出來的,這種境遇中的李顯似乎只有奧斯威辛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可比,李顯竟苦熬了十八年,真想象不出他有一顆怎樣超強的心臟,能承受此般重負。不過再強的心臟也難以在這種重負下支持十八年之久。在流放生涯中,李顯的妻子韋氏倒是顯示出女性面對逆境時超乎男性的承受力,成為李顯的精神支柱。《資治通鑑》記載:上(李顯)在房陵與後同幽閉,備嘗艱危,情愛甚篤。上每聞敕使至,輒惶恐欲自殺,後止之曰:"禍福無常,寧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嘗與後私誓曰:"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御。"

正是患難夫妻相濡以沫的真情,使得李顯苦苦熬過十八年的等死歲月,他對妻子的依賴和感激也超乎常軌,居然對妻子發誓:一旦重見天日,任憑妻子隨心所欲--自然也包括和別的男人尋歡作樂,他絕不干涉。這種非人的生活足以摧毀一個人頑強的求生意志,更不用說什麼雄心壯志,理國治民的願望了,也正是這段生涯造成了中宗復辟後的"荒政"行為和許多"穢德"。

聖曆元年(698)被武則天召回,重新立為皇太子,結束了長達十八年的流亡生活。公元750年,宰相張柬之等大臣聯合羽林軍將領擁戴李顯發動宮廷政變,殺掉二張,逼迫武則天傳位,李顯再度即位為帝。在房陵過的是非人的囚禁生活,回來重做皇太子後,也是小心敬畏,再度為帝后李顯卻如出了籠的鳥一般,開始近乎瘋狂地享受奢侈的帝王生活,對朝政卻是"撂荒"。對此,我只能說現實毀掉了他做好人的機會。

與丈夫相反,李顯的妻子韋皇后卻是極有野心、極力欲強的女人,李顯即位後每次上朝,韋皇后都坐在他身後的帷幔中,如同當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一樣。大臣桓彥範上書勸諫,李顯不予採納,韋皇后便開始干預朝政。韋氏本是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中宗即位次年立為皇后。李顯再度復位後的許多荒唐之舉基本也都是由她教唆的。比如神龍三年(公元七O七年)三月,自京師至山東發生瘟疫,百姓死亡不計其數。這年夏天,山東、河北二十多州又發生旱災,餓死,病死的總計數千人。但是,韋后反而對中宗說:"十多年的苦難我們已經受夠了,現在就要過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在韋后慫恿下,中宗即位當年的十一月,他們就一起到洛陽城南門樓觀看了潑寒胡戰。當時天氣嚴寒,北風凜冽,北方胡人裸身揮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韋后身穿輕裘,從早到晚,不知疲倦。神龍四年(公元七0八年)正月元宵節期間,中宗和韋后脫去龍鳳袍,換上百姓裝,帶領大臣們夾雜在長安市民中間,在化度寺門前的大街上觀賞花燈。這一夜,中宗還依照韋后意見,放出幾千名宮女看燈,結果一半以上的宮女都跑掉了。二月,中宗、韋后和各位公主又來到金城(今陝西興平),在梨園球場觀看了拔河比賽。三月,他們遊宴桃花園;四月,又遊賞櫻桃園,還到了隆慶池,結綵張燈,泛舟戲樂,中宗和韋后真正嚐到了當大子的快活。

中宗和韋后的戲遊以及中宗處處依順韋后,使朝政更加腐敗。中宗第二次即位不久。就應韋后之請,追封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為王。對此,大臣賈虛以不合祖宗之法表示反對說:"異姓不王,古來如此。皇上剛剛復位,就大封后族,會失信於天下的。"原來,按照朝廷規定,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但是,中宗對賈虛的話根本不聽。這時的中宗只記住了以前他許諾過的話:韋后只要快活,要求什麼都可以。

中宗復位以後,武則天雖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勢力還很大。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這時被封為德靜郡王,官拜左散騎常時。最初。張柬之、崔玄暐等人殺張易之,張昌宗之後,銘州(今河北永年)長史薛季昶曾對張柬之等人說:"二張雖然根除,武三思一夥還在,應乘勢把他們剷除,國家才會安定。"但是張柬之沒有聽從這個意見。武三思聰明伶巧,善於觀風使舵。他看到張柬之等人處置了張易之,暫時還沒有顧及到他,便通過種種關係讓自己的一兒子武崇訓娶了韋后的小女兒安樂公主,也就是裹兒。這樣,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鞏固。武則天在世時,宮中有個叫上官婉兒的女子,因為懂得詩詞歌賦,為人又柔順,很得武則天寵愛。中宗復位以後,上官婉兒繼續被信用,並專掌擬定命令。不久,還被拜為昭容(女官名)。武則天在世時,上官婉兒就與武三思關係曖昧。武三思和韋后成了兒女親家以後,通過上官婉兒中間的串通,武三思和韋后之間的關係也發展到不正常的狀況。

這時的韋后完全墮落了。武三思經常入宮和韋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觀看。有時武三思和韋后一起坐在龍床上玩遊戲,中宗還站在一旁給出主意。朝廷外邊的人很快就知道了這些醜事,武三思一兩天不進宮,韋后就讓中宗前去看望。由於武三思和韋后勾結,中宗又對韋后言聽計從,甚至朝中發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還依照韋后的意見,任命武三思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勢力,比武則天時期還要顯赫得多。武三思勾結韋后除掉了五大臣之後,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得意洋洋地對親信們說:"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一時間,奸佞之徒都被他網羅到身邊。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比較清楚了。先是神龍三年七月十一日,不滿韋后和武三思的太子李重俊聯合在羽林將軍李多祚率領三百名羽林軍衝入武三思府中,殺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隨後,又帶兵從肅罩門衝入宮中,想擒殺武三思的同夥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和韋后。這時,中宗夜宴剛剛結束,忽聽右羽林將軍劉景仁報告說太子謀反,急忙帶領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登上了玄武門。由於劉景仁調動了右羽林軍,李重俊等寡不敵眾,又由於中宗在玄武門上頒佈詔書,宣佈赦免起事人員,李重俊的一百名羽林軍人心動搖,喪失鬥志。結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門失利。左羽林將軍李多祚被部下殺死,李重俊出逃鄠部縣(今陝西盧縣)後,也為部下謀害,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亂後,安樂公主和韋后更加肆無忌憚。每當中宗臨朝聽政,韋后也都要上朝坐在簾子後面訓示。景龍元年(公元七0九年)二月,韋后自稱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雲升起,命畫工畫下圖,讓文武百官看。

韋后想如武則天那樣臨朝稱制,李顯便是個障礙。安樂公主屢次求為皇太女不得,也痛恨父親。而馬秦客、楊均擔心醜事暴露會被殺頭,幾人便在一起合謀,於景龍四年(710),楊均做餅,馬秦客在餅中下毒,韋后母女親自奉給中宗李顯,一代懦弱的糊塗天子便在自己最愛的妻女的脈脈溫情中吃下毒餅,毒發身亡,享年55歲。戴綠帽子最終給李顯帶來的是殺身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