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驚鴻的瞬間—永田文子的一幅日本美人畫

工筆人物畫從中國傳入日本可以追溯到唐代。保存完好如初的實物首推日本天皇家正倉院寶庫的《霓裳羽衣美人屏風》。不遲於奈良時代,日本畫家就徹底掌握了在絹上繪製人物畫的幾乎全部技法。傳世的大量平安時代的佛教題材絹本工筆畫的水平絕不遜色於同時代的中國畫家。由於當時的工筆重彩畫主要應用於佛畫,畫家們充滿了敬畏之心。從每一幅畫作中都能強烈地感受到畫家們全身、全心、全靈的投入。

美人畫的盛行與衰落幾乎與“浮世繪”同步,貫穿於整個江戶時代。數百年閉關鎖國的太平盛世沉澱並昇華了日本全民“美”的狂歡。從體、態、神、韻到服飾、頭飾、體飾(刺青紋身)、再到品評、競豔。從紅樓到青樓……江戶時代日本社會的審美意識從極致走向了變態。

明治時代日本的美人畫風格分屬江戶與京都兩大陣營。

當代女畫家永田文子傳承了京都派畫風。這幅《美人後姿》(絹本)是她的一幅參展作品。描繪了一位盛裝和服美人踏青賞花途中“翩若驚鴻”的一瞬間。靜心觀賞中你是否產生了一種衝動:希望她轉過頭來“回眸一笑”呢?

翩若驚鴻的瞬間—永田文子的一幅日本美人畫


翩若驚鴻的瞬間—永田文子的一幅日本美人畫


翩若驚鴻的瞬間—永田文子的一幅日本美人畫


翩若驚鴻的瞬間—永田文子的一幅日本美人畫


翩若驚鴻的瞬間—永田文子的一幅日本美人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