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後私的道理沒錯,但曹操和劉備都沒能過這一關

先公後私的道理沒錯,但曹操和劉備都沒能過這一關

文/閒聊三國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後,曹操開始在河南、山東一帶發展。藉助征討青州的黃巾軍,曹操一方面擴展軍隊,一方面積極招攬人才,力量逐漸強大。

在兗州取得根據地之後,曹操派人泰山太守應劭,去琅琊郡迎接父親曹嵩。曹嵩一行路過徐州,徐州太守陶謙有意和曹操結好,於是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誰想到,張闓見財起意,殺了曹嵩一行,帶著財物逃走了。

得知父親被殺,事業剛有所成的曹操怒不可遏。只讓荀彧、程昱留守,帶著其餘部隊盡數殺奔徐州。

先公後私的道理沒錯,但曹操和劉備都沒能過這一關

和曹操相比,陶謙的力量無疑相差很大。不過,他畢竟是一位根基深厚、交友廣泛的地方勢力代表,很快就有青州的田楷、北海的孔融率兵來救。劉備也因緣際會來到徐州,在和陶謙商議後,決定先由劉備寫信勸解曹操。

在給曹操的信裡,劉備一方面替陶謙解釋,一方面講了黃巾軍和董卓都還有殘餘勢力在,希望曹操為漢室著想,先公後私。

正在氣頭上的曹操,當然沒有被劉備說服,而是準備攻城。正在戰爭一觸即發之時,忽然傳來呂布趁曹操東征內部空虛的機會,帶兵連下兗州、濮陽。

呂布的行動,一下子動搖了曹操的根據地。曹操驚呼“兗州有失,使吾無家可歸矣”。在郭嘉的勸說下,曹操趁勢賣了個人情給劉備,退兵反擊呂布去了。

曹操的這次用兵,從為人子的角度說,當然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的行為。但是,這時的曹操,已經是一方諸侯,即使不聽從劉備的勸說,考慮天下大勢,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在自己剛剛崛起,根基還不穩固的情況下,對外出兵也必須謹慎。

先公後私的道理沒錯,但曹操和劉備都沒能過這一關

當時,隨著漢室西遷長安,河南、山東等江北地區,已經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無論誰發起軍事行動,必然引起連鎖反應。曹操孤注一擲的征討陶謙,不但沒能取得多少實際利益,反而被身後的呂布趁機奪走了兗州,可謂得不償失。

《孫子兵法》裡說過“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因此,雖然曹操的為父報仇,從人情上說是理所當然,但是“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作為領軍之人,有時就必須剋制個人情感,理性分析,做到先公後私,才能帶領自己的團隊取得最終的勝利。

當然,這些道理確實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人是感情動物,說他人的問題時可以理性客觀,到自己的事情上,誰都很難壓抑一腔熱血,避免情緒上頭。

劉備在給曹操寫信時,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可是,後來關羽兵敗身亡之後,劉備也沒有聽趙雲“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的勸說出兵伐魏,而是以一句“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選擇了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