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放捨身心,歸入名號,與南無阿彌陀佛一體,謂之“一心不亂”也。


“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一心不亂”,我們一般都以為是閉著眼睛打坐,很認真地專注凝念,然後一句阿彌陀佛,入定了,這叫“一心不亂”。這是從眾生這邊說的,形式化的東西太多,境界太低。


一遍上人說得很好,

什麼叫“一心不亂”?


就是把身心都放下,“放捨身心,歸入名號”,與南無阿彌陀佛一體,這叫“一心不亂”。跟阿彌陀佛成為一個人了,不就是一條心嗎?怎麼會亂呢?這叫“一心不亂”。這個立意就很高,不再說個人心裡是散心還是定心,跟這沒有關係,就是一心歸入阿彌陀佛。

所謂“歸入名號”,就是在名號當中;如果僅僅追求功夫,完全是在外面,在名號之外。“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要念到什麼樣?”你的心跟阿彌陀佛就是兩件事,沒有歸入名號之內,在外面做一種功夫。完全是兩件事、兩個人,怎麼能叫“一心不亂”呢?“一心”是我跟佛一條心了。

我們可以想像生活中的一種場景,比如你信靠一個人,你就一心信靠他,別人說一千道一萬,都不會挑撥你們的關係,這不就是“一心不亂”了嗎?不管再多的人說了什麼話,你還是完全信任他,這就是“一心不亂”。這種“一心不亂”就是彼此很放心,很默契,很活潑,是很好的狀態。

還有一種人,說“我不知道怎麼一心不亂地相信他”,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燈也不開,閉著眼睛,說“我一心不亂地相信他,我一心不亂地相信他,我很認真,很專注,我要相信,一定要相信……”,這種人是不是要送到精神病院?這不是有毛病嗎?完全沒靠倒對方。靠倒對方就是交出一顆心,完全信任對方就可以了,並不是做什麼功夫。

所以,我們信佛、唸佛,我們一心不亂,就是完全信靠阿彌陀佛,交出去,不是自己做功夫。就像人和人之間打交道一樣,非常簡單明白。

你把自己關在黑暗的房間裡,一心不亂地信靠對方,對方都覺得很可笑,你完全是做自己的事,跟對方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真的相信對方,就跟對方說一下,一切交給對方就可以了,你回家該做事就做事,該讀書就讀書。沒必要坐在那裡閉著眼睛,一定要如何專注,那還是做你自己那套功夫。你把這件事交給對方來辦,這跟你自己的功夫沒關係。

我們解決生死輪迴、往生淨土的大事,就要一心投靠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命,全舍,全交。因為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我們,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所以我們當然信靠這尊佛,完全交給他,然後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行也念,坐也念,想起來就唸,從今以後就全靠這尊佛了。

根本不會把門關起來,想在裡面達到什麼功夫,簡直多餘,讓人覺得可笑。那樣唸佛,佛不歡喜,眾生也不歡喜,自己估計也很費勁。


“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阿彌陀經》所言“一心不亂”者,名號之一心也。


若名號之外求心者,可雲“二心雜亂”,不可雲一心。


故《稱讚淨土經》說“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非機所起妄分之一心也。


很多唸佛人都被《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四個字絆倒了。這四個字,如果不按照淨土宗的教理來理解,而是按照聖道門自力修行來理解,幾乎是死路一條,就是一個大陷阱、大坑,沒有不掉進去的。

就像前面講的二河白道,貪瞋是我們的心,貪瞋心能做到“一心不亂”嗎?不可能。中間的白道,說“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這就是“一心”。


白道是什麼?


就是阿彌陀佛名號構成的願力白道,從東岸到西岸,跨過眾生的貪瞋水火之河。如果離開白道,離開名號,另外說“一心不亂”,那等於從白道上下來,掉到水火二河裡,自己淌到水火二河裡。

所以很顯然,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一心”就是名號之一心。

有人說“我在唸名號,我求一心不亂,我要達到一心不亂的功夫,這不就叫‘名號之一心’嗎?”當然不是。

“名號之一心”,名號本身就是一心,一心一意信靠名號,稱佛名號,這就是一心。不是把名號當作一種功夫、手段,然後唸到一心不亂,那就是在名號之外另有“一心”。

如果認為名號本身不清淨,認為名號沒有達到“一心不亂”,要另外修出一個“一心不亂”,很顯然,這就叫“二心雜亂”了。

也就是說,我心跟名號歸為一體,這叫“一心不亂”,名號成為我們的信心。

心要有體,信心從哪裡來呢?不是自己鼓勁就有信心。所以這裡引用《稱讚淨土經》,就是玄奘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慈悲加佑,令心不亂”,說不是自己做到一心不亂,而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加佑,也就是“名號之一心”,不是眾生根機這方面所起的“妄分之一心也”。


“一心不亂”,跟自己的功夫沒有關係


什麼叫“妄分之一心”呢?


眾生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妄想安立,在妄想安立當中,說“我在入定,我強力地制伏這顆心,讓它不起念頭”,不要說很難達到,即便達到了,它的本質還是虛妄的。

而名號當下真實,眾生稱名,歸入名號,跟名號成為一體,這就是真正的“一心”。這個“一心”,不管是有禪定的狀態還是沒有禪定的狀態,都屬於一心,善導大師稱之為“正定之業”。

正定之業,跟你是不是在打坐、心中是不是很靜定沒有關係,哪怕你拿著念珠散念,也是正定之業。因為一心歸入名號,這是名號本身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順彼佛願故”。

稱名是正當、恰當、決定往生之業,所以叫“正定之業”。不是看凡夫這邊,而是佛那邊決定下來的,這才叫“正”,才叫“定”。其餘的都是雜散之業,即使能修禪定,仍然屬於散。

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無上正覺,所謂“正覺華化生”,我們是如來正覺蓮花所化生的。這朵蓮花在風中搖曳,就會蓮香四散,妙香就飄灑出來,不管它是靜止還是運動,香氣總是四溢。因為它的本質是蓮花,是真實的。如果把下面的汙泥攪動了,就濁氣熏天,就太臭了。把它撈上來,風把它吹乾,再把它雕成一朵蓮花,請問這朵臭泥雕的蓮花會飄出香味嗎?當然不可能。

也就是說,凡夫妄心以為能制伏念頭,強烈地讓念頭不起,即使能做到這樣,也不會飄出香味。因為我們都是貪瞋煩惱的汙泥,用汙泥做成一朵蓮花,沒有香味。歸命阿彌陀佛的人,不管他是在大街上拿著念珠唸佛,還是在家裡唸佛,或者在佛堂裡打坐唸佛,都像一朵蓮花,不管在風中搖動還是靜止,都會飄出香味。

風就是我們過去的業風,它催動我們到這裡去,到那裡去,要辦一些事。但是,心裡這朵信心的蓮花、名號的蓮花是非常鮮活的,並不是沒有風的時候才香,才是一朵蓮花,不管有風沒風,不管動沒動,它都是一朵蓮花。泥巴雕出來的蓮花再好看,再像,再穩定,都沒有香味。

所以大家要明白,靠自力修行的“一心不亂”,不值得追求。


作者 | 師父

摘自|《唸佛金言錄》講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