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書那麼多?怎麼讀得完?學會這5招,讀1本書勝讀10本書!

這幾年讀書會大火,好多人都報名參加讀書會,紛紛立下flag,每年讀夠50本書。

然而朋友小美前幾天的一番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書有那麼多,既有經典名著,還有層出不窮的新書,似乎是永遠看不完。其實就書的虛實而言,有虛構類和非虛構類的書籍;就書的門類來說,還有經管、社科、藝術、醫學等領域。

好多時候讀書,大部分人都是本著豐盈頭腦的想法來閱讀的,如何在時間成本極高的今天有效率的讀書,美國作家托馬斯·福斯特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文學,天下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文學模式的識別,部分原因在於天賦,但更多的不外乎是練習。

01 善於對書籍進行提問

只要一提到讀書,相信99%的人的第一動作都是打開書籍第1頁,快速進入閱讀狀態。其實,這樣的做法會扼殺掉對書的整體認識。

正確的做法是:

1.拿到一本書,細細地觀察它的封面、封底、書脊、靳口、腰封,能對書籍進行最直觀、主要的瞭解

我們以《反溺愛》這本書為例,瞭解一下書的這幾個部分

讀書日:書那麼多?怎麼讀得完?學會這5招,讀1本書勝讀10本書!

讀書日:書那麼多?怎麼讀得完?學會這5招,讀1本書勝讀10本書!

讀書日:書那麼多?怎麼讀得完?學會這5招,讀1本書勝讀10本書!

2.現在,我們嘗試對每一部分進行信息提取:

封皮:(1)《反溺愛》的作者是美國的羅恩·利伯

(2)這是一本教給孩子財富知識、幸福學問的書籍

書脊:(1)《反溺愛》的出版社是中信出版社集團

封底:(1)這本書裡有學校不會教的金錢觀

(2)財商教育可以培養價值觀和優秀的品格

(3)有5位經濟、教育、商學院的大咖聯名推薦

腰封:……

靳口:……

2.現在,我們嘗試對每一部分進行提問:

封皮:(1)這本書的溺愛和我所理解的溺愛有何不同?

(2)要培養自控、樂觀、堅毅孩子,如何把握與物質的距離?

封底:(1)如何培養教育觀?

(2)金錢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

(3)如何同我自身情況結合起來進行金錢觀教育?

腰封:……

靳口:……

好了,腰封和靳口留給你了,現在,試著進行提取信息和提問吧!

在拿到一本書的時候,把提取出來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寫在前面的空白頁上,在讀書的時候帶著思考去讀,找尋答案的過程就是對讀書進行高效率閱讀的過程。

02 讀“大故事”類別的書

曹操的《短歌行》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就出自《詩經》。

不僅,中國的文學如此,國外的文學也如此。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與大魚搏鬥了三天、拖回魚骨、重獲新生、揹著桅杆像揹著十字架、雙臂張開,對照《聖經》中的“基督式人物”,有很多相吻合的地方,如雙臂常常張開、揹著自己的十字架、獨自一人待在荒山野嶺、經歷了很多磨難。

很多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常常會借用所讀過書籍的元素、名言、人物特質、片段,這樣人們在讀的時候會發現,這本書裡的內容之前也有讀過,既保持了故事的熟悉度,同時因為作者的再創作,又產生了新穎感。

所以讀書時,選擇“大故事”類別的書。

03 總結書中的主題

假如你在讀一個故事:

一名普通的16歲兒童,在1968年夏天,希望在入伍前能把臉上的粉刺治好,在去商店的路上,他騎著一輛補課變速的倒剎閘自行車,路上他與一隻德國牧羊犬有不太愉快的相遇、看到了自己孟總的女孩凱倫正在託尼·沃克斯豪爾嶄新的豪車裡面玩耍嬉鬧。這裡發生了什麼呢?如果你是一名英語老師,你會發現,你剛剛目睹了騎士遇到敵人的一幕。換句話說,剛剛出現了一次探險。

探險的必備因素有哪些?

探險者、要去的地方、要去的公開的理由、途中的艱難險阻、要去的真正的理由

如果你的手頭有《馬克的完美計劃》這本書,請你打開它,看看它的目錄,就能很快地羅列出這5項因素。

同樣主題還有《指環王》、《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星球大戰》和《別有洞天》。

04 看懂故事後面的大背景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小說中的大多主人公都是他們所處時代典型的“邊緣人”,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如《紅與黑》、《論愛情》、《阿爾芒絲》等。

司湯達的作品之所以久盛不衰,一是因為情,一是因為政治。而愛情、政治也是許多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家安徒生髮表於1846年的一篇童話故事。這一作品的屬於安徒生的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增加了對醜惡的鞭撻。

在公元前1萬年左右,日德蘭半島開始有人類居住;公元前4200——前3400年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公元前4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代。丹麥人擅長航海,常南下羅馬帝國以琥珀、燧石等換取穀物和其他用具,他們往往亦商亦盜。公元前793年丹麥海盜襲擊了英格蘭的林第斯法恩島,在此後的一千年裡,丹麥一直處於戰爭和動盪之中。

政治鬥爭最大的受害者是民眾,最苦難的是屬於底層的民眾。在社會背景下去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或者是再去讀其他類型的作品,都會發現相通之處。

05 一種元素引申出多種象徵

托馬斯·福斯特認為書中的天氣不僅僅指天氣,下雨也並非僅僅指下雨。

雨可以設計情節、渲染氣氛、代表苦難,還可以代表乾淨、生命和新的希望。

春天與童年、青春有關;夏天代表成年、浪漫、激情和滿足;秋天代表機體衰竭、虛弱、中年、倦態、豐收;冬天代表老年、幽怨和死亡。

Tips:

1.讀書不止可以讀一遍,在讀完後第一遍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二次發問,再閱讀

2.永遠思考如何將書中的知識轉換成提升自己的能力

3.看書不要侷限某一個領域,有時候攻克你困惑的恰恰是其他領域的知識

讀書是一場與書的對話,也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我們在讀書中昇華自我;讀書是一個增加知識、輸出思想的過程。

在書中浸潤,未來大家一起讀書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