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聽,深圳的夏天也有音樂

一直覺得深圳的夏天最磨人,霸佔了四季一半時光,急風暴雨剛經過,陽光就迫不及待,90度角的天氣高燒不退,就像劉元舉老師剛出版還泛著墨香的《交響樂之城》,歡喜得讓人無法拒絕。於是,在筆墨濃厚的書城,和劉老師的新書重逢,邂逅了一場音樂背後的酸甜故事,思想倒是有了降溫式的清涼。忽然發現深圳什麼時候也書香滿城,有了文化的輪廓,一點都不露痕跡。

快聽,深圳的夏天也有音樂

小時候,感覺作家兩個字都帶著遙不可及的神聖光環,長大了,當自己因為愛好文字走近文學圈時,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失落感,參差不齊的文人圈,浮躁得和理想一樣,信仰和敬畏已經被現實刺得面目全非,經不起探究和思量。當所謂的作家寫著白話堆砌的流水文,掛名傍利的追捧超過撰文咬字的真誠,是時代變了還是審美觀不同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並不太願意置身其中,只管做個自娛自樂的閒散之人,寫些不問時事的文字。多年過去,逐漸學會了和這個世界和睦相處,世間百態,接受,是成長的符號。市文聯的領導老師,看了我幾年的碎筆閒文,因為惜才而成了我的推薦人,加入作協和眾多作家圍著文學探索生活,於是,我又一次站在文學的邊緣處,看著自己的未來,卻是迷茫而不安。

遇上劉老師,那是去年的一次採風活動,喜歡靠窗的我揀了個前排位置,沒想到介紹的時候才知道並肩而坐旁邊的就是邀請嘉賓著名作家劉元舉老師,人在眼前竟不識,只道我非圈中人。人與人之間的緣份之所以說不清,就是你沒辦法解釋和計劃每一次的遇見會對你有怎樣的改變和影響。劉老師一看就是溫爾隨和之人,自帶的親切感,讓我絲毫不覺得陌生,也就很不客氣地一路攀談請教,從行業狀態到文學發展,從浮世俗觀到人生態度,一聊如故得開懷。我很是驚喜,杯酒下的名利場,依然還有著一群對文字存有敬畏的前輩們在堅守著文化傳遞的態度。感謝老天眷顧,每次我需要的時候,不斷地讓我發現未來可期。

物慾滿地的流量時代,誰不想要掌聲?我們習慣了帶著各種不可言說的小心思不計底限地去獲得想要的。劉老師說,當年本來要培養女兒彈鋼琴的,女兒沒有走這條路,沒想到卻意外發現了她同學的鋼琴家之夢,因此,才有《天才朗朗》等一系列書籍。在劉老師準備要出版《交響樂之城》時,我看到了樣圖設計,很大膽地問劉老師,會不會考慮讓朗朗寫個序呢?誰都知道,光環圍繞的明星IP總是能是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劉老師聽罷連連搖頭,一笑而過,頓時心生敬意。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德之所以奢侈,大概因為在人性慾望的誘惑面前,還有那麼一些人,守著對信仰的堅持和底線,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取捨。


快聽,深圳的夏天也有音樂


有人說,紅塵苦渡,難得糊塗,因為活得太清醒會痛苦。弘一法師李叔同,美術、音樂、繪畫,每做一種人,都十分像樣,從才華橫溢的風流才子,到遁入空門的苦行高僧,酣暢快意的人生,羨煞後人。可又有多少人會真的跳出固有的舒適圈,去歷劫人生。每次看到劉老師都是滿面春風,豁達得就好像內心有一束陽光,隨時都是春天。聽他分享絕對是思想的福氣,閒話風趣還帶著知識點,足夠的生活閱歷極有感染力。深圳著名作家南翔老師說,劉老師寫作還跨界,建築、音樂不亦樂乎。劉老師說,寫了那麼多的音樂文字,依然不夠。歲月沒有在他身上留下滄桑,是有理由的。歷盡風霜,看遍冷暖世象,卻依舊熱烈憧憬,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有透徹人生的清明。活到通透,不是一定要避世淡泊,而是風雨過後我們還有勇氣可以和苦難對話,與過去握手,找到自我愉悅的方式,去平衡這個世界的粗糙不堪。

聽說,剛剛立了秋,可深圳還熱得不給面子。窩在家把《交響樂之城》新書分享會上拍的照片發給劉老師,傍晚時收到一則微信:照片拍得不錯。我咧嘴一笑,打開樂隊的夏天,朋友圈都開始躁動。都說深圳是文化沙漠,可是,你聽,深圳的8月,一所音樂的大門正緩緩打開。

快聽,深圳的夏天也有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