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海南味!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在海南,清明節這一天,無論是城市和鄉村,人們都會進行掃墓、祭拜祖先(部分家庭會在冬至進行掃墓)。甚至遠在南洋的海南華僑都會在清明這一天從異國他鄉回來祭祖。不忘先人,不忘故土。海南人在每個節日都會有各種特色美食的襯托,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也不例外,清明掃墓祭奠祖先的同時也來盤點一下海南的美食吧!


糒公(即飯糰)

清明時,海南味!

香味四溢的飯糰

糒公(即飯糰)、五花肉蘸鹽巴、烤乳豬可以算是海南清明節的特色飲食。

海南是華僑之鄉,每年清明,不僅有家鄉親人進行祭掃,大批旅居海外的瓊籍鄉親也紛紛趕回海南,回鄉掃墓。在文昌、瓊海等地,許多華僑都會在清明節前返回故里,緬懷先人,寄託鄉情。他們往往還會帶上在國外出生的子孫後代回國感受家鄉文化,培養晚輩對家鄉的感情。所以,海南的清明節除了祭祖,還蘊含了團聚的意味。

回到海南飲食風俗,不難發現飯糰其實是逢年過節祭祖酬神必備的食物,不少“70後”的海南人,都還對飯糰有著難以捨棄的情結。這種飯糰文昌人自稱為“飯珍”,萬寧人稱為“飯貢”。飯糰象徵圓滿富足,閤家團圓,當年下南洋的海南鄉親們選擇在異地賣起故鄉的“雞飯”,想到的當然是再熟悉不過的傳統飯糰形式。

飯糰做起來比較簡便:用雞肉或鴨肉上湯煮出的米飯香味四溢,乘熱搓捏出來的飯糰猶如拳頭大小,格外的結實,吃起來特別有口感,是機器製作出來的飯糰所不能披比的。香噴噴的飯糰,加上少許雞肉或鴨肉,別具匠心的搭配總是讓人垂涎欲滴、百食不膩。

清明時,海南味!

與飯糰相比,海南椰子飯更類甜品:看上去像切開的一瓣瓣柚子,“肉”是糯米,飯粒晶瑩半透明泛著光澤如珍珠;“皮”是椰子,椰肉潔白如玉。切開前是完整的椰子,切開後像盛開的花朵,擺散開去又似一條條小船。咬下去,香香軟軟滑滑的,三兩下吃完。初嘗者還來不及發問,旁邊一定會有人熱心說:那椰肉也好吃,嚐嚐。此時新鮮的椰肉蒸得發軟,與生吃略有不同,嚼在嘴裡咔嘣咔嘣脆響。少數人喜歡連椰肉帶糯米飯一起入口,脆軟生香,十分有勁。


五花肉

清明時,海南味!

香濃味美的五花肉

五花肉蘸鹽巴絕對是地道的海南吃法,香濃味美肉鮮鹹。逢年過節,海南人便會煮一方五花豬肉,趁熱拆骨,待冷卻後切成片,佐以鹽巴蘸食。豬肉煮斷生,用竹籤插入肉中,抽出不見血水溢出,火候為佳,此時的肉保存了原有水分及味道,不會因煮制時間過長導致水分和肉味流失。煮制時不宜放鹽,這樣出來的肉質細嫩,肉香誘人,及部分肉塊還帶有少許的脂肪層,肥而不膩,卻為瘦肉帶來更滑嫩的口感效果。


烤乳豬

清明時,海南味!

皮酥骨脆的烤乳豬

烤乳豬這道海南名菜以其獨特的風味馳名中外。請客時,請貴客吃飯必上一盤烤乳豬,足以表達深情厚誼;每逢嫁娶、祝壽等喜慶時分,海南人的飯桌上也必備這道菜,不然人們會指指點點,議論你小氣。早在1400多年前南北朝時期,農學家賈思勰就已經把烤乳豬作為當時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記載在其著作《齊民要術》中:“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

烤乳豬的烹調方法極有講究,乳豬不能太小或是太大,一般以二十斤以內為好。師傅將屠宰好的乳豬剖開、碎骨,上好佐料,然後放在炭火上用文火烘烤。在烤制過程中,要一邊不停地翻動,一邊不時地往豬身上塗花生油,據說這樣可以使烤出來的乳豬皮脆而不起泡,增色又增味。

能夠將乳豬烤得全身焦黃、油光可鑑、香味濃郁,這樣才能算是高手。這樣金燦燦的一盤烤乳豬端上桌,只是看看就已經是一大享受了。乳豬皮酥骨脆、色澤油紅,肉味濃香,以姜泥、蒜頭、白糖、酸醋等為佐食,再加上一杯米酒,這是一種舌尖上的享受,多吃不膩,“色、香、味、脆”俱全。


薏粑、煎堆

清明時,海南味!

柔軟爽滑的薏粑

皮脆餡香的煎堆

飯桌主食吃膩了,還有各類海南特色小吃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香笠、薏粑、香粽、椰子粑、年糕、煎堆……這些小吃香甜可口,在海南流傳歷史久遠,民間製作曾相當普遍。在瓊海、文昌一帶及海南農村不少地方,每逢入屋、親友從海外歸來、孩子滿月等喜事時,親朋都要送一筐香笠、薏粑作為賀禮。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餡料製作的小吃,有芝麻、花生、椰絲等各種餡料。剝掉一層綠色粽葉,輕輕地咬一口,粘滑甜軟,椰子賦予了糯米新的清香。吃薏粑,餡料並非主角,真正行家吃的是外層糯米皮,柔軟爽滑而不粘牙,這才是功夫到家了。

此外, 海南各地過清明:海南人過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內容,但因為海南本身是一座移民島,來自大陸各地的民風習俗在這裡互相滲透,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部分地區清明習俗也略有不同。

清明時,海南味!

讀誦祖訓

海南人清明祭祖,在很多小市縣,都有誦祖訓族規的習慣。海南人很重視一個家族的興旺繼承。對逝去的長輩十分緬懷與悼念。在祭祀時候,小孩子會跟著長輩讀那些家譜傳承下的規矩。


描碑文

祭祀前,先給墓碑上的碑文用紅筆描紅,這樣墓碑上的文字就煥然一新,表示對先人的緬懷之情,也銘記碑文裡的家譜傳承。


上墳添土

每年清明掃墓,都要把墳墓兩邊的雜草清除乾淨,然後給墳墓添土,讓墳墓壯大,有添土添丁,子孫人丁興旺的寓意。


放“清明頂”

給祖墳添土後,會在墳頂上放“清明頂”,即在墳頂上放兩塊帶草皮的土塊,寓意給先人的房子翻新了。


插彩旗

在海南西部一些市縣,掃墓有插彩旗的風俗習慣。挺特別習俗的,彩旗通常是節日慶祝的方式之一,他們卻把這個用在了祭祖上,把彩旗插在墳墓頂端,聽老一輩人介紹,這是在為祖上“披霞戴冠”。逝去的人會感到光彩。


“三牲”祭祀

海南清明節祭祀的“三牲”以雞肉為主,還有豬肉魚等等,很多地方會有烤乳豬,大家族的清明祭祖時還有更多豐富的祭祀食品。

東和福灣·親海壹號

為世界塔尖名門,封藏海棠灣

清明時,海南味!

50米極致親海距離,絕版珍藏

1.8公里私家海岸線,塔尖奢享

6000㎡海南首席超級雙泳池

頂級鉑金南北雙會所

斥資5億打造,南中國熱帶濱海殿堂級園林

2000餘種世界珍稀植物完美嫁接

世界著名的JWDA公司整體規劃設計,香港貝爾高林打造園區景觀


以一席私家海域,禮獻人生巔峰時代


【東和福灣·親海壹號】

供收藏,共仰望

清明時,海南味!


清明時,海南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