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人生》:男人,唯有明白寒門的悲劇,方懂真實人生!

小說《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遙上世紀80年代創作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農村青年高家林高中畢業後,從民辦教師回到黃土地,又從黃土地跳躍到縣城通訊員,最後又回到黃土地的人生變化。

小說《人生》:男人,唯有明白寒門的悲劇,方懂真實人生!

這期間,主角高家林起起落落,生活彷彿就愛和這位有抱負的寒門開玩笑,時不時的就敲打一下。落魄時,收穫了劉巧珍樸素純真的愛,但最終卻被自己弄丟了;高光時,喚醒了黃亞萍浪漫熾烈的愛,雖轟轟烈烈,卻曇花一現。

小說《人生》創作的年代,正是我國城市化開始初期。城市對於每一個農村青年,都充滿了無比誘惑。城市農村之間的差距,無形中讓農村人產生自卑感,在不少人心裡,城裡人、商品糧貌似高人一等,吃皇糧的人也就產生了所謂的優越感。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路遙結合自己的經歷,創作小說《人生》,通過主角農村寒門高家林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在面對生活機遇和坎坷時,都不能丟掉奮鬥的雄心。每個人都是普通人, 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是偉大的。

小說《人生》:男人,唯有明白寒門的悲劇,方懂真實人生!

小說主人公,雖然生在農村,但是一直渴望飛出這片黃土地,不願意一輩子生活在村裡,淹沒了自己的才華。在高考失利後,成為了村裡一名普通的民辦教師,原本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幾年如願以償的轉為正式教師,成為國家公務人員。

然而,想法固然美好,現實卻總是捉弄人。民辦教師這一資格,經村裡能人高明樓一番打點,高家林被頂替了。對於他自己而言,頭上的天空塌了,他最不願意回到的農村,由不得他選擇了。

經過一番掙扎,高家林終於賭氣般接受了這一現實。外出幹農活,不顧一切瘋了一般,磨破了手指也不休息,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是為了吃夠所有的苦,把最苦的事情都做到了,還有什麼不能做到的”。

生活就是這樣,人生落魄失意時,往往也有好事情悄悄到來。村花劉巧珍看到高家林重新回到農村後,原本已經壓在心底的愛意又開始冒了出來。劉巧珍走進了高家林的世界,重新點燃了生活的鬥志,他倆自由戀愛,共同想象著美好的未來!

小說《人生》:男人,唯有明白寒門的悲劇,方懂真實人生!

然而,高家林內心深處作為知識分子的不甘,並沒有因為有了巧珍姑娘就熄滅了。當得知叔父專業回到地方時,在馬佔勝的安排下,終於融入城市並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這時的高佳林,為了早日脫離自身的自卑,他也兢兢業業,遇事衝到一線,為自己迎來了周圍人的目光,他自己也很享受這種被人羨慕的感覺。

都說慾壑難填,高家林也是這樣。

當自己身份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時,在高中同學黃亞萍幾番熱烈的表達後,高家林的內心發生了第一次煎熬,特別是知道黃亞萍有意相帶自己去南京時,對於城裡人身份上的認同,讓他產生了焦慮。經過一番思索後,他丟掉了手裡的金子——劉巧珍,接納了黃亞萍。

小說《人生》:男人,唯有明白寒門的悲劇,方懂真實人生!

可惜好景不長,高家林最終在被人檢舉揭發後,又被迫回到了農村,這時候善良的巧珍姑娘也已成親。高家林的事業、生活、人生,到頭來又是一場空。

為什麼寒門高家林,明知自己愛的是巧珍,依然放棄自己的初心呢?

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所謂的身份認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渴望走進城市裡的農村青年,好不容易抓住一飛沖天的機會,唯一看重的就是如何繼續保持內心優越感,而且這種優越感只能越來越高。正是源於這種原因,高家林背棄了與巧珍的約定。

小說《人生》:男人,唯有明白寒門的悲劇,方懂真實人生!

另外一方面,來源於高家林個人內心的自卑,從進城賣雞蛋自己各種藉口和撒謊,都赤裸裸顯示了他內心的自感低人一等。正是這種強烈的感覺,才有了後面成為通訊幹事後,他急迫的想和過去告別。雖然最後高家林再一次回到了村裡,對於他來講這一段經歷給他的到底有哪些收穫,只有他自己知道。

路遙通過塑造高家林這個角色,想告訴讀者,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大困難,都不要自暴自棄。不論身處哪種境遇,都不要感覺低人一等,而是要突破自卑心,超越自我。

正是因為這樣,小說《人生》最後一章中,作者用了“並非結局”這四個字,開放式結尾令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

小說《人生》:男人,唯有明白寒門的悲劇,方懂真實人生!

生活中,不少人都出自寒門,人人都渴望向往美好生活。有人因為自感低人一等,不敢努力奮鬥,終於碌碌無為一生。也有人化悲憤為動力,用來鞭策激勵自己,改變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小說中寒門高家林雖然最終敗給了現實,回到了農村。但是他奮力想改變自己命運的拼搏卻激勵了無數青年人,堅持自己的夢想,堅守自己的內心,勇敢邁出人生第一步。

生活,用詩人北島的話說,“生活,就是網”。每個人都要努力衝破這張網,去看外面的世界,創出自己無悔的人生!

-END-

本文系李侃雜談館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