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不是双一流,那又怎样?

来源 | 公号 学术志(ID:xueshuzhi001)原创

作者 |十八

来到东财读研后,最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是:东财是985吗?是211吗?

最近流行了一个新问法:东财是双一流吗?

我能体会到提问者对名校的期盼与瞻望,甚至于我自己也百般期待自己就读的母校是一所响彻云端的名校,可是我不得不老实回答:她不是一所双一流高校。

不是双一流,那又怎样?

东北财经大学:不是双一流,那又怎样?

擦肩双一流,末路与否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名单,出乎意料,东北财经大学不在之。不同于未能抓住211评选小尾巴的认命,这一次,东财的落选,让所有人不舒服。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财在财经类院校排名第四。在此次学科评估中,东财应用经济学评估结果为A,工商管理和统计学科评估结果为A-,管理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B+,理论经济学和公共管理评估结果为B,法学评估结果为C。这样的评估结果,居然连一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都拿不到?

单论财经学科实力,东财并不输入选双一流的五所财经类院校(上财,中南财经政法,西南财经政法,对外经贸,央财),传统强势学科应用经济学更是东财的一张名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能更多参考高校综合实力,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更多会参考高校的强势学科。东北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等,这些高校的优势学科都正常入选了,但是东财的应用经济学没有。

东北财经大学:不是双一流,那又怎样?

我想不少学子有过这样的体验,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为了某个优势学科去了一所双非学校。初始还在为高考高分而骄傲,了解到高校间有985/211排名之分以及工作、考研、考博与双非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后不免落寂,觉得自己在优势学科与985/211之间选错了学校。985/211之帽让不少选了双非的高分学子,一度怀疑报志愿时脑子进了水,自此母校所带来的名与誉成为一个标签,且这个标签成功换位为万千学子丧燃落差的杠杆,打翻了不少人的人生起落。

新晋流行的双一流“继承”了985/211的衣钵,再一次成为衡量高校是否是名校的杠杆。而自始至终,东财在这场杠杆之争中都保持着自身的高贵与傲骨。

东北财经大学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海滨城市,也即被称为大陆小香港的城市——大连。其始建于1952年,亦是文革期间全国唯一完整保留的财经类院校。1979年划归为国家财政部领导,2000年转至辽宁省,实现中央与地方共建。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与辽宁省政府共建东财,作为常年在财经类院校中排名靠前的老牌财经类院校,东财一直有着其在历史以及现实实践上的骄傲。

新中国最为动荡的那十年间,东财保护了大批量的财经类人才,这些财经类人才在后来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为改革开放注入经济动力。

当年东财作为财政部下属第一高校,中央财经和对外经贸都还没有形成气候,而当东财被转至辽宁省进入省部共建高校时代后,由于没有搭上211/985的专线快车,开始走下坡路,得不到国家强力的资源配给,人才招揽与培养也受制于各方原因。2008年,东财倾全校之力,争取赶上211的末班车,最终无奈永远错过211行列。一所文革都不能使其停课的大学,在浮沉逐浪之中,挥一挥衣袖,偏安一隅。静舐着过往的伤痛,铭记着“博学济世”的校训,在没有名校光环的照耀下打造自己的名气。时间来到2017年,东财本以为自己终于能走上舞台入选双一流,而这一次,聚光灯再次从身边划过,东财依旧待在黑暗之中,看着各家不断安可的表演。

东财落选985/211,乃至与现在的双一流失之交臂,有其自身因素,亦有着历史因素。至于孰是孰非,谁因谁果,再追究已无大意义。但经历过许多起起落落的东财,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功名利禄早已看淡,教书育人才是正道。

以何树人,“博学济世”

1月12日,为庆祝清华大学校庆的电影《无问西东》上映,赚足情怀与眼泪。影末张果果说了一段感人的独白:

“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独白点题,恰好将影片名一一阐释,酣畅淋漓。清华校歌中有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怕也是这部电影所要阐述的精神食粮。“立德立功立言”六字出自《左传》,讲得是一个人要想流芳百世,只有树立高尚的道德,或者为国为民建立功绩,或者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而清华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亦是将个人同国家之间做制衡,谈出知与行、人与国的内在联系。

《无问东西》用四个故事讲述清华之德,亦用四个故事之间的关联阐述高校所要“传承”的底蕴。从青春讲起,四段故事依循时间线时空穿越,每一段故事里的主人公,均是后辈的引路人,四段故事,皆为因果。这种跨越时空的因果轮回,在中国大学之内这种底蕴的传承,一直延续。

东北财经大学:不是双一流,那又怎样?

校训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所在,亦会成为每一个学子内心深深的烙印。

东财的校训简练而深刻:博学济世。博学是道德和行为标杆,济世是历史使命和责任,言简意赅的四字道出东财作为一所高校,在教书育人、为国为民所作出的表率。学贯中西乃为博,才高德厚以济世,“博学济世”有着佛学上的智慧与悲心,让人不得不心生欢喜。

经历过江湖恩怨情仇的侠客,在乎的绝非功名利禄。东财这位饱经风霜的智者有着风清扬般的豪气与傲骨,在乎的是其所培育的学子,能否如令狐冲般习得世上千般武,不改胸中坦荡志。

东财毕业学子在四大会计事务所、基金等领域,拥有着高水平以及高职位的荣光。东财学子在求职、读研和出国申请上,均拥有着与其他高校同等的机会。江湖虽已远,德高名望重。

东财正是让学子带着自己的荣光与德望,在社会这个江湖上,用实力立下一颗热忱之心。

于是,在关乎学校名声层面,我经常看到一种怪象,非双非名校常常不那么在乎985、211诸如此类的名誉称呼,而双非学子却对此很重视。东财学子从未因为身为双非而有所自卑,因为他们自身明白,实力就如风清扬般,江湖自知,无需多言。

教育应有的模样

1525年,一个伟大的人感觉到他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他将其毕生所悟浓缩为四句通俗易懂的话传授给三位嫡传弟子,完成了他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最后使命。而这场被称为“天泉论道”的谈话,让我看到了教育应有的模样。

这位伟大的人正是王阳明,一个从小立志做圣贤的人,一个从亭前格竹到龙场悟道的人,一个践行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像极了两千年前的那位圣人——孔子。没有门户之见,没有贫富贵贱,没有学术纷争,凡有求学之人,一一倾囊相授。他虚心解答问题,时刻检讨自己的不足,提出“知行合一”,认为“一念向善者皆可为圣贤”。

当我们还忙忙碌碌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先人早已衣袂飘飘,面对蝇营狗苟生活着的我们,微笑地转过头去“游于造物”,在高度自由的精神世界中享受生活。

教育应有的模样也正是这种“游于造物”的超凡脱俗状态。它是西南联大时期装溢满情怀与梦想的茅草屋,它是见证了“天泉论道”的天泉桥,它是《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那支象征着认可的钢笔,它是诸葛亮写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竹简,它是在你心中永远不会熄灭的激情之火。

教育的核心是老师和学生,师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知行合一的品格。学校与老师的重心也应该是学生而不是名利,以学生为本的学校和老师也必会获得社会的认可。

东财没有入选双一流,也非985/211,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教育之心。

东北财经大学:不是双一流,那又怎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校名二字虽简单,却是全体学子的招牌。有人因为他未能评上985/211而失望,有人因为他未能抓住命运的尾巴成为“双一流”而“嫌弃他”。但依旧有更多人手举这块招牌,行走在阳光的大道上,经历风雨,把招牌举得更高,让更多人看到。

当你抱怨,感慨,伤心,为什么来到这样一所学校时,母校不是承担“让你失望了”失落情绪的罪人,他可能同你一样,内心有过无尽的努力,但结果不尽人意。这不是母校的错,但能够拯救母校与你于水火之中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当你步入社会,请多一点勇气,让你的自信与能力,充分发挥,让校友们手拉手,把母校拥进荣誉的殿堂。

作者简介:十八,追求十分,爱好有八。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在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