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集微網消息(文/數碼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智能手機廠商大多數都是不務正業的,它們的業務不僅有手機,還有平板電腦、電視等,進入它們的官網,儼然就跟到了雜貨鋪一樣,基本上有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看到這可能會有讀者問,智能手機廠商為何不老老實實的做手機產品,反而還要做其他產品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看三組數據就明白了。

第一組數據是跟智能手機有關的。知名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IDC發佈了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數據報告,內容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約2.765億臺,同比下滑16.6%,除了蘋果一家手機廠商之外,其他手機廠商的出貨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微博

第二組數據則是TWS。早前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頻設備(TWS,包括智能揚聲器和智能個人音頻設備)出貨量到了9620萬部,其中TWS設備的出貨量高達4830萬部,同比大漲86%,Canalys預測TWS設備在2020年將增長29%,出貨量將超過2億臺。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微博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微博

除了TWS呈現出蓬勃增長的態勢之外,平板電腦、個人電腦等也是如此。IDC發佈第二季度全球平板電腦數據報告,圖片顯示該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18.6%,本季度該產品的出貨量為3860萬臺,各大廠商的出貨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微博

通過三組數據的對比,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智能手機廠商如果只做手機產品,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在市場景氣的時候,該做法無可非議,在市場疲軟的時候,該做法的弊端就暴露無疑了,就好比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平時相安無事,一旦籃子破了,所有的雞蛋就會碎了,那可是致命的,手機廠商的管理層自然懂得該道理。

除了分散風險之外,吸引智能手機廠商開拓產品種類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生態的龐大吸引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蘋果通過macOS、iOS(含iPad OS)、watchOS有機地將MacBook、iPhone、iPad、Apple Watch四者結合起來了,不少人買了其中的一款產品,只要條件允許,就會把另外三款產品買齊,MacBook上的操作,可以接力到iPad、iPhone上,iPhone上的電話可以讓Apple Watch接聽,iPhone上的APP則是與iPad上的APP可以保持同步等。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蘋果將各種產品組成一個生態,不僅牢牢的將用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加入其中,還有效的防止了被其他智能手機廠商挖牆腳。

無論是華為的多屏協同,還是小米的手環解鎖筆記本電腦等,它們都是通過向蘋果學習,擴展產品的種類,以便形成生態,圈住用戶,最終更好地跟其他智能手機廠商競爭。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微博

知名數碼博主 @摩卡曾談到過他對智能手機廠商做雜貨鋪的看法,他稱智能手機廠家之間競爭已經從手機單一品類PK,升級為手機+真無線TWS耳機+手錶等的競爭,蘋果、三星、華為都佈局完了,繼續迭代升級就好,小米、OPPO、vivo等正在拼命做手錶和耳機,現在開始耳機、手錶等做不好可不是單純少點業績,而是直接影響手機的銷量。

OPPO創始人陳明永曾在接受高通採訪時表示,5G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合,將催生新入口、新場景與新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科技公司都會不斷進化。未來,將不會再有純粹意義上的手機公司,OPPO也正在積極佈局多智能終端與互聯網服務。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集微網

在華米OV四大手機巨頭中,小米率先賣電視、路由器等產品,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華為通過多屏協同等,拉動了手機與筆記本、平板電腦等的銷量、OPPO手環、手錶、CPE一個不落,下半年或將推出電視。姍姍來遲的vivo也將開拓產品的種類,手錶在9月份已經發布,子品牌iQOO申請iQOO Pad(平板電腦)、iQOO BOOK(筆記本)電腦等商標,從手機巨頭的表現看,做雜貨鋪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

數碼論:做“雜貨鋪”已成智能手機廠商的共識

圖片來源:微博

手機巨頭要做雜貨鋪,中小智能手機廠商也沒有閒著,像魅族做電動牙刷、一加做箱包等,不管這雜貨鋪能否形成生態,它們的想法也許就是先做了再說,說不定還能增加額外的收入。

(校對/零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