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何一向善於納諫的劉備會在關羽被殺後選擇率大軍親征東吳?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對於這一點,有一個認知大家是一致的,那就是劉備幫關羽報仇並不是主要原因,政治家是一種奇怪的生物,不能以常理度之,政治家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藉口都能找,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而且最擅長的就是借梯上房,就坡下驢,劉備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都到了這把年紀了,就更不可能如此熱血,事實上一個將軍打了敗仗因為自己的原因丟了戰略要地,和你關係再好最多也只是處罰輕一些,一怒之下為你報仇?我可不是吳三桂,你也不是陳圓圓,所以劉備這麼做,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1.荊州是戰略要地,必須奪回

2.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想為劉禪鋪一條路,同時震懾一下大臣們,尤其是諸葛亮

次要原因有一個:劉備一直將仁義當做自己處事法則,所以以此為藉口更加名正言順

荊州是戰略要地,有關三國時期的記載中這個地方出現頻率極高,關於丟了荊州,敗走麥城被殺,劉備自然很著急,想要將這個地方奪回來。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如果他執意要打荊州是可以的,但是他其實不用自己去,雖然關羽死了,但是劉備手下不乏精兵良將,更是有諸葛亮這種全才,可是劉備選擇了第三條路,自己親征。

這其中就牽扯到了第二個主要原因,其實我們可以將劉備託孤和另一個事件連在一起看,那就是白帝城託孤。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分量極重,字字誅心,諸葛亮聽完之後會是什麼心情?

劉備難道真的想讓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麼?當然不是,老子辛辛苦苦打來的天下,怎麼可能讓給別人,這句話是強烈的道德綁架,同時也是敲打。

劉備自起兵之時,就有著大義名分,他是漢室宗親,漢景帝玄孫,一直稱曹操為漢賊,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這是蜀國的戰略方針之一,諸葛亮輔助劉備也一直強調蜀國的正統性。古人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人們是特別看重正統性的,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刻畫成了反派,其實曹操是造時勢的英雄,但是就因為所作所為不符合儒家思想,才背了個千古罵名。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如果一直強調正統性之重要性的諸葛亮自己成了竊國賊,那得有多強大的內心和無底線的道德水準?就連曹操這種向來不把傳統禮教放在眼裡的人,都不敢輕易稱帝。

所以劉備的話直接將諸葛亮的行為給限制了,或許劉備相信諸葛亮的忠心,相信他不會篡位,但是誰能保證諸葛亮不會因為自己的威信和能力,成為了蜀漢實際的統治者?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但凡開國皇帝,都一定程度上有殺功臣的行為,其實這麼做的目的為自己的下一任掃除障礙,目的是讓子孫後代的統治更穩定,老子在的時候,這群兔崽子不敢怎麼的,但是老子一旦不在了,我兒子哪裡是這群人的對手?跟著自己打天下的人要麼能征善戰,要麼精通謀略,真要有幾個人謀反,有誰能制止的了?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劉備雖然和其他開國皇帝略有不同,那就是當時不是大一統時代,還有來自魏國和東吳的威脅,從理智上來說,劉備不會把有能力的人殺了,但是卻不得不預防一下。

此戰最終結果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可是假如劉備贏了呢?

要知道諸葛亮功高震主,能力極強,在蜀國極有威信和號召力,如果劉備贏了,即能掃除東吳這個障礙,也會大大提高劉備的威信,相當於變相削弱了諸葛亮的影響力,這樣方便劉備做一些人事安排和一些預防措施。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胸懷,但是也有政治家的智慧,劉備這麼做就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贏了,形式上佔據優勢,什麼事都好說,失敗之後,則是選擇了誅心,讓諸葛亮不敢有任何從逾矩的行為。

事實上劉備做到了,諸葛亮在輔佐劉禪的時候,更加的小心謹慎,而且一次又一次地表忠心,就怕有人戳自己的脊樑骨,這也為後來諸葛亮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因為他已經從一開始做的一切都為了蜀國強大,變成了做一切都為了讓劉禪放心,慢慢的很多事情就變成做給劉禪看的,在很多政策制定和戰爭中都顯得有些畏首畏尾,並且不敢大力培養繼承人,不敢提拔自己看中的人,生怕別人說自己是培植黨羽別有所圖,也導致了後來蜀漢人才凋零的情況。

劉備親征東吳,竟是為了對付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噓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