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今天5月份,曾經寫過一篇《清官難斷家務事,80歲老太坐火車去銀川,究竟為哪般?》敘述了一個80歲的老太太由於和老家二兒媳婦不和,被迫乘坐火車投靠遠在千里之外的銀川的大兒子,安度晚年。截止到今天老太太已經在銀川度過了4個多月。自從老太太離開以後,二兒子、二兒媳婦連個電話都沒有 給老太太打過,是夠清閒的,家裡也安靜和睦了許多。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一天,鄰居大爺見到老太太的二兒子從這裡路過。一邊打招呼一邊問他:“你媽走好幾個月來吧,在那邊啥情況?”他說:“應該差多吧,沒有問。”鄰居大爺又問:“你就沒有給她打個電話問問?”他回答道:“為啥,有啥情況,那邊俺大哥就給我打電話了。”鄰居大爺一聽這話,毫不客氣地說:“那可是恁娘啊,你給她打個電話說說話又能咋樣?”他還一臉的不高興說:“沒啥事,打啥電話啊!”鄰居大爺氣得臉通紅,不再搭理他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雖然遠在千里之外的銀川,其實老太太的心思還在老家,依然牽掛著在老家的兒孫。上一次,老家5歲的重孫子生日那天晚上,老太太打過來電話。老太太的電話打到了二兒子的手機上。當時,二兒子在廚房準備晚飯,手機在客廳裡,二兒媳婦聽到電話聲。拿起來一看是老太太打來的,直接拿到廚房,說:“給,恁娘給你打電話了,趕緊接去吧,飯我來做。”我不知道為什麼兒媳婦就不能直接接聽老太太的電話,非得轉手給老公,讓老公接聽呢?難道婆媳之間的仇怨那麼深嗎?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老太太的二兒子已經快六十的人了,耳朵有點背,他摁下免提接聽老太太的電話。老太太大概意思說:“重孫子過生日了,我也不再見,打個電話說說話,聽聽俺重孫的聲音。我是應太太的,不在家也不能給他過生日。”二兒子說:“他那麼小,哪有啥麼多事。你在那裡照顧好自己就中。”然後他就把電話轉給了旁邊的孫子說:“給,恁太太給你說話哩,小孩。”老太太依然是熟悉的大嗓門,依然說話那麼激動,依然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小孩子也喜歡和她說話。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這時,二兒媳婦一邊端飯,一邊大喊:“小孩,快點,趕緊吃飯。”重孫子不得不放下電話說:“太太,俺奶奶喊我吃飯了。”老太太說:“去吧,趕緊去吃飯吧”。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這是老太太走了一個月後,打回來的電話。或許老太太早就想聽聽老家兒孫的聲音,一遍一遍的期待著兒孫給她打個電話說說吧。可是一天一天過去了,電話始終處在安靜的狀態。最終,還是老太太等不及了,只好自己撥號打電話過來。雖然這次通話並不長,但聽老太太的聲音,狀態還是非常好,對這次通話也是滿意的。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老太太再次打過電話,是得知二兒子從梯子上摔傷後 。二兒子問:“媽,你咋知道,我摔傷了。”老太太生氣地說:“我不打電話,你還瞞我到什麼時候啊!從梯子上摔下來是小事?”二兒子說:“也不礙事了,不給你說,怕你擔心。”老太太說:“你不說我就不知道了?早晚還不得知道。”二兒子說:“去醫院看了,醫生沒事,貼幾副膏藥就能好了。和以前一樣。”老太太一聽這話,長舒了一口氣,說:“以後幹啥活別冒冒失失,就不知道自己都五六十的人了嗎。”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聽了老太太這麼說,二兒子的聲音有點異樣,說:“媽,俺大哥哩,讓他接電話。”

那邊傳來一箇中老年男人的聲音:“兄弟,我是你大哥”。他說:“大哥,叫咱媽回來住吧!”這句話出口,他已是泣不成聲。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轉眼進入秋分,老太太並沒有回來,但二兒子給老太太打電話的時候逐漸多了起來。這就是一個平凡的80多歲的農村老太太,不管和兒媳婦的關係再不好,不管他走多遠,心繫老家,始終牽掛著老家的兒孫一家人。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麼母行千里兒會怎樣呢?我們是不是該捫心自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