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人沒見過的老照片:50年代太原街熱鬧非凡,天翻地覆的高坎村

瀋陽人沒見過的老照片:50年代太原街熱鬧非凡,天翻地覆的高坎村

50年代的太原街

瀋陽,這座城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燕國在瀋陽建立了邊哨侯城,秦滅六國後,派大將秦開統轄這裡,並用夯土築城,並使得侯城初具規模。到西漢時,遼東郡中部都尉治繼續設在這裡。


瀋陽人沒見過的老照片:50年代太原街熱鬧非凡,天翻地覆的高坎村

太原街附近的衚衕

隨後歷經東漢、南北朝、隋唐直到契丹建立遼國,將侯城重新修築,並定名為“瀋州”。公元1261年,元朝大將洪茶丘統領的高麗軍民萬戶府改為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治遼陽故城,1263年,高麗質子綧也被任命為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治所設在瀋州,這樣就出現了同一個單位兩套人馬的尷尬局面。最終在1296年,對兩處的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進行了合併,兩處治所各取一字,合稱為“瀋陽路”,就此瀋陽之名便出現在了中國歷史當中。


瀋陽人沒見過的老照片:50年代太原街熱鬧非凡,天翻地覆的高坎村

瀋陽故宮附近的牌樓

明朝時,1386年瀋陽路改為了瀋陽中衛城,因此瀋陽也被稱為瀋陽衛。瀋陽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還是要數後金時期。1625年努爾哈赤將都城從遼陽遷往瀋陽,瀋陽也就此成為後金的都城,並就此成為了整個東北地區的政治中心,後又將瀋陽改為盛京,這一稱呼一直流傳至今。即便是在皇太極稱帝建立清朝,清兵入關以後,遷都北京以後 ,瀋陽作為龍興之地一直是清朝的陪都,在當時全國的地位中僅次於北京。


瀋陽人沒見過的老照片:50年代太原街熱鬧非凡,天翻地覆的高坎村

遼寧賓館

新中國建立以後,50年代時瀋陽作為遼寧省的省會,擁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人口達240萬,是當時全國僅次於上海,北京,天津的第四大城市。當時在瀋陽有著機械、電器、汽車、紡織等工廠,是全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

瀋陽的鐵西區是新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村,在1952年的時候建造了173棟三層的工人住宅,總建築面積達28萬平方米,並配有下水道、路燈等完善的市政設施。當時共有7000戶工人家庭3.3萬人居住在這裡。中小學校,幼兒園,公共浴室、醫院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是當時全國學習的樣板。


瀋陽人沒見過的老照片:50年代太原街熱鬧非凡,天翻地覆的高坎村

瀋陽郊外的高坎村

瀋陽城郊的高坎村農業合作社也是當時全國的樣板。高坎村當時共有農民160戶,778口人。通過農戶之間組成的生產互助組,共有土地29畝,1954年時小麥總產量達到了22000斤,參加農業合作社的社民每戶平均4頭豬,15只雞,徹底改變了過去農民吃不飽穿不暖的歷史。


瀋陽人沒見過的老照片:50年代太原街熱鬧非凡,天翻地覆的高坎村

瀋陽郊外大青村農村合作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