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六小齡童出生於猴王世家,曾經完美地演藝了電視劇版《西遊記》,並將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演的活靈活現,成為國人心中永恆的“美猴王”,永恆背後必有不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今天我們來說說六小齡童背後的故事。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1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是猴戲世家的第四代猴王。曾祖父章廷椿,人稱“活猴章”;祖父章益生是紹劇戲迷,人稱“賽活猴”;父親章宗義,是紹劇泰斗,6歲開始學藝,所以取藝名“六齡童”,曾出演電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孫悟空,有“南猴王”的美稱,所以章金萊從小是在《西遊記》的神話故事氛圍中出生的,他說在家睜開眼睛看的就是爸爸的那張“猴臉”,叔叔的那張“豬臉”。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在大家看來有這麼厲害的“猴戲”背景,章金萊成為無可替代的“美猴王”是必然的,可是他卻說:“如果二哥還在,演《西遊記》的一定是他,而且他一定比我演的好。”

2

章金萊的二哥章金星,三歲學藝,八歲時因出演紹劇《大鬧天宮》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並賜名“小六齡童“。因他的表演風格天真,淳樸,詼諧,幽默贏得海內外觀眾的喜歡,被譽為中國最有名的“戲曲小神童”,如此天賦秉異的孩子被父親視為章氏猴戲事業的傳承人,而他自己也將繼承猴戲藝術作為畢生的夢想。

可是造化弄人,1965年初,小六齡童被查出患了白血病,猴戲藝術的繼承面臨窘境。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裡唯一有可能繼承的章金萊,雖然生在“猴戲”世家,但卻一點也不喜歡“猴戲”,再加他從出生開始身體就很瘦弱,性格也十分靦腆,內向,總喜歡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鑽研東西,不太喜歡湊熱鬧,家人也都覺得他不是演猴戲的料。

經過輾轉反側,思來想去之後,二哥還是決定在章金萊身上找希望。

在離世前的六個月裡,小六齡童拿著一分錢一天借來的連環畫不斷地給章金萊講《西遊記》的故事。六個月的時間,小六齡童從第一集《孫悟空出世》一直講到最後《五聖成真》取完真經了,因為二哥對《西遊記》的全方位講解,章金萊開始真正的喜歡上孫悟空。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可這遠遠不夠,必須讓小弟弟明白傳承猴戲藝術的重要性,二哥用自己的死來“現身說法”,並告訴小弟弟如果想要見他,就必須要演成美猴王,就這樣,七歲的章金萊懵懵懂懂的答應了。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讓章金萊下定決心演美猴王的是在二哥給他過生日之後,小六齡童是1966年4月13日去世的,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帶著虛弱的身體給章金萊過著生日,生日剛過他就去世了,二哥臨走前還想著這個小弟弟,不想讓他的忌日變成小弟弟的生日。這深深地觸動了章金萊的內心,他決心也要為二哥做點什麼,他想起了二哥臨終前的囑託,他要完成二哥的遺願,他決定要去演孫悟空,開始他的猴戲生涯。

很多事情說來容易,做起來可沒有那麼簡單,比如拿大頂,父親要他堅持半個小時,他立10分鐘就渾身是汗,非常的痛苦,可是一想到二哥的囑託,他說什麼也要堅持下去,就這樣他跟自己每天較著勁。

3

在六小齡童版《西遊記》拍攝之前,央視曾經播出過日本版的《西遊記》,這個版本中唐僧是個女的,因為過於惡搞,不尊重原創,結果在全國上下的反對聲中只播了三集就停播了。為此,央視決定拍一部中國版的《西遊記》。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西遊記》的導演楊潔在全國物色人選,尋遍大江南北,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孫悟空”不是年齡不符合要求,就是隻會唱不會說,最後楊潔導演終於想起幾年前曾經轉播過的紹劇《三打白骨精》,裡面的孫悟空不僅生動活潑,情真意切,還非常的感人,於是她找到了“南猴王”六齡童。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常說“舉賢不避親”,在父親的極力推薦之下,楊潔導演看過章金萊在人民大會堂參演的崑劇《三借芭蕉扇》之後,覺得他演的孫悟空一角,動作規範準確,雖然精氣神差了點,但還算合格,於是通知章金萊去試鏡。

可是在試鏡前,楊潔導演看到年近60的老父親吭哧吭哧的拿著四個暖壺,20多歲的兒子章金萊卻不知去向,楊潔忍不住問:服務員沒給您打水嗎?老父親回答說:“不是!我這是給金萊洗澡用的,金萊從小比較嬌慣,在崑劇團的時候,衣服都是從杭州郵寄到紹興給他媽媽洗的”。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聽到這話,楊潔導演的心裡咯噔一下:這麼嬌慣的孩子,能演好金剛不壞之身的孫悟空嗎?《西遊記》劇組是要跑遍全國的名山大川,常常都要在野外拍攝,條件非常艱苦,這孩子真的能吃得消嗎?可是“南猴王”和章金萊都打保票說沒有問題。

楊潔導演帶著疑慮,三個月後開拍試集,試集讓章金萊並不輕鬆,因為他的肩上揹負著全國觀眾和猴王家族的期望,他感覺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為了不給家族丟臉,他暗暗發誓必須要做出改變,他必須開始習慣自己照顧自己,努力演戲,此時的章金萊23歲。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父親依照家族的習慣給他取了另一個名字“六小齡童”,擁有了新的名字就代表他不再是過去的章金萊了,他的身上已經揹負著家族的光環。

4

孫悟空的妝容要貼面具和長毛,化妝的時間很長,為不耽誤拍攝,六小齡童要比其他人早起四五個小時去化妝,從不抱怨,看到六小齡童的改變,楊潔導演終於放下心來。此時六小齡童心潮澎湃,因為他終於要實現二哥的遺願了。

在西遊記試拍的過程中,楊潔導演一直提醒六小齡童要注意“猴氣”,可是面對這兩個字,他真的犯難了。

六小齡童是戲曲演員出身,演猴的時候動作是有的,但是他沒有注意到電視是常常用中近景來表現角色表情的,可他又帶著面具,無法做表情,唯一能表現的就是他的眼睛。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令人難忘,可起初他怎麼也做不到,因為他是個近視眼,400度的近視,200度的散光,摘了眼鏡看都看不清,更別提什麼火眼金睛了;再就是在六小齡童心中,孫悟空雖然是猴,但是他也有人性,他是一個英雄,可這樣表演的結果反而弄巧成拙,他叉著腰,拄著金箍棒的樣子像極了獵戶,與能夠上天入地威風凜凜的美猴王真是相去甚遠。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1982年國慶,《除妖烏雞國》試播後,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引來了一些爭議,很多觀眾寫信給央視投訴,說他扮演的孫悟空跟他們心中的美猴王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失敗了。

試播後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對榮耀他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沉浸在低迷的情緒中,苦苦地思索著,他覺得是他讓整個猴王家族蒙受了恥辱,他無法面對二哥,無法面對自己的父親。

5

六小齡童曾經在《楊瀾訪談》中說過,父親不光是給他藝術上的幫助,而且在人生的道路上也給了他很多的啟示。

就在他躊躇不前,選擇是否要放棄的時候,父親出現了,父親說:要博採眾長,獨樹一幟。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他找出了父親曾經給他的1000多張猴王的照片,這些照片都是父親當年演“美猴王”的時候用135的膠捲拍的,照片中的父親或生氣,或歡喜,或舉起金箍棒時威風凜凜.....畫面上的孫悟空就是自己的父親,彷彿他不是六齡童,而是孫悟空的化身,看著父親的表演六小齡童恍然大悟,想起二哥曾經說的“如果你演成了孫悟空,你就能見到我 了”。二哥說的不只是軀殼,而是他的靈魂和內心,要演好孫悟空必須忘記自己,投入到孫悟空的世界裡。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那麼,怎麼才能感受孫悟空的靈魂呢?

如果演的像猴,最好的老師就是猴。楊潔導演給他弄來了一隻猴,六小齡童給它取名叫“小慶”,它就是六小齡童的老師。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小慶的行為給了六小齡童很多的啟示,比如在在表演偷吃蟠桃的戲時,先盯著蟠桃看,隨後迅速抓來蟠桃,再聞一聞,把皮撓掉,小心地放到嘴裡嚐嚐味,感覺很好吃,這才歡快地吃了起來,這就是學習小慶吃東西時的樣子。

6

除了行動上的改進,還有一個改進的地方就是眼睛。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通過冥思苦想,他終於想到了辦法:找視點。首先就是站在(乒乓球)網的中間,頭不動,眼睛跟著球走,快速的運轉;再就是晚上在很黑的光線下,去找點的那個香的菸頭,那其實就是找一個視點;第三個辦法就是早上看日出,不拍戲,就這樣通過不斷的練習,他可以看強光20分鐘不眨眼。

但這僅僅只是演技上的提升,只解決了“形”的問題,但是“神”的問題卻並未解決,想要解決“神”的問題,就必須走進孫悟空的內心。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孫悟空的性格外向活潑,敢愛敢恨,而六小齡童正好相反。為了每天強迫改掉自己內向靦腆的性格,六小齡童開始戲弄豬八戒。有一次他約馬德華爬山,到了時間馬德華沒見著六小齡童,便以為他已經先上去了,結果爬到半山腰也沒見著“猴哥”,這才知道自己被“猴子”戲耍了,原來六小齡童躲了起來根本沒去爬山。

在拍戲的這段時間裡,六小齡童每天晚上都會走到大石頭前,閉上眼睛,體會石頭下群猴簇擁猴王的威嚴。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就這樣,西遊記拍了六年,他琢磨了孫悟空六年,似乎琢磨孫悟空早已成了他的一種習慣,甚至有時候琢磨的有些走火入魔,會覺得孫悟空就是我,我就是孫悟空。

他漸漸的理解了父親,二哥,三哥為什麼會前撲後繼的去演猴戲,因為孫悟空不只是頑皮好玩的猴子,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人們傳承下去。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比如孫悟空對妖怪的憎恨,對師傅的感恩,對取經的堅持,這讓六小齡童非常的敬佩。這些精神在《西遊記 之三打白骨精》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這一集中,師傅雖然誤會了孫悟空,可孫悟空寧可承受被師傅誤解的壓力,也依然要除妖保師傅平安,師傅用一紙休書斷絕了師徒關係,可孫悟空沒有任何怨恨,他身在水簾洞,心卻隨了取經僧。

對於扮演孫悟空,六小齡童也總結出了自己的獨家秘笈:精心設計,自然體現。

7

在《楊瀾訪談》中,楊瀾曾經問六小齡童:

“當你演美猴王這麼成功,你覺得你是能夠見到他了嗎?”

“對!就一開始演覺得我演著就能見到二哥了,但實際上在我還沒有演完的時候,我就一直在見他,所以我現在幹任何事情,我一直覺得我不光是延續他的藝術生命,而且是自然生命。”

對於現在眾多對於《西遊記》所謂顛覆的惡搞現象,六小齡童每每提起都會萬分痛心,比如說孫悟空和白骨精談起了戀愛,白骨精叫孫悟空“空空”,孫悟空叫白骨精“晶晶”,更離譜的是他們500年前還是戀人,這讓他覺得人妖不分,是非顛倒。

他說“中國的名著本身就不多如果再去惡搞,會影響文化的傳承,影響到下一代的價值觀。”

六小齡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在他認為,如果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當你有了自己的文化,我們不去弘揚那是可悲的,所以他一直把《西遊記》的繼承,創新和發展當成是自己的義務,他希望《西遊記》這個藝術作品,在藝術形式上能夠百花齊放,但無論怎麼變,西遊文化的精髓不能變。

最後,借用六小齡童老師的話和大家共勉: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End)


作者介紹:一隻深沉的獅子,喜歡讀書,寫作,愛好思考。

(注:本文原創首發,抄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