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緣起》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白蛇·緣起

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去看這部《緣起》之前,本沒有抱太大期望,畢竟陽光底下早已沒有新鮮事,何況改編如此經典的《白蛇傳》?豈料影片給我的第一個驚喜,就是它續寫出的白蛇前傳,是一個非常動人的原創故事。眾所周知,故事創新已是難事,創新經典更是難上加難。觀影前看到“緣起”二字時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大約是一個有關“小牧童”、“大恩公”的套路,大不了再樹倫理、上價值,教人學好、勸人向善,勾情懷、大團圓之類的。誰知《緣起》不僅通過前推500年的設定,構建了一個新的世界觀,獨立卻又不脫離原作,毫不擰巴,而且敘述了一個邏輯完整、條線清晰、情緒周延的新故事,構思巧妙、場面恢弘,故事情節的曲折、張力竟毫不弱於原作。這種可愛的原創性,在各類國產電影中都並不多見,非常值得肯定,單就這一點已足夠成為讓人為之走進影院的理由。

創新改編的另一個陷阱,是容易“飄”。一旦誕生了新的故事框架,創作者就很難把握尺度,以往許多影視作品都處理得很不舒適,多見於刻意營造一些造作又尷尬的笑點,或者天馬行空恨不得把上下五千年都硬塞進去,或者編織一套苦大仇深用力過猛,或者冷不丁冒出一些網絡詞彙分分鐘出戏,以及還沒幹好這一出就想著拍續集的事(結果往往是被觀眾糊一臉屎),等等。《緣起》的表現,則是極為剋制的,此處尤其令人感動。它規規矩矩地講好了一個簡單且不失豐滿的小故事,大故事在意料之外,小情節在情理之中,劇情發展緊扣主線,多個支線人物刻畫細膩、個性鮮明,然主次有序並不搶鏡,也不會讓整個奇幻背景的劇情變得過度離奇、張揚。背後蘊含著一句潛臺詞:製作團隊並不害怕這部作品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才華出眾。表現的慾望可以說適可而止,反映心態上是成熟的。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宣發方面的剋制,影片主旨似乎更適合放在2.14情人節排檔,宣傳上也的確沒有看到鑼鼓喧天的嘈雜或者重提“國產動畫崛起”之類炒作話題,更沒有無節操地忽悠正處於寒假中的小朋友。考慮到國產動畫電影當前實際的市場容量,感覺片方相當務實,畢竟從長遠來看,好作品的流傳、健康持重地成長對中國電影更為重要。

既然是動畫電影,就不得不說兩句製作。當今的CG視覺,能夠達到的效果是沒有窮盡的,相信只要肯燒錢,每一幀都可以做出真人、實景的膠片質感。從這個角度講,《緣起》的表現充分說明了片方製作費並不寬裕,甚至因此可能對票房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當下的許多年輕觀眾有不少人都是在“視覺奇觀”的浸染中長大,如果要求《緣起》沒有一點“塑料感”必定是強人所難了。然而,簡潔並不意味著簡陋,可以說影片在人物造型、3D建模、動作和紋理的處理上堅守了足夠的審美底線,併為主要人物和重要細節保留了技術冗餘,單薄而不刻板、華麗而不堆砌,所以即使從技術角度,本片依然堪稱一部細膩、養眼的佳作。更重要的是,對一部好電影、一個好故事來說,技術層面恰到好處就足夠了,即使對一些比較挑剔的觀眾來說,也是瑕不掩瑜吧。

隨著自己年紀大了,看電影越來越在乎是否“友好”。這關乎創作者的立場,關乎作品對觀眾的定位。一切的故事、技術,一切的表達都是建立在這個背景上面的。《緣起》儘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閤家歡”影片,但對觀眾表達了足夠的親切、足夠的體諒,說它是“老少咸宜”應當不為過。其實每一部商業劇情片都應該有這樣的覺悟。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文藝作品的乾涸與飢渴,市場上有一部分觀眾依然在強烈地追逐抽象、突破、藝術,以及個人化表達,有這樣的追求其實無可厚非,但不應成為執念和準繩。電影,尤其是院線電影,本身就是大眾化的文藝產品,尊重每一個購票的消費者,既是創作者對觀眾的善良,也是觀眾餵養電影的機會。個人認為,應當對每一個兼顧藝術原創與大眾化平民化的作品鼓掌叫好,獻上讚美。而且不得不說,《緣起》的友好之處不僅在於通俗的故事構架和畫面尺度拿捏,還體現在無處不在的細節刻畫,儘管這些瑣碎細節難以羅列,我可以將之形容為一種“無意識”層面的友好,它是一些感受層面的細膩豐富,無聲勝有聲的輕觸,我迷戀這樣的溫柔,主觀的表達總是暴力而直接的,在那些眼神的遊移、手指的輕握、眉頭的微蹙間,留給觀者一些可供參與的空間,未竟之處總能透露出彼此的天真與純良。

同樣,另一處值得一提,是貫穿全片中國風的審美意趣。相比於最近一部走“中國”路線的影片《影》,《影》的水墨、陰沉和潮溼無不透露著沉重、權謀與不可調和的衝突。《緣起》展現的卻是國風的另一個面向,既寫意又傳神,既詩意又具象,既華麗又明媚,滿眼春華秋實令人心生歡喜。如同劇情中所說的那樣,即便結局悽婉,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記住這些歷經的美好便已足夠。中國人的哲學觀,從未真正擺脫虛空、悲涼的底色,卻從來不乏對積極、美好、良知的追求。境由心生,畫中世界即是眼中世界、心中世界,你在表達什麼,便是你在相信什麼。無數傳世奇譚中正與邪的對立統一、人與妖的糾葛纏綿,不正是另一重自然道境在人們心中的倒影麼。

最後,提一提影片饒有趣味的夾帶和“私貨”。雖然《白蛇·緣起》稱得上是一個獨立於原著的原創性電影文本,但細心的觀眾會從中發現多個致敬之處。男主人公名叫“許宣”,致敬了明代馮夢龍在原著出處《警世通言 ·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男主的名字,而非廣為人知的“許仙”。影片中唐朝末年,以及“捕蛇村”、“永州城”的設定,致敬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並應劇情需要非常魔幻地拓展、重塑了這個故事。小青與小白的支線情感線索,正面致敬了李碧華、徐克版的《青蛇》。蛇族、蛇窟和“師父”的部分,又幾乎重現了徐克版《倩女幽魂》中聶小倩、姥姥的經典人物形象。更不必說最具廣泛群眾基礎的臺灣版《新白娘子傳奇》,從艄公的“穿越”,到雨傘的穿插(雖然本作中改為了一支玉簪),再到音樂的借用,毫不迴避對經典元素的引用,隨著劇情自然地呈現,而不刻意、不唐突,即使對已經被經典“洗腦”的觀眾們來說,這些致敬也毫不違和,經常能夠引發觀者的會心一笑。當片尾《前世今生》音樂響起,絃樂與竹笛輕快明朗、悠揚婉轉,我竟突然被莫名的淚點擊中,不由得心中跟著哼唱起來“莫非前世那一眼,只為今生見一面,匆匆美夢奈何天,愛到深處了無怨,千山阻隔萬里遠,來世再續今生緣”。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美好的愛情故事,美好的影像畫面,美好的人性追求,《白蛇·緣起》優秀的本土動畫電影佳作,值得二刷,值得你帶著戀人、帶著孩子、帶著喜歡白蛇故事的老人家一起去看看。這一切美好,都值得與美好的人分享。

《白蛇·緣起》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白蛇·緣起》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白蛇·緣起》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白蛇·緣起》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白蛇·緣起》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白蛇·緣起》千古一戀水雲間,前世今生玉釵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