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抄袭?看看她和范仲淹的这两首词就知道了

文/梦天天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看到李清照的这首词时,是不是也和此时的我一样,轻声哼唱了起来?这首词尤其是最后一句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来让人心碎,吟唱难免情深,因此备受世人喜爱。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抄袭?看看她和范仲淹的这两首词就知道了

但是这个句子原句却出自范仲淹之手,只是李清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加工润色后的句子更显“愁”深,读来更加上口,所以更愿意被人接受,以至于大家只知这句却不知原句。

范仲淹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因其创作的《岳阳楼记》被登上新时代的中学课本而被众人熟知,再加上前段时间热播的大型历史古装剧《清平乐》,他的形象可谓是人尽皆知了。

范仲淹一生因受政治因素所累,数次被贬,用一句当今很流行的话说:“他不是在他乡,就是在去他乡的路上”,因此他所作的诗作中除了表述政治观点以外,更多的便是抒发乡愁了。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抄袭?看看她和范仲淹的这两首词就知道了

比如他被贬西北边塞,任职陕西四路宣抚使时,在创作的词《苏幕遮.怀旧》中写道:“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在《渔家傲.秋思》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细品前后两首诗句,溢出纸面的都是满满思乡之情。

在最后这个创作时间已无法考证的词《御街行.秋日怀旧》中,思乡之情更是凄凄惨惨戚戚,读来难免让人替这位诗人心碎。当下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叫做“心碎了无痕”,用这首歌的歌名形容读到这首诗词时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抄袭?看看她和范仲淹的这两首词就知道了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宋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秋夜孤枕难眠时的相思之情。上篇从听觉入手,写出秋叶的寂静,表达诗人落寞孤寂的心境:“坠叶”表示在秋天树叶落下时,而夜静的能够听到坠叶的声音,说明夜之寂静,衬托出作者内心之孤寂。

下篇则是用夸张、超前的笔调写出离愁之深,思乡之切:愁肠已断,借酒浇愁也不起作用,酒还未入腹中,就已经化为眼泪流了出来。床头的残灯忽明忽暗,作者倚靠在枕头上无法入睡。所有让人烦愁的事情都在此刻一拥而上,充斥着全身全心,让我避无可避。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抄袭?看看她和范仲淹的这两首词就知道了

这首诗词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与李白的“借酒浇愁愁更愁”成为了喜欢“借酒抒情”人群的口边诗,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成为了李清照创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灵感源泉

古人认为情绪是游走于体内的气,如怒气、怨气等说法,而气能游行于体内体外,所以“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因此写愁便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由眉间转移到心上。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样写使两者兼有,比较全面,不得不说是一句入情入理的佳句。

但是后来李清照在创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将这最后一句改为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同样是写愁绪,同样是游走在心间或者眉上的气,然而李清照这句读来更为上口。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抄袭?看看她和范仲淹的这两首词就知道了

自古就有俗语:“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虽然李清照是“抄”了范仲淹的诗句,但是在她的加工创作下,使范仲淹的原句黯然失色,真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写在文末:亲爱的读者朋友,关于这两句诗你有什么看法?你更喜欢范仲淹的原句还是李清照的“加工句”呢?关于这种“抄袭”现象,你知道多少?又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关注@梦天天,私信交流,或者在下方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