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可見絕大多數窮人家的孩子往往很難成為一個有錢、有地位的人,最終還是窮人,絕大多數有錢人家的孩子往往還是有錢人,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二代,富三代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條件一、父母的見識與教育理念:

人最基本的要求是生存和溫飽,吃不飽的人想的是如何吃飽飯而不是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發財,而有錢人想的是更好的生活,想的是如何錢生錢。

我們都知道,"富不過三代"的話,其實完整的話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現在很多有見識、優秀的父母,往往是集道德、詩書和富貴於一體的,還要加上智慧和奮鬥才創造了大量財富,因此,在教育下一代上所具有的目光之遠,見識之廣,和在鄉下終日埋頭勞作的那些父母,優勢上絕對完勝。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而且大多數窮人家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去外面打工了,家裡的孩子由於疏於管教,往往就會變得叛逆,甚至學壞。

條件二、教育投入:

窮人家的孩子能吃飽喝足,有個學上就已經很不錯了,不可能做到像有錢人家一樣,給孩子上各種課外興趣班,學畫畫、音樂等。有錢人家的孩子學的東西多,自然就見多識廣,就會很自信,其他能力也強,出到社會肯定比窮人的孩子更有優勢呀。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我們知道知識就是力量,可知識也是財富。在今後的社會,知識對財富積累的決定性越來越大。眼界與思維的高度決定著成功的概率。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寒門孩子假期是散養,可有些孩子假期私教的費用是以數萬起的。然後大家一同去拼那道門檻和標準,誰更輕鬆容易,顯而易見。

條件三、生活圈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很有道理,一個人的機遇往往和這個人所處的生活圈子和周邊的朋友,這樣就顯而易見了!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有錢人家的孩子從小就遇到和認識許多社會上的知名人士,社交範圍大,為他們以後工作找好了許多資源,比如那些明星和富豪們的孩子從小就有很大的知名度,認識的人也多。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窮人家的孩子遇到和認識的還是窮人,社交圈子小,雖然不排除窮人會遇到貴人,但這也是極少數情況,沒有文化和背景,很難在社會上混好。

條件四、創業時的起點:

創業時起點不同,成為富人的機會自然大不相同。當你想創業需要啟動資金時,窮人會想著全部身家下去怕血本無歸,而有錢人無所謂,一次不成功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反正對他沒影響。白手起家的有錢人很多,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大部分的窮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當然這個“窮人”大部分已經擺脫溫飽問題,但是有錢人的生活也提高到了更高的檔次。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曾看到過一個段子:王思聰他爹給他5個億,他掙了40個億,翻了8倍!我爹給我5塊錢,我買了一副手套和一瓶水,到工地搬磚掙了200,翻了40倍!事實證明我比王思聰要厲害的多!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為什麼還是代代窮!

比王思聰厲害不厲害不敢斷言,資金翻了40倍,還是沒他有錢是真的。

綜上,現在的社會很務實,雖然提倡不唯學歷看能力,不唯文憑看水平,但是沒有一張名校文憑,你就敲不開好企業的大門。好企業、好單位都設置了“網格篩”,篩掉了那些普通大學生。然而211/985還有海外常青藤學校的畢業生中,由於教育投入不同,富人孩子的比例越來越高。有人不服這個起跑線,但在現實中,這個起跑線客觀存在,還在發揮無形大手的作用。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的格局,並沒有得到改變。

但有些事總不能一概而論,富人的孩子或許見過大千世界卻也可能忘記勤奮為何;窮人的孩子或許慢人一步但也在奮力向前。只要你有實力,總會有發光發亮的一天,寒門也能出貴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