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好”和“贵”

近期网上网友们问我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目前市场上质地卓越的好公司经历过一波大幅上涨后,估值变得很“贵”!或者至少说不够那么有吸引力了,此时,投资者应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不少网友,又回到了从前的老套路,盯上了一些貌似“估值便宜”的公司,比如前几天有网友买进了中远海能,股票涨到7元多,他买进后问我,我叫他赶紧跑,结果现在没三天又跌回到6元了。

股票的好和贵,说穿了就是投资者对耐心和期望的自我管理。圈起来——自我管理!

首先,估值便宜、但质地拙劣的不入流公司,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永久性的损失,一辈子不翻身。这就是目前市场上许多公司屡创新低的原因。

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提过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1965年巴菲特买入伯克希尔(当时的主营业务是纺织业)。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说过:“我所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当然是买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控股权。尽管,我当时就知道,公司的主业——纺织业务——前途暗淡,但我还是被它貌似低廉的价格所诱惑,忍不住出手了。”之后的20年,巴菲特在纺织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以提高资本回报率,但都无功而返,只能被迫关闭纺织业务,最终所有资产的拍卖所得只有16万美元。

相反,一流公司却往往带来超预期的经营成果。1972年,巴菲特差点因为价格问题,而错过喜诗糖果(当时喜诗的净资产大约700万美元,而公司估值约2500万美元),后来的事实证明,喜诗糖果的经营远远超出了巴菲特的预期,1972-1991年,公司的营收从2900万美元增长至1.96亿美元,利润增长更是远高于营收增长。

股票的“好”和“贵”

巴菲特致股东信图片

对于质地卓越的一流公司,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如果暂时估值过高,股价太贵,我们应该耐心等待机会。反过来,对于质地拙劣的三流公司,即使价格低廉,比如市盈率很低,或者说跌破净资产,我们也不能够去过多纠缠。投资只玩优质企业,贵就等,没有机会宁愿空仓也坚决不去碰看似便宜的破烂。

曾经在1月份时和网友迷弟讨论过这个问题,迷弟当时选股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跌破净资产,因此买了江淮汽车这样的破烂,我印象中迷弟截图给我看,亏损幅度达到4、5成,后来我劝说迷弟割肉换股。江淮汽车的股价大家可以看,现在和1月份也没什么差别,远远跑输指数和优质公司,而且很有可能股市一调整,来个再创新低。买了这种公司,就相当于女人找了个酗酒好赌还打老婆的男人,你要是不赶紧逃离还指望浪子回头,这辈子就搭上了。

芒格说:“股市是一个不断重新定位的地方,在这里,钱会从活跃者手里流向耐心者手中。

”对此,我深以为然。有很多网友,最近经常问我的问题就是榨菜为什么还不涨,或者我卖这个换那个,恨不得每天换一家公司,比如我前几天发微头条说3000点减持控制仓位,所谓控制仓位当然就是减仓,我不知道网友理解能力是不是有问题,有些人就卖了A立马买B,指数一跳水十有八九都得跌,你就算要买,那也是3000卖了,2900多买另一家。那3000点卖了A立马3000点买回B,我实话说我想不明白意义在哪?

回到目前的市场上,部分优质的公司,如果用短期的眼光衡量,可能的确处在高估区间,或偏上的位置,但是,如果用稍微长期一点的维度去看,却依旧能接受。其实,回顾我20多年的投资历程,每一次的耐心、对优质公司的坚守和对短期市场波动的正确理解和容忍,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正向反馈。

以海天味业为例,海天味业商业模式一流,管理水平优秀,但动态估值水平长期保持在40倍以上,结果是,自上市以来的5年多时间内,这家公司的股价翻了7倍有余,我通过投资海天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在这里挣到钱、或者没有挣到足够多的钱?我认为主要是两种原因:一,对企业的认知能力(包括估值能力)有欠缺,对海天味业的竞争优势没有足够认识,在股价回落、估值下降期间不敢买入。二,人性的贪婪在作怪,缺乏耐心,自以为能预测和掌握短期波动,从中赚取高抛低吸的差价,结果自认为“高位卖出”后,股价继续涨,买不回来。

最后,很多朋友老是嫌贵,这个贵那个贵。那真跌下来便宜了,比如榨菜,你敢买吗?跟踪明星优秀企业,在估值低谷买入并长期持有!你做得到吗?我相信,投资的最终考验还是商业认知和耐心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