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洋人僱員的表現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洋人僱員的表現

《甲午風雲》中有個情節,說清軍的軍事情報被個洋人洩露給日本人,而且那些圍繞在李鴻章、丁汝昌周圍的洋人們都是些貪生怕死、出賣中國利益的人物。而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除了前面我提到的那個幫助訓練北洋水師的琅威理,還有後來的北洋水師副提督漢納根,不僅在戰事最緊張的時刻登上北洋水師的旗艦參加戰鬥,還在戰後向外界控訴日本海軍射殺高升號上清軍士兵的暴行。這裡我要特別提到一位在大東溝海戰中身負重傷、畢業於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擔任北洋水師“鎮遠”幫帶(副艦長)的美國人馬吉芬。馬吉芬先是在李鴻章舉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習,教授船舶駕駛和槍炮、領航和航海天文學,同時還要訓練陸軍和炮兵的學員操炮,甲午海戰中有很多軍官都是他的學生。

​馬吉芬34歲那年,本該回家鄉休假,適逢中日戰雲密佈。馬吉芬在給父母親的信中寫到“中國和日本馬上就要開仗了,我們很可能就此永別,但我必須留在崗位上。在中國服役的10年裡,他們始終以仁慈對我,如果這個時候遺棄他們,將是多麼可恥。”

戰鬥一開始,鎮遠號管帶林泰增重傷,馬吉芬接替林泰曾指揮戰鬥直到雙目幾近失明。戰後,馬吉芬留下了頭裹棉紗、渾身是血的照片。醫生在他病歷中寫著:“右眼視神經損傷,耳鼓膜損傷,肋部、臀部曾受傷,仍有殘留碎片”。“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撞沉吉野的壯舉,就出自馬吉芬的回憶。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洋人僱員的表現

可怕的是大清一方面給馬吉芬嘉獎了個頂帶花翎和三等第一級寶星勳章,另一方面把威海衛海戰的失敗歸罪於他這一幫洋員,情形與《甲午風雲》裡的一摸一樣。

丁汝昌自殺了,還被褫奪官階、籍沒家產,甚至遺體不許入土。有官員上奏本說海戰的失敗在於馬吉芬這些洋員們吃裡扒外,加上有消息說上海逮捕了日本間諜,所以舉國上下把戰敗的矛頭指向了這些洋員,馬吉芬儘管得到大清褒獎,也只得帶著傷從天津偷偷搭上一條貨船逃回美國。1897年2月11日,一個寒冷的清晨,就在醫生準備給馬吉芬做眼球摘除術前夕,他摸摸索索地從箱底翻出一把左輪手槍,沒有半點猶豫,給了自己一槍。也許是天意或許是巧合,兩年前,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吞煙自殺。不僅僅如此,他的遺囑中特別強調,著北洋水師軍禮服,棺槨上覆蓋大清黃龍旗``````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洋人僱員的表現

馬吉芬

臺灣學者王家儉寫的《李鴻章與北洋艦隊》中統計當時參加黃海海戰的洋員共8人,分別擔任各艦的管駕、輪機長、炮術教習等等,二人戰死、四人負傷。另外赫德領導下的中國海關派出了6位洋員和船艇,參加了甲午戰爭中的守衛、情報偵察和後勤保障工作。公平的講,甲午海戰中洋員們不僅盡職盡責,表現還可圈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