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在新疆,也就是古西域這片土地上總是有著非比尋常的發現和驚喜。你不經意間碰到的殘垣斷壁說不定就是某個古國曾經的輝煌,在疆內各地的博物館裡都可以感受到各種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丹丹烏里克遺址

在原始宗教中人們大多崇拜自然界的動物,如獅子、老虎等這些威武霸氣的猛獸,而把人人喊打的老鼠拿來崇拜的卻很少見。

一、鼠神崇拜知多少

1、天津鼠仙崇拜

在天津民間還有著老鼠娶媳婦的民俗,在清朝末年就成了楊柳青年畫的傳統題材。畫中有一群老鼠熱熱鬧鬧的抬著轎子,前面的老鼠穿著繡有“令”字的黑坎肩,後面的老鼠穿著繡有“兵”字的紅坎肩。轎子裡坐著的是鼠新娘,轎頂上冒著老鼠形狀的白煙。

娶親的隊伍吹吹打打、彩旗飄飄,驚動了山貓,只見一隻大山貓虎視眈眈的蹲在山頭上像是就要撲下來的樣子。這個“老鼠娶媳婦”的題材頗有些童話色彩,但是也與天津人的鼠仙崇拜不無關係。

在天津人馮文洵的《丙寅天津竹枝詞》中寫道:“俗尚原無理可推,人情大半為求財。穀糠未引錢龍至,鼠蝟先馱寶藏來。”

從這四句詩中可以看出,老鼠和刺蝟被當成了財源滾滾來的“先鋒軍”,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用麵糰做一些老鼠、刺蝟蒸好供奉。

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老鼠娶媳婦

2、恩施地區的鼠崇拜

在恩施地區的流傳著一個《老鼠子嫁姑娘》的土家族民間故事,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說:在臘月二十四這天,有一家人家推磨子辦年貨打擾了老鼠嫁姑娘,第二年他們家被老鼠禍害的一塌糊塗;另一個版本是說:老鼠想找一個乘龍快婿,結果經過對太陽、雲、牆和老鼠的考察,最後還是老鼠最有本事,當了女婿。

在他們的西蘭卡普、鞋墊、挑花帶子上都繡著老鼠的形象。為什麼他們會崇拜這種盜食糧食、危害農業、傳播疾病的“過街老鼠”呢?其實就是因為它的可惡,人們怕受到它們的禍害,才對它們產生敬畏之心,這也是原始宗教崇拜中崇尚大自然、與自然共同生息的具體表現。

在恩施地區的土家族年俗中還有“祀鼠日”,也有著“老鼠娶親”的傳說,在正月十五日土家族各家各戶房間裡的燈都不會熄滅,就是為了給老鼠照明,怕它們找不到路。

3、西域于闐古國的鼠神崇拜

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鼠神木板畫

1900年斯坦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當中一個叫丹丹烏里克的地方的佛寺中發現了一塊鼠頭人身的木板畫。畫的右邊是一個鼠頭人身的形象戴著一頂漂亮的王冠,側著頭向右看,深情地看著遠方,右手在胸前,背後有光環。而在畫的左邊是一個手持像葉子一樣扇子的男子,是一位侍者,與鼠神形成了對望的姿態。

在茫茫的黃沙之中,曾經存在過得於闐古國,是一個佛的國度,也是佛教東傳的重要驛站和橋頭堡,而在佛教的典籍故事中去沒有任何關於鼠頭人身形象的記載,那麼斯坦因所發現的這個木板畫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樣的信息呢?

二、丹丹烏里克的鼠神

王城西百五六十里,大沙磧正路中,有堆阜,並鼠壤墳也。聞之土俗曰:此沙磧中,鼠大如蝟,其毛則金銀異色,為其群之酋長。每出穴遊止,則群鼠為從。——玄奘《大唐西域記》

唐僧所說的老鼠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叫瞿薩旦那國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新疆和田的于田縣地區,也可以稱為于闐古國。在絲綢之路上,于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因為這裡是南道和北道的交合之處。玄奘從印度歸國的時候來到了這裡,前後住了七八個月,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也記載了這裡的很多故事。

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鼠神

昔者匈奴率十萬眾,寇掠邊城,至鼠墳側屯軍。時瞿薩旦那王率數萬兵,恐力不敵,素知磧中鼠奇,而未神也。泊乎寇至,無所求救。君臣震恐,莫知圖計。苟復設祭,焚香請鼠。冀其有靈,少加軍力。——玄奘《大唐西域記》

在西域三十六國之間的相互攻伐是習以為常的,隨著漢武帝把強大的匈奴驅趕到西邊,西域就成了西域禍害的地方。而唐僧在這個故事中所說的匈奴圍城應該是曾經發生過的。面對強大的匈奴騎兵,西域小國於闐是無法抗衡的,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過完想到了城外神奇的巨鼠,於是虔誠的祈禱希望獲得幫助。

他的虔誠得到了回應,在夜裡國王夢見了大鼠對他說:“敬欲相助。願早治兵,旦日合戰,必當克勝。”鼠王答應國王願意幫忙,只需要天亮出戰就可以。第二天國王把夢中的內容給士兵們一說,士氣高漲,開城迎戰,關係著王國命運的一戰即將開始。

在戰爭中匈奴“方欲駕乘被鎧,而諸馬鞍、人服、弓弦、甲縺,凡闕帶系,鼠皆齧斷。”

對於匈奴騎兵而言,所有提高戰鬥力的利器和工具都遭到了破壞,那就相當於喪失了戰鬥力,戰爭的最終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于闐古國的軍隊取得勝利,匈奴兵都震驚了“以為神靈所佑也”。

瞿薩旦那王感鼠厚恩,建祠設祭。奕世遵敬,特深珍異。故上自君王,下至黎庶。鹹修祀祭,以求福佑。——玄奘《大唐西域記》

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鼠王像白描速寫

打退匈奴保住國家之後,于闐國王為了表示對老鼠的感謝,修建了祠堂進行祭祀,並且要求世世代代的君王和黎民都要尊敬這些老鼠,鼠神崇拜已經成為了于闐古國中的全民信仰。還要求人們在經過沙漠里老鼠的洞穴時也要下馬致敬,要用香花、食品、衣服、弓箭等祭拜鼠神,如果不祭拜,將會有災禍降臨。

在斯坦因沒有發現關於鼠神的木板畫時,在人們看來玄奘記載的只不過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但是隨著鼠神木板畫出現在世人面前,《大唐西域記》中的鼠神崇拜成了史實。但是,于闐古國的人們真的是因為一次逆轉局面的戰爭財開始的鼠神崇拜麼?

三、于闐古國鼠神崇拜探秘

于闐曾經是千里佛國,隨著百年宗教戰爭的結束,這裡開始信仰伊斯蘭教,佛的蹤跡被破壞遺棄,埋在了漫漫黃沙之中了。但是歷史總是能夠重現天日,斯文·赫定來了,斯坦因來了,更多的探險者、考古學家來了,一個個佛教遺址重新被發現,一尊尊佛像、一幅幅壁畫帶人們又回到了那個曾經的佛陀世界。

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小佛寺壁畫中的毗沙門天王

在新疆出土的壁畫、克孜爾石窟、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等壁畫中,人們可以發現很多共同的形象,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叫做“毗沙門天王”的神,他又被叫做“多聞天”、“普聞天”“種種聞天”,是四大天王之一,乃閻浮提北方之守護神。因為金城守護法場、聽聞佛法,所以稱為“多聞天王”。

毗沙門天王來源於古婆羅門教中的財神俱毗羅,佛教興起之後被吸收成為佛教護法,所以在佛教中毗沙門天王既是財神又是護法神。那麼他又與于闐古國中的鼠神有怎樣的關係呢?

在古印度,鼠被當做是財神的象徵,而在印度密宗中財神毗那夜迦“舞立姿踏於鼠上”,就把財神連接在了一起。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藏名叫“贊布祿”的“五姓財神”,左手就抱著一隻大灰鼬,名叫“吐寶鼠”;另外在北京雍和宮的一副畫中也有毗沙門天王手託吐寶鼠,榆林石窟、敦煌畫斷片、瓜州萬佛峽壁畫中都有毗沙門天王手託吐寶鼠的形象。

毗沙門神本西胡法佛,說四天王則北方天王也……往年吐蕃圍于闐,夜見金人被髮執戟行於城上,吐蕃眾數十萬悉患瘡疾,莫能勝,兵又化黑鼠,咬弓弦,無不斷絕,吐蕃扶病而遁。——唐·李笙《太白陰經》

再說回這個佛教東傳的起始地于闐,佛教在這裡生根發展,毗沙門天王信仰興起。而於闐一直把老鼠幫助他們打敗匈奴的傳說流傳了下來,又加上在《太白陰經》裡所記的這場戰爭,又是老鼠幫了忙,準確的說這次是那個行走於城上的金人也就是毗沙門天王幫了忙。所以。這種種元素碰撞在了一起,就形成了獨特的鼠神崇拜。

人人喊打的老鼠真的可惡麼?在這裡它們曾經被當做神靈

藏傳佛教中的毗沙門天王

本來佛教中的毗沙門天王手託吐寶鼠的形象最大的功能是一個財神的象徵,但是在於闐的老鼠卻是救過整個王國的功臣,于闐人心懷感恩之心,就把對老鼠的崇拜具象化,乾脆將毗沙門天王的頭換成了鼠頭,在財神的功能上又賦予了至高無上的保護神作用。

在《北史》、《隋書》等書中的《西域記》中對記載了“(于闐王)錦帽金鼠冠”,把鼠的形象當做冠冕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可見君王對老鼠的崇拜,也可看出一個國家多老鼠的崇拜。

隨著佛教的東傳,因為毗沙門天王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已經沒有護國的功能賦予,所以鼠就成了手上託著的“吐寶鼠”,而經過進一步改造,毗沙門天王居然成了托塔天王,徹底與鼠沒有了合作關係,這也正是佛教在人們的生活中世俗化影響下嬗變的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