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誰講解的經典?

dhhgfh


網絡上查到:《紅樓夢》自乾隆五十六年以活字印刷本問世以來,便陸續產生了一些雜記隨筆式評論。但真正稱得上研究,並有獨立體系,自成一家的,還是從近代開始。

先是舊紅學派,王國維1904年發表的《紅樓夢評論》,以“解脫說”立論,成為“紅學”史上第一篇評論思想意義和美學價值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以“索隱派”為主導的“舊紅學”一直占主導地位。他們的功勞是搞清楚曹雪芹的家世、朋友交往、本人生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書未盡雪芹淚盡而亡。死的時候大致40多歲。

然後是新紅學,“五四”運動時期,學術界興起了研究紅樓夢的熱潮,以胡適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紅學”專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1921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確立了《紅樓夢》作者為曹雪芹,並且認為該書是作者自傳,後四十回系高鄂所續,從此開始了“新紅學”時代。魯迅先生、俞平伯、蔡元培、周汝昌等等,都有相應的紅學作品和論述。正是他們奠定了《紅樓夢》在文學上的地位。

其中魯迅先生雖然只是些論述的片段,但是讀起來很是啟迪人。他還說過迫於當時的形勢,只操匕首投槍。後世文化人一定要寫大作品!潛制鴻篇鉅著,哪些怕粗糙一些也沒關係。

文革期間,以後、近年來,“紅學”再掀熱潮,圖書市場上各種紅樓論著,層出不窮,且大受讀者追捧。這部分作品暫且以革命紅學命名。否定高鄂續書《紅樓夢》,也是他們功績之一。

最後筆者想說,《紅樓夢》就是一部小說,反映的是清中期滿族貴族的生活。距離我們的現實太遠,是否有必要去反覆討論?作者的寫作手法,也屬於低唱淺吟。放在今天如果寫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生活也不適合。一孔之見,不傷大雅,供閱讀人見笑。


文廟山居


看過馬瑞芳在百家講壇的講解看著舒服沒有奇談怪論


小扇筆記


蔣勳老師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反覆閱讀《紅樓夢》三十多遍後的系列講座錄音集,蔣勳從美的角度,從情感出發梳理《紅樓夢》文本中滲透出的細微感覺。蔣老師完全超越了考據,滿足的不是人們的好奇心,而是與你生命的對接。走進蔣勳老師的《紅樓夢》私家講堂,細細品味,會感覺正在閱讀自己的一生。

蔣勳老師曾獲臺灣廣播界主持人最高獎——“金鐘獎”,他的聲音具有宗教般的感染力量,難怪曾有陌生人對他說:“你前世在廟裡捐過一口鐘,所以這一世會有很好的聲音。”一度吸引林青霞每週一次飛到臺北,只為了聽蔣勳老師講《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