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重煥光彩!探訪新完成保護修繕的嚴復故居和嚴復墓

“國保”重煥光彩!探訪新完成保護修繕的嚴復故居和嚴復墓
“國保”重煥光彩!探訪新完成保護修繕的嚴復故居和嚴復墓

嚴復故居。(倉山區文體旅局供圖)

臺海網10月7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嚴復是我國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翻譯家,他系統地將西方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翻譯的《天演論》《社會通詮》等著作,影響深遠。

地處烏龍江北岸的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是嚴復故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風光綺麗,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復故居(祖居)、嚴復墓,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近年來,倉山區啟動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保護修繕,目前已經完成。

發現檔案

嚴復故居(祖居)位於陽岐村幾道巷,現存為明末清初建築,共二進,由前後廳堂、左右廂房、前後天井、左右披謝、門廊等組成,佔地面積745平方米。兩進均為面闊三間,一進進深六柱,二進進深七柱,穿鬥式木構架,雙坡屋頂,兩邊設封火牆。

嚴復墓位於陽岐村北鰲頭山東麓,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1921年嚴復卒後歸葬於此。墓的主座大門向南,寬1.8米,高3.1米。四面建石構圍牆,正面開二門,上為石構歇山頂,成為墓園。墓為風字形,三合土封土。

歷史溯源

講述人:倉山區文體旅局 謝麗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嚴復"二字的分量。他是幫助國人開眼看世界的偉人。嚴復故居(祖居)由一世祖嚴懷先從河南固始遷居到福州蓋山陽岐後興建,始建於五代,翻修於明代,歷經嚴氏家族幾代營建,磚木結構基本保持完好。嚴復幼年父喪之後舉家從臺江蒼霞洲遷回陽岐,即住此處。

嚴復墓墓址是嚴復本人生前選定的,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是嚴復為歸葬亡妻王氏,讓長子嚴伯玉監造的。1921年,嚴復病逝後葬在這裡。墓碑為青石刻制,碑文為"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石供桌正面案裙是青石"龍騰海上"圖案,兩邊為卷書式石圍屏,圍屏兩端立一對青石盤龍柱,屏上雕菊蝶、梅雀、松鶴、竹鹿等。墓埕的白花崗石橫屏,上刻"惟適之安"四字,橫屏與墓碑文字皆為嚴復手書。墓內安放清末代帝師陳寶琛撰寫的墓誌銘。

2006年,陽岐嚴復故居與嚴復墓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保”重煥光彩!探訪新完成保護修繕的嚴復故居和嚴復墓

嚴復墓。通訊員 倉萱 攝

保護傳承

加快打造陽岐特色歷史文化風光帶

因年久失修,嚴復故居和嚴復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相應的保護修繕工作也在持續開展。

1984年至1988年,由省文物行政部門撥款和旅美嚴復長孫女嚴倚雲匯款,在上岐村委會支持下重新修復嚴復墓,保持原狀不變,在墓的兩側及後側建了一堵磚牆,墓前砌建石牆,墓園內種植白玉蘭樹。2000年,墓園重修,鋪設甬道路面。

在福州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中,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修繕被列為重點項目。2018年,倉山區啟動嚴復故居和嚴復墓保護修繕工程。2019年1月,嚴復故居正式進場修繕。目前,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修繕工程已經完工,並通過市文物局初驗。

記者在嚴復故居里看到,修繕後的建築沒有了以前的破敗,黑灰色的院牆,上方是一排鏤空花格瓦,建築內的梁端、斗拱等部位木雕構件十分精美。

"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保護修繕始終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和'最小干預’原則,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建築結構、建築材科和工藝技術,真實反映建築的歷史信息。"倉山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說,嚴復故居內計劃展陳嚴復生平事蹟,目前正著手製定展陳方案。

除了嚴復故居和墓的保護修繕,倉山區正在打造陽岐特色歷史文化風光帶,通過"兩點"(嚴復墓為核心的嚴復公園、嚴復故居為核心的陽岐風貌區)"兩線"(陽岐河水系及沿岸遊步道綠化建設),彰顯倉山陽岐歷史文化。目前,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開展。

"將人生軌跡軸線的概念融入墓前中心軸線廣場,在兩側設置嚴復事蹟石碑,全面展示嚴復的一生。"倉山區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嚴復公園強調整體空間環境的融合,並與周邊傳統村落協同開發,在保留村落韻味的前提下,改善環境景觀,讓原先雜亂無章的村落變得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年(1692年)的陽岐嚴氏宗祠,是倉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 760平方米,前後二進。2019年,倉山區將一進開闢為陽岐嚴復博物館,通過擺放嚴復銅像、播放《嚴復》微電影,展示嚴復相關歷史書籍與物件等,介紹嚴復生平事蹟,講述其與陽岐的聯繫。同年,嚴復誕辰165週年紀念大會舉行,近百名嚴氏宗親相聚在嚴復紀念館,重溫"嚴謹治學、首倡變革、追求真理、愛國興邦"的時代精神。

專家點評

精心呵護延續文物歷史信息和時代特徵

省市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員、文博副研究館員 阮章魁

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是嚴復的故鄉,他曾生活過的嚴復故居(祖居),屬福州現存為數不多的明末清初典型的多進合院式民居,其中後進有典型明代建築特徵,用材規格較大、規制完整、雕刻精美,對研究明末清初福州傳統民居建築文化有很大的價值。

因年久失修,嚴復故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此次修繕,從紙上方案到實際施工,倉山區做了大量工作,使嚴復故居的地域特徵、建築原外觀、原建築藝術和原建築裝飾恢復保存,延續了文物的歷史信息和時代特徵。(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來源:臺海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