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古代文化:磨镜是什么?

文化真是奇怪,特别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古代文化,有神秘,有惊喜,当然,还有惊讶。

在两性方面,古代人相比现代人也不遑多让。

同性恋方面,男有“分桃”、“龙阳”、“断袖”的说法,例子有很多,甚至包括皇帝也有这种爱好。比如汉哀帝刘欣。那么女的同性恋又怎么称呼呢?

有一个名词,知道的比较少:磨镜。

这么干净的一个词,磨刀的磨,镜子的镜,怎么就是女同了呢?

“磨镜”是中国古代对于女同性恋的称呼

“磨镜”即磨治铜镜也。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的意思就是,由于双方有同样的性别构造,相互经常抚摸摩擦对方的身体得到快乐和满足就好比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

你不知道的古代文化:磨镜是什么?

这其实很好想象,男女平等,那么有男同性恋也必然会有女同性恋。

只不过由于古代女子地位不高,代表人物不多,所以“磨镜”的情况很少被人提起。

性是人类的一种自然需求,在正常情况下,无论男人和女人都渴求爱情、婚姻与性的幸福。

你不知道的古代文化:磨镜是什么?

比较多的“磨镜”是聚集在皇宫中的,有一句诗“宫花寂寞红”,就说的很形象了。

宫女们,能接触到的人只有皇上和太监,太监是没有性能力的,而皇帝只有一个,就像僧多粥少,在宫廷女性中能得到皇帝宠幸的又有几个呢?

你不知道的古代文化:磨镜是什么?

人都有生理需求的呀,所以在一个个漫漫长夜后,众多宫女还能怎么办?

很自然有有一部分宫女寻求一些宣泄欲望的方法,性宣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其一是,要么和太监结成挂名夫妻,日日一起吃饭,借以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安慰,这称“对食”。著名的太监“魏忠贤”和“客氏”就是一对“对食”。

另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磨镜”了。

你不知道的古代文化:磨镜是什么?

在许多古代小说中,尼姑庵、女道观向来被描绘成养汉淫乱的场所,人们通常认为尼姑、道姑进入一般人家的闺房,不是送春药,就是 拉皮条,或是搞同性恋。

有首诗说:

断俗入禅林,身清心不清。夜来风雨过,疑是叩门声。”

就是说女出家人与人私通的情况。

你不知道的古代文化:磨镜是什么?

当然,女同性恋不能破坏婚姻家庭,不算“失节”,也不影响子女的血统,所以,在古代很多时候都是比较宽容对待的。

磨镜并无不对,它本身就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产生的文化,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应该是不提倡不反对。

爱本无对错,真爱,都值得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