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極度惡化的結果就是經濟崩盤

其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口總數多一點或者人口總數少一點,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美國有3億人,挪威有400萬人,這兩個國家都是發達國家。但是,美國和挪威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人口結構都是合理的,勞動人口占了人口總數的63%,靠社會供養的老年人的比例不到20%。決定一個國家是發展還是衰退的,不是人口數量,而是人口結構。

中國也有類似情況。1980年時中國人口只有10億3千萬,但那時中國人很窮,有2億人吃不飽飯,人們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買到新衣服。2010年時中國有13億4千萬人。按計生委的說法,中國人口增加了,人均土地資源減少了,人們生活水平應該下降才對。但事實上,2010年的生活水平比1980年好10倍都不止(指人均肉蛋奶和服裝家電消費量)。

為啥2010年的人們生活水平遠遠超過1980年呢?答案是人口結構。2010年時中國的人口結構非常好,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0%以上,想不富都不行。

但是,由於長達4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誤導,中國人口結構正在迅速變壞,到2023年時,中國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下降到60%以下,到2030年,降到55%。與此相適應的,是中國迅速變窮。

房地產會崩盤,但崩盤的絕不僅僅是房地產。

有人說,開放單獨二胎或者是完全開放二胎可以增加新生兒數量,改善人口結構。這種說法極端幼稚。造成中國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已經不僅僅是計劃生育,而是社會自發因素,也就是女性受教育年限延長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女人讀書越多,生娃越少。城市化水平越高,養孩子的成本越高,養孩子的回報率越小(小孩兒長大後流動性增加,往往不在父母身邊)。

要提高中國的生育率,要麼禁止女生考大學(伊朗已經這樣做了),要麼停止城市化,但中國能做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