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小人物的世界里,藏着最实用的生存智慧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位靠着女儿女婿生活的农村积年老寡妇,在《红楼梦》这样一部描写仕宦大族生活小说中,是一个微于芥豆的小人物。

但就是这个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却能牵着一丝与贾府如若游丝般的联系,两次从贾府收获满满地出来,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这一切的背后,与刘姥姥经世耐用的好口才是分不开的。

刘姥姥:小人物的世界里,藏着最实用的生存智慧

一、人情练达的刘姥姥

刘姥姥的好口才从她一出场就让读者深深地领会到了,她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使她本来消极愁闷的姑爷,顿时眉头舒展、嘴角上扬起来。

她的姑爷王狗儿因为“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而烦恼不已、借酒消愁。刘姥姥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对姑爷进行劝诫。

“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当然,有时候劝诫的实质就是委婉的指责,对于一个烦躁的人来说,所起到的平复作用并不明显,但又不能不铺垫性地点出问题所在。

所以,刘姥姥并不是一味的劝诫狗儿,她接着说“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这句话明显是跟在劝诫指责之后所给王狗儿的一丝希望。

但是这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不会给消极烦躁的狗儿带来多少安慰。果然听了岳母的劝诫之后,狗儿仍是急眉赤眼的,“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

此时的刘姥姥显出了一位久经生活的长辈的范儿,又抛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救急措施,建议狗儿利用祖上与荣府王夫人的一点儿八竿子才能打得着的瓜葛去打秋风。

“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以解燃眉之急,这显然比“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具有实在的可行性。

所以,消极的狗儿“听如此一说,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显然刘姥姥循循善诱的话已经说到了点子上了。但是碍于情面怕碰壁的狗儿,怂恿刘姥姥先去碰碰运气,还热心地为其出主意,“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

刘姥姥也很体谅女儿不便出门、女婿碍于情面的现状,自告奋勇应承下了这件事,还非常乐观得安慰一家人,“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刘姥姥凭着常年积淀的人生智慧和长辈体恤晚辈的慈心,一番劝导下来,笼罩在狗儿家的愁云暂时消散无踪了,“大家笑了一回。当晚计议已定”。

接下来,刘姥姥能不能打秋风成功,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是一个关键人物,因为如果没有她的引见,刘姥姥是不可能进入荣府的。

所以,当比周瑞家的年长很多的刘姥姥见到周瑞家的之后,对奴才身份的周瑞家的是极尽恭维,“你老是贵人多忘事”,“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等等,一番恭维奉承的话下来,使周瑞家的很受用,乐呵呵地一路指点着刘姥姥见到了凤姐,打到了二十两的银子,度过了衣食不继的难关。

刘姥姥:小人物的世界里,藏着最实用的生存智慧

二、善于交际的刘姥姥

度过难关之后的刘姥姥是知恩图报的,收获了瓜菜便打尖儿送到了贾府。第二次进贾府的刘姥姥比第一次显得更加的从容老练。

当她被领去见贾母时,不等人介绍,便瞅准了榻上那位正在享受丫鬟捶腿的老太太就是贾母,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笑言道“请老寿星安”。

上了年纪的人最希望的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刘姥姥身施福礼口敬寿星,实在是妥帖的很,连脂砚斋也忍不住夸赞,“刘姥姥亦善应接”。

接下来,刘姥姥更是“福”不离口,“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等等。贾母被奉承的心情愉悦,留刘姥姥住了下来,这真是难得。

被留下来的刘姥姥,更是“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在吃饭之时,贾母还把自己的菜送给刘姥姥吃,而且在大观园的宴席上,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要知道,贾府中有机会吃到贾母赏菜的人屈指可数,也就是宝玉、黛玉、凤姐和贾兰,都是贾母心尖上的人物。见贾母喜欢听,刘姥姥更是绞尽脑汁的“又搜寻些话出来说”,同时也吸引那些太太小姐们,“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

特别是刘姥姥瞎编出来了一则故事:

“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这哪里是故事,简直就是宝玉来历的“乡村版”,贾珠也是在二十岁左右死了,贾母和王夫人也是吃斋念佛的,十几岁的宝玉也是生的容姿不凡。

刘姥姥瞎编的这段“高度雷同纯属巧合”的讲述,“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能得到贾府名誉当家人贾母和实际当家人王夫人的欢心,乡村老妪刘姥姥的口才公关能力令人不得不服。

如果说上述的一番言语,刘姥姥采取的是“揣着糊涂装明白”的表达方式,那么在大观园宴游时,她就采取的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应对措施。

当凤姐戏弄她,为她带了一头花时,她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当鸳鸯把她当做宴席上的“女篾片”捉弄时,她主动配合,“姑娘放心”,在宴席上不断地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搞怪,取悦众人,场面一度达到失控状态: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事后当鸳鸯向她赔不是之时,她则表现的坦然而明事理,“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此时,鸳鸯对刘姥姥心里是敬服的,急命小丫头为刘姥姥倒茶,在刘姥姥离开贾府的时候,还把自己的衣裳送了她几件。

当然在此过程中,刘姥姥仍是把“仰慕赞叹”的说话技巧贯穿始终,一则是她的确对贾府的奢华未闻未见、大开眼界,二则仍是投其所好的实用管用主义。

刘姥姥:小人物的世界里,藏着最实用的生存智慧

三、能说会道的刘姥姥

当贾母询问其对大观园的评价时,她说“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她夸奖会画画的惜春,“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她夸黛玉的居所,“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连带夸贾母的屋子,“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她夸赞宴席上的饭食,“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贾母向她介绍花鸟草树时,她一语双赞,“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宴席结束,她对着李纨与凤姐儿还是赞叹,“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最后在临走之前,刘姥姥来向凤姐辞行,又是见机行事的一番夸奖感恩之语:

“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我这一回去后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

又凭借其年久的经历,用“送祟”的方法误打误撞地为凤姐的女儿医好了病,使凤姐对其又增添了一份信任,让她为女儿取名。

刘姥姥采取“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为生在七月初七的凤姐女儿取名为“巧姐”,还给予巧姐深深的祝福,“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自然爱听,“自是欢喜,忙道谢”。

此次的贾府之行,刘姥姥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慧和口才,收获了百余两的银子,外加许多的衣物布料、蔬菜粮食、点心吃食、珍贵药品等等,盆满钵满的装了一车满载而归了。

影响世界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可见,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会说话有多么的重要。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