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國蘭保育基地:發展蘭花產業 帶動群眾就業

黔西南州國蘭保育基地:發展蘭花產業 帶動群眾就業

基地工人正在為蘭草澆水

2019年以來,黔西南州國蘭保育基地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協會民間團體”的模式,在義龍新區魯屯鎮平壩村發展蘭花產業,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

來到黔西南州國蘭保育基地,記者看到,大棚中的蘭花花苗整齊擺放,綠油油的蘭草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工人正在對蘭花進行翻盆,更換新鮮土壤。

“我去年6月份就來蘭花基地上班,每天負責管理,修剪枯枝、澆水,一個月有2400元工資。”基地工人呂元安說。

黔西南州蘭花協會秘書長、基地負責人曾源介紹說:“目前有6人長期在基地工作,平時零星工人有幾十人。現在只是個開端,我們想把蘭花產業做大做強,讓老百姓在農業產業轉型這塊有就業的地方,增加老百姓的經濟收入。”

國蘭保育基地於2018年9月啟動籌建,2019年4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佔地20餘畝,已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建有12個面積為180平方米的大棚,陸續投放了各類蘭花。目前,基地有春蘭、蕙蘭、春劍、秋芝、兔耳蘭、墨蘭等500多個蘭花品種,3萬多盆,市場供不應求。

黔西南州蘭花協會秘書長、基地負責人曾源說:“國蘭是綠色經濟產物,市場量非常大,像我們這種栽培模式都是以半自然的方式,當地、全國各地好的資源品種我們都會收集起來發展。”

黔西南州蘭花種類繁多,蘭花資源十分豐富,是省內乃至國內蘭花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曾源介紹,為推動基地快速發展,2019年4月26日,基地舉行了首屆黔西南州蘭花交易會,國蘭保育基地專業合作社也在當天正式成立。交易會期間,省內及雲南、廣西、四川等地方的蘭花愛好者和義龍、興義等周邊花農紛至沓來。當天交易額達達到200多萬元,有一株蘭草就賣了12萬元。下一步,國蘭保育基地計劃於2023年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二期項目,推動蘭花種植產業朝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文/圖 韋堂敏 曹明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