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導語:當一個男人把自己形象氣質不佳賴在臉和身材上,那麼他該穿襯衫了。(來源:HOT男人)

被動選擇穿襯衫的男人,不是保險銷售就是租房中介。但主動選擇襯衫,還穿得有型的男人,那可就是真正有頭有臉的爺們兒了。

一件好襯衫能讓男人的氣質提升200%,但會挑襯衫的男人連2%都沒有。

今天就講講高逼格襯衫挑選法則,讓你們成為那2%中的一員。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釦子

首先從襯衫的「五金件」——釦子說起。

就像姑娘揹包一樣,包好不好除了款式和聽著就貴的品牌外,五金件的好壞才是顯貴的硬標準。

一件襯衫值不值,看釦子就知道,關鍵就看是不是貝母扣。

沒用貝母扣,就不算好襯衫。

貝母這個材質,是男性衣服元素中少有的「好看又不娘」的玩意。

買大牌襯衣,請認準mother-of-pearl(MOP)buttons,如果沒寫那就得自己分辨。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貝母的一個大特徵就是「在陽光下有光澤」。但不是所有在陽光下有光澤的都是貝母,也可能是貝殼。分辨二者很簡單,陽光下有彩虹效果的是貝母,沒有的是貝殼。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當然,現在很多快消型襯衫甚至都不會給你貝殼扣,而是直接用塑料扣,然後用黑科技仿製出貝母的彩虹光澤。

面對這種情況,我建議你趁店員不注意把把釦子放在嘴裡或臉上,貝母會有明顯的「涼感」,塑料可不會。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貝母不僅原材料價格高,加工成本也更高,因為貝母易碎,加工時稍有不慎就報廢。

擁有完美貝母扣的襯衫,就是擁有完美工藝的保證。

領子

舒適體驗是穿衣根本,領子則是襯衫舒適的大前提。

判斷領子的好壞主看舒適度,次看款式。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好襯衫必須要做到:無論洗多少遍,領子線條都自然、不變形、不死板。完美的襯衫領要覆蓋全頸部周圍的皮膚,但又不能造成壓痕。

實際選擇時,可以用手指在襯衫領子和頸部之間來回滑動。空隙小而又無壓迫感的就是最好的。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在領型的選擇上,有兩件事要注意:

1、胖人穿小方領襯衫會有被鎖喉的視覺效果,應該選擇帶尖的大領襯衫更合適。

2、身材高大的人穿襯衫不要選擇領子上有紐扣的款,會很小氣。

做工

一件襯衫最核心價值就在於工藝。

而肩背部和袖子是最顯工藝的地方。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穿襯衫時不舒服的感覺一般都來自肩背部,常見問題是影響上肢運動,稍微做點動作就會很緊繃。

穿襯衫最舒服的狀態以及最帥的姿態是一樣的——肩線垂直、順肩而下,揮動手臂也不會將肩線移位或者扭曲。

想要襯衫肩部服帖,就靠襯衫背面上端那塊布。

如果這塊布的中間沒有一根豎著的縫線,那這件襯衫多半穿著不會舒服。如果有,那麼舒服度就會有基本保證。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但也並不是說沒有這個工藝就不行。在英式審美中,襯衫後背就應該是一塊麵料,不開中縫。但在Kiton、Brioni、Zegna等意大利品牌中,八字拼接則必然存在。

它往往和意式碎褶共同出現,是典型的意式工藝特色。

但有一個襯衫工藝技法,你可以斬釘截鐵的做判斷:不使用錯位上袖工藝的襯衫,都是下等貨。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好的襯衣上臂空間一定要到位,甚至會有空感。這樣手臂彎曲時才不會有緊繃感。

但問題也來了:有了舒適的活動空間,手臂活動就會增多。頻繁動作後袖子就會變皺,甚至動作大了,襯衫還會從褲腰中被拽出來,又喪又洩氣。

但使用錯位上袖工藝的話,無論你怎麼抬手,襯衫都不會從褲子裡出來。手臂放下,袖子也能大概率復原順滑。


當你覺得自己穿什麼都不帥時,你就該穿襯衣了


原本我想一篇文章就把男人穿襯衫的乾貨全都倒給你們。寫著寫著就發現,真是不靈。襯衫這種經過幾百年文化積澱的衣服,真不是三兩句就能交待的一清二楚。

所以今天咱們單講「挑選襯衫」,事關審美一類的事情,以後慢慢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