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去世後,為何準備了四具棺材?蘇聯的水晶棺不能用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孫中山

這是首流傳下來不多的孫中山詩詞,是其為悼念萍瀏醴起義(見註釋1)烈士劉道一所作。從意境中不難感受到,孫對革命同志事業未成身先死的遺憾,但他或許未曾想到,十多年後的自己,也會在革命勝利的前夕撒手人寰。

孫中山去世後,為何準備了四具棺材?蘇聯的水晶棺不能用

1925年3月12日,在北平寒冷的冬天裡與病魔抗爭半個多月後,孫中山與世長辭,舉國哀悼,百姓悲痛。與此同時中山先生的治喪委員會正緊鑼密佈的準備著喪葬事宜,其中就包括棺材的籌備。

第一具棺材

早在孫中山病入膏肓,被宣佈無法治癒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就開始為其籌備棺材,其中購買回來的第一具棺材為美式小楠木棺。按照孫中山先生的遺願,本想將遺體安放於特製的水晶棺,以供後人瞻仰。所以孫先生的遺體在其死後的第三天便被運回北京協和醫院進行防腐處理。

孫中山去世後,為何準備了四具棺材?蘇聯的水晶棺不能用

但水晶棺材需要專門從美國定製,一時半會無法運到,於是1925年3月15日,在中山先生逝世後的第三天,經防腐處理後的中山先生遺體,由之前購買的美式小楠木棺材暫時裝殮。(由協和醫院院長劉瑞恆所選)

第二具棺材

在中山先生遺體入殮後不久,前來悼念的民國富豪孔祥熙,便開始嫌棄上文提到的楠木棺太小。於是孔祥熙自掏腰包換了一具橢圓形楠木大棺,這具棺材不僅體積大,且有玻璃隔層,所以又被俗稱楠木玻璃棺。

孫中山去世後,為何準備了四具棺材?蘇聯的水晶棺不能用

這樣的設計,十分方便前來悼念的人們,瞻仰孫中山先生的遺容。在1929年易棺後,楠木玻璃棺隨中山先生的衣服、鞋襪一併封入西山碧雲寺石塔內,成為中山先生的衣冠冢。

第三具棺材

上文提到中山先生的遺願,是想要像列寧那樣保存遺體,供後人瞻仰,所需要的便是這第三具棺木——水晶棺。在中山先生逝世後,治喪委員會便第一時間致電當時蘇聯政府定購水晶棺。在孫中山先生去世18天后,蘇聯特派專員多米諾夫將定製的水晶棺護送到北京,並表示水晶棺為免費贈送,不收取任何費用。

孫中山去世後,為何準備了四具棺材?蘇聯的水晶棺不能用

所謂的水晶棺,其實系玻璃製成,銜接處材料採用鋼質鍍鎳,明亮可鑑。但經過治喪委員會,尤其是負責經辦的協和醫院專家檢查,蘇聯趕製的這具棺材存在不小的瑕疵。原來此棺因為質地太薄,無法做到有效格溫,和列寧所用的水晶棺差了很多,再加之長途運輸導致棺材有幾處出現孔隙,大大降低了棺材的密閉性,後來蘇聯贈送的水晶棺被留在了碧雲寺,存放於孫中山紀念館中。

第四具棺材

接連幾具棺材都不合適,於是孫中山先生的治喪委員會便開始向美國定購紫銅棺。紫銅棺於1925年8月,通過商船運抵上海,孫先生的遺孀宋慶齡看了以後十分滿意,便決定用這具棺材安放中山先生的遺體。

孫中山去世後,為何準備了四具棺材?蘇聯的水晶棺不能用

但兩年後,軍閥混戰讓治喪委員會籌備處不得不遷到南京,紫銅棺也隨後運到南京暫時存放。1928年12月20日,南京政府特派林森、鄭洪年、吳鐵城前往北京,紫銅棺也隨車由南京運到了北京。1929年年5月22日,北京西山碧雲寺舉行了隆重的易棺儀式。

做完這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後,才將中山先生的遺體移入紫銅棺中。據《中山陵趣聞》記載:

……易棺時,紫銅棺四周先用白綢裝棉質墊,再加上白綢絲棉袋四十八疊,置於棺之上下兩側,遺體頭部以下蓋以錦緞方被……

孫中山的棺材軼事

孫中山死後,全國再次陷入軍閥混戰的亂局。1926年,奉系軍閥張宗昌逃到北京。由於其是被國民革命軍所敗,氣急敗壞的張宗昌便下令要焚燒孫中山靈柩。好在此時孫中山靈柩被轉移到碧雲寺附近的山洞裡。

其中負責轉移靈柩的人員大多是孫中山生前的衛士,忠於孫中山,盡忠職守。後來,張學良的騎兵及時趕到,孫中山靈柩才免遭焚化。

孫中山去世後,為何準備了四具棺材?蘇聯的水晶棺不能用

上文說到的第一口楠木棺材,棄用後一直存放在故宮博物院中,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後被賣給了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見註釋2),作為梅大師的棺槨。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論貧窮亦或是富貴,當人走到生命的盡頭,最終所能擁有了也就是棺材大小的土地。

註釋1:萍瀏醴(li)起義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會影響下的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地區會黨和礦工發動的反清武裝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註釋2:福芝芳為梅蘭芳第二任妻子。梅蘭芳去世後,人民政府給予他國葬禮遇,天安門和新華門均降半旗致哀,福芝芳要求把梅蘭芳安葬在萬花山自傢俬人塋地,與王氏夫人合葬,不要火化,要用棺木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