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庶
《隐秘的角落》是根据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改编而成,其精彩的推理,一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并想要一鼓作气从头看到尾,并好奇结果怎么样了?
靡
因为更新太慢,我一度气极直接去读原著,一口气读完原著,真是让人酣畅淋漓。
不过朱朝阳用血书写的悲剧,再次引发了为人父母们对家庭教育话题的激烈探讨,同时也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朱朝阳为什么这么“坏”,他只是一个孩子啊!
是啊,一个孩子天生就懂得善良吗?一个孩子天生就坏吗?一个孩子天生就懂得社会规则和底线吗?
而这一切一切的根源在于朱朝阳和原生家庭悲剧关系——他无法直面破碎家庭的阴影。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01
世界上从来没有坏孩子,多的是缺少爱,还压抑爱的孩子。
大家都说,朱朝阳黑化并不是因为父母离婚,而是因为缺少爱。父母离婚本身对于朱朝阳并没有毁灭性的杀伤力,真正带给朱朝阳巨大创伤与终身阴影的,是缺少父母的爱。
而我要说的是,缺少父母的爱,并压抑自己内心渴望被爱的想法才是最大的创伤。
这就不得不追溯到朱朝阳的原生家庭。朱朝阳的妈妈和丈夫离异,独自带着孩子,生活过得难免艰辛。而正是因为艰辛,她便多了一些对前夫的抱怨。
而她从来不会把这种怨气和不满直接撒到前夫身上,只是在背后不停的叨叨,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愤恨。
她经常在朱朝阳跟前抱怨前夫,迁怒前夫离婚新娶的妻子叫“婊子”,而潜移默化的让朱朝阳觉得,他们现在的艰辛都是“婊子”一手造成的。于是朱朝阳也跟着妈妈称呼她为“婊子”,称呼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小婊子”。
于是朱妈妈便抱着,离婚了,就老死不相往来。不但自己恨,也将儿子拉为自己的盟友,跟着自己一起恨前夫。她以恨的方式压抑了自己内心的爱,同时也让孩子压抑了自己对父爱的渴望。
假如朱朝阳的妈妈对张朝阳的爸爸说:“我们的事归我们的事,但是你多关心关心孩子,他需要父爱。”
这也足以打破两人之间的芥蒂。
假如朱朝阳说:“爸爸,我要的不是你的钱,我只需要你多爱我一点,多关心我一点。”
这足以唤起他爸爸对他的愧疚之心。
假如朱朝阳的爸爸对王瑶说:“虽然我们已离婚,但是孩子终究是无辜的,该给的父爱我也必须给,我爱张朝阳多少,就能爱晶晶多少。”
这也足以消除他和王瑶之间的那堵心墙。
假如妈妈对朱朝阳说:“妈妈和爸爸之间的事你长大会懂的,但是这也并不影响你去爱你的爸爸,他也是爱你的。”
这也足以让这个少年心怀暖意。
至少他可以直面内心的感受,接纳自己的负情绪。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说:“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朱朝阳恰恰就来自第二种家庭,而恐惧、责任和负罪感的种子在他的心中就像无形的杂草,侵入他的生活。伤害了着这个少年的自信和自尊,他觉得自己矮小,他的爸爸不爱他,内心满是负罪感。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放眼望去,几乎所有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所有问题,其实都是他们用力撞向原生家庭时受伤溅出的血液。没有孩子天生善良,也没有孩子天生就恶。
02
他只是个孩子,他什么都不懂,是对孩子最可怕的误解。
还记得朱朝阳带着普普去妈妈工作的景区时,妈妈单位的一位阿姨看了普普一眼,打趣说:“这小姑娘模样长得真好,以后可以给你们家儿子做媳妇。”
她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此时的普普向她们投去怎样的眼神。显然普普听懂了她们的对话。
《坏小孩》中有这么一句:“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朱朝阳的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小孩子懂什么。”
朱朝阳只有无奈的沉默和压抑。
即便是朱朝阳的爸爸在朋友的鼓动下,带着朱朝阳去买衣服,不巧碰到现任妻子和女儿,他自作聪明,让朱朝阳改口叫他叔叔。他以为朱朝阳还是个孩子,让叫爸爸就叫爸爸,让叫叔叔就叫叔叔。
他急着去撒谎,却忽视了,维护一个孩子脆弱的尊严。三岁小孩都已经能分辨叔叔和爸爸的概念。何况朱朝阳是一个13岁的中学生。
而此时的朱朝阳虽然心怀不满,但是他没有反抗,只是低着头,小声应了下来。
他以讨好,顺从的方式,渴望着父爱的降临。
而渴望来的,却是父亲对于晶晶的百般宠爱,对他的躲躲闪闪,一副见不得人的样子。
更让他愤怒的是,王瑶瞅着他受冷落时胜利的笑意,晶晶又是做鬼脸,又是呸呸呸。而父亲对这一切却都熟视无睹。
同是父亲的孩子,怎么区别就这么大呢?
他恨父亲对他的漠视。但是此刻他只是握了握拳头,死命咬住牙关。他把愤怒压在了心底,他越来越觉得母亲说得对,他们就是“婊子”和“小婊子”,他和母亲一样,把对父亲的恨迁怒到后母王瑶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晶晶身上。
池田大作说:“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
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给最多的钱,不是给最好的食物,不是讲很多大道理,而是给孩子平等的沟通和尊重,不要像俯视一个弱者一样,在他面前无所顾忌的抱怨和撒谎。
他虽然沉默不语,但正如鲁迅所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03
孩子的恶往往比大人的恶更可怕。
孩子的恶为什么往往比大人的恶更可怕?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社会规则规约,没有道德法律的限制,他们善起来,很纯粹,善得没有边界。所以做起恶来也更纯粹、更彻底、更无底线。
严良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普普,他不惜任何代价。不问原因,不究结果,只要普普需要帮助,他便会赶到普普的身边向普普伸出援手。
而普普呢,朝阳哥哥受了气,他就要拉着严良去收拾晶晶,帮朝阳哥哥出气,其实这也是为了朝阳哥哥好,但是结果朱朝阳在这两个好朋友的撑腰鼓动下,将晶晶推下了窗,导致悲剧的发生。
于是为了掩盖一个悲剧,而衍生了一个接一个的悲剧。
所以不难理解,很多校园暴力,为什么都会演发出更大的悲剧,让各位涉事家长都为之乍舌。
朱朝阳仅是讨厌他的父亲,便迁怒于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晶晶,因为他夺走了父亲更多的爱,想要教训她一下,没想到偏离了初衷将她从六楼的窗户推了下去。
在《少年的你》中,魏莱仅是对陈念的嫉妒,就能一次次的发动同学孤立陈念,并扒衣、拍视频和嘲笑。陈念忍无可忍,将魏莱无意推下了楼梯。陈念的朋友小北,为了帮陈念,意气用事,去帮她顶罪。
在《悲伤逆流成河》中,唐小米仅是因为对一个男生心生的一丝丝悸动,便对易遥产生嫉妒,对易遥各种刁难,残酷欺凌。意外将顾森湘推向了黑暗。
孩子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
特里姆布雷博士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当时任加拿大总理的克雷蒂安设宴招待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代表。席间,他让科学家们讲讲各自领域的故事,当轮到特里姆布雷讲的时候,克雷蒂安表现得很积极,因为众所周知,他是个出了名的坏孩子,小时动不动就向小朋友抡拳头。幸运的是,他妈妈总是会耐心的引导他。在妈妈的潜移默化下,他走出暴力阴影,而没有沦为一个偏激的杀人犯。
于是特里姆布雷感慨地说:“自然之母真是太神奇了:你最坏的时候,恰恰是你最小的时候,你可以用20年来培养自己的性格,学习与社会共存的能力。”
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能及时的帮助矫正孩子的这种行为。
苏珊博士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提到:“明智、成熟、有爱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观念会考虑到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他们会为一个孩子的个人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成熟独立构建坚定的基础。”
如,
● 孩子的叛逆心很正常。
● 故意伤害孩子是不对的。
● 应该多鼓励孩子犯错误。
但是,有毒的父母对孩子持有的往往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观念。他们会认为:
● 无论怎样,孩子都要尊敬父母。
● 凡事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
● 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
当现实与有毒父母的观念相悖时,孩子选择抗拒不接受。他们不但不愿做出改变,还不惜颠倒黑白来维护自己的观点。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涉世未深,还不能分辨真正的现实和父母展示给他们的扭曲现实。于是,他们便带着父母这种无可撼动的扭曲世界观步入了自己的生活。
当孩子小的时候,家庭就是孩子的全部。家庭教会了年幼的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孩子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