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小受國學文化薰陶的孩子,必將卓爾不凡

教育的關鍵在於尊重人的天性和自我選擇。

在目前文化多元、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特別是外來文化、網絡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的社會轉型時期,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而且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迷茫等心態。

傳統文化之於今天的教育,有著怎樣的意義?歷經時間長河大浪淘沙的經史子集,由古至今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我們如何傳給下一代,成為滋養他們的根系,涵育他們的營養?穿漢服,學茶道,頌詩書,撫古琴……流行的中國風,或許能帶給人們一些傳統文化薰染。

而要讓中國文化真正成為中國人生命之樹的根,從小抓起的國學教育也許是關鍵。讓一代代人在古典經典的閱讀中,在中國詩詞的吟誦中,獲得文化認同與自信。讓我們的孩子成長為有中國根基的多元人才,有中國文脈的世界公民。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

一個人的成就,關乎他小時候精神餵養的是什麼。學習國學,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精神餵養。

古往今來,無論是魯迅、郭沫若、朱自清等一眾文豪,還是國家領袖孫中山先生、毛主席、周總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從小便深受國學經典的影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小受國學文化薰陶的孩子,必將卓爾不凡

南懷瑾先生(著名國學大師、教育家)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其他古書,任何一段,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樣,很輕鬆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爾稍稍講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後,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國文化要背,外文也可以背。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朗讀多了,音韻和字義等因素都會逐漸影響讀者,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慢慢悟進去,將來長大後的學問就廣博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小受國學文化薰陶的孩子,必將卓爾不凡

楊振寧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我小時候就讀很多《唐詩宋詞》,媽媽當時要求一天背一首,後來大一點就背《孟子》,父親每天用一個小時來教我《孟子》,教了一個半暑假,把將近三萬八千字《孟子》從頭到尾都背了。我讀了《孟子》就知道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知道這個中國人的哲學。中國的哲學,對我這一生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遠比那時候我的父親教微積分,找一個家庭教師教我微積分要有用的多。”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小受國學文化薰陶的孩子,必將卓爾不凡

國學不單是一門學問,更是讓孩子開拓思維,放眼世界的窗口。讓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就如同師從賢哲,從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從高起點展開人生。國學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文化知識,奠定孩子的人文底蘊,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孩子的儒雅、淳靜氣質,為孩子以後的“薄發”,蓄積力量。

國學經典中蘊含著大智慧。作為家長,一定不能錯過孩子的國學教育,唯有從小讓孩子與經典同行、與聖人為伴,才能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