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洗禮下,
商場餐飲的情況如何?
記者在4月18日實地探訪了山東省濟南市的恆隆廣場和世茂廣場。
它們位於濟南市泉城路核心商圈。
疫情之前,曾是濟南最火爆的商場,涵蓋了商場正餐區、快餐、茶飲、小吃等,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商業綜合體。
之前,每逢週末,這兩家商場的幾乎每個餐飲店都處於排隊狀態,現在這些餐飲恢復如何?
【小時餐飲時報】記者親自苦守商場一天,
給大家帶來實錄——
8個門只留2個進出口,進門必須掃碼測體溫,商場內人氣少影響餐飲
記者採訪的兩個商場,都有8個門。
這兩個商場的幾個進出口都位於不同街區,方便各處的顧客進出。
疫情後,這兩個商場就封閉了多數入口,只留下2個供顧客掃碼測體溫。
這就導致有些顧客需要繞道1公里才能走到商場入口。
記者在商場內看到,雖然是週末,但兩個商場的客流量都不多,只有三三兩兩逛街的顧客。
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商場餐飲的恢復。
這兩家商場的餐飲區比較分散,而較為集中的室內餐飲小吃街都在商場頂層。
茶飲小吃類人氣旺,個別店鋪處於排隊狀態
點評:
奈雪的服務員告訴我,現在多數訂單仍靠外賣支撐,雖然堂食的顧客很多,但相對於疫情之前的營業額還有很大差距。
總體來說,堂食的營業額處於持續上升階段。
除了喜茶和繼光香香雞外,其餘幾家店都處於商場的一樓入口處,屬於顧客一眼就能看到的黃金位置。
而且茶飲小吃的多場景消費的特徵,屬於顧客逛商場的走食類必備,是其恢復較好的重要原因。
自助餐類兩極分化:
有的要等19桌
有的店內只有服務員
△佰燒自助餐已經有19桌在排隊
點評:
佰燒位於電梯口,是顧客上下樓的必經之地。
我家牛排位於商場頂層的餐飲區,它的周圍都是網紅特色餐飲,而且頂層的人流量沒有電梯口的人流量大。
這是兩家自助餐生意相差較多的主要原因。
影院附近餐廳基本沒生意
△靠近影院的半天妖烤魚。疫情前是“排隊王”,現在沒有客人。服務員告訴記者,當天午餐時間只有3桌客人,營業額不到500元
點評:
商場雖然復工,但影院、KTV等帶有聚集性質的配套系統還未開工,這就直接影響了附近的餐飲。
加上疫情期間帶給大眾的過渡防範心理還持續,大眾進出商場的意願還不強烈。
所以不少商場出現了全場品牌員工人數多於商場一天人流量的尷尬情況。
大中餐類多做優惠,但仍很難吸引顧客
△閆府私房菜推出秒殺活動來吸引顧客,但效果甚微。服務員告訴記者,當天中午只接待了3桌客人
△高第街56號只有1桌客人
點評:
很多客單價較高的大中餐,現在多數都推出優惠活動自救,但效果並不理想。
而且,佔商場餐飲多數的大中餐品牌,多是
非剛需性餐飲。對顧客來說,它們就是體驗型、場景型和改善型消費,用餐頻率偏低,這也導致其恢復較慢。
網紅特色餐飲風光不再
△洪班長韓國炸醬麵在開業之初,就是眾多“吃貨”的打卡地。如今受疫情影響,門店沒了往日的熱鬧
△董小姐地鍋也沒有客人
△這家網紅餐飲只有1桌顧客,記者採訪時,正巧有一位外賣員在取餐
點評:
疫情之前,網紅餐飲靠著特色的裝修和爆炸式營銷吸引了不少食客。
但疫情之後,它們的生存倍加困難,只能靠著外賣增長銷量。
火鍋類沒迎來報復性消費
知名品牌堂食客人少
△大渝火鍋無人排隊,也沒有堂食客人。等候區的位子被堆起來
△兩家商場的老闆戀上魚客人並不多
△這三家火鍋店都沒迎來報復性消費
△喜家德所在的室內餐飲一條街人流量很少,其門店沒有堂食的顧客
△喜家德附近店面的生意都不好
△以往排隊的南京大牌檔沒有客人
△煌品三汁燜鍋沒有客人
△西貝有2桌客人
△味千拉麵沒有客人
最後——
通過一天的實地“臥底”,
【小時餐飲時報】記者發現,
一、商場餐飲仍然是疫情餐飲的“重災區”,恢復難度大;(政府發消費券的城市,表現會明顯好一些)
二、商場茶飲等年輕消費品類,恢復較快;
三、剛需快餐類,恢復最快;
四、商場內大正餐恢復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