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新基建”來了,首批重大項目總投資約2700億元

新華社上海5月7日電(記者龔雯、周琳)記者7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的《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獲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這一領域未來三年實施的第一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

近年來,上海圍繞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新型智慧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建設,加強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和計算平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佈局,總體水平保持國內領先。

從已交出的“成績單”來看:上海市16個區5G網絡連續覆蓋;15個工業互聯網行業平臺帶動6萬多家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市大數據平臺已彙集全市200多個單位340億條數據;已建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4個……

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擴大有效投資、賦能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行動方案》明確了推進上海特色“新基建”的四大重點領域:以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為主的“新網絡”建設、以創新基礎設施為主的“新設施”建設、以人工智能等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為主的“新平臺”建設、以智能化終端基礎設施為主的“新終端”建設。

具體來看,未來3年,上海將高水平建設5G和固網“雙千兆”寬帶網絡,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帶動15萬企業上雲上平臺;加快推進硬X射線等大設施建設,開展下一代光子科學設施預研;探索建設臨港新片區互聯設施體系和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智慧大腦工程;新建10萬個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樁、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設施等。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表示,“新基建”和傳統基建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社會投資是主體。未來3年約2700億元投資中,各級政府投資約600億元,其餘2100億元是社會投資。

推進上海特色“新基建”,政府要引導、市場是主體、重大政策舉措是保障。針對“新基建”建設中主要存在的“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強”四方面問題,馬春雷表示,上海將通過優化規劃佈局、加強指標要素保障、完善規範標準、支持建立“新基建”信貸優惠專項、進一步推動數據資源開放等,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新基建”領域,讓“新基建”越用越強,越用越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