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長橋——琉璃河大石橋

燕谷長橋——琉璃河大石橋


燕谷長橋

古鎮長橋——琉璃河大石橋

琉璃河石橋(大圖請橫屏查看)

有種感覺,

明明是身邊熟悉的人或事物,

一旦你認真的探究它時就會突然感到陌生,

這次是家鄉的一座古橋,

據說它還有個名字:燕谷長橋

是“良鄉(房山舊稱)八景”之一。


幾經修繕的石欄望柱,

百年車轍下凹凸不平的橋面,

還有清淤時挖出的多塊精美的石碑,

不知道流經它的是怎樣的一段歲月。


古鎮長橋——琉璃河大石橋


琉璃河 宋 范成大

煙林蔥茜帶回塘,橋眼驚人失睡鄉。


健起褰帷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鴛鴦。


琉璃河石橋始建於明靖嘉十八年(1539年),南宋詩人范成大此時所過應為木橋,但從詞句中可看出兩岸林木茂盛,河中鴛鴦眾多。


雪後過琉璃橋 宋 文天祥

小橋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馬踢。

遊子衣裳和鐵冷,殘星荒店亂鳴雞。


此詩為南宋丞相文天祥率領宋軍抵抗元軍,在廣東戰敗被俘後被押解回京路過琉璃河而作,情景固然有些淒涼,卻是此處為南方各省進京要道的佐證。


琉璃橋四望 明 頓銳

晴天虹影臥平湖,倒浸蓬山貝闕圖。

白浪眼窮風浩渺,彩雲空闊氣虛無。

三江近海思歸範,萬柳縈堤不姓蘇。

早晚月華波上動,恍然龍女弄明珠。


到明代從頓銳這首詩中可看出,當時河水波瀾壯闊宛如湖面一望無垠,這也正是水勢太大木橋屢遭沖毀而建石橋的原因吧。

注:貝闕(bèi què)指龍宮水府


琉璃河橋上春望 呂蘊華 長橋建築勝蘆溝,一樣前朝舊跡留。 官柳兩行隨路植,清溪三面抱村流。 輪蹄絡繹稱名鎮,商賈衝繁集上游。 最是沿河春景好,帆飛蓬轉滿汀洲。


這首詩則可看出後世這裡滿是繁華的景象,據說到了民國期間,琉璃河鎮稅幾乎為良鄉城與竇店鎮兩地總和。

古鎮長橋——琉璃河大石橋


我的少年是在琉璃河度過的,家居住在大橋附近,當時覺得琉璃河鎮很大,時常驕傲對人說: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

大石橋給我留下了很多童年記憶。據老人講大石橋有四百多年曆史,與盧溝橋一樣有名氣。橋的東南角和西北角有兩座石碑,當年還看到大人們在石碑上拓片(文革中破四舊時石碑被造反派拉倒毀壞)。東南角的石碑旁有四個直徑有20Cm的小石井(大家都這麼叫,深度有半米,不知是幹什麼用的,我猜想可能是插旗杆或柱子一類的東西)。

端午節到了,人們又到了吃粽子的時候。不由得想起當年家家戶戶包粽子,米是使用江米或黃黏米,餡兒是大棗或紅豆餡兒,還有葦子葉。米和大棗葦子葉提前一天泡好,包好的粽子上鍋烝四、五個小時。粽子的香味兒飄得很遠,人們聞著香味兒,感覺太美了。現在很少有人自己包粽子了,買來的粽子大多不是用葦子葉包的,味兒不對。 說到葦子葉不由的想起大石橋北邊的葦塘,在公路東側北起劉李店,南到橋頭獸醫站一片葦子地,那時我大概有七、八歲吧,在葦子長高時候常到這裡劈用來包粽子的葦子葉。葦塘裡常見到血鱔、烏龜等等小動物。有一種鳥兒,當地人叫它“葦扎子”在葦塘裡飛來飛去,不時發出清脆悅耳的叫聲,“爪兒雞-------爪兒雞------爪兒爪兒雞------”。閒暇時當我想起兒時的葦塘、耳邊就會響起“葦扎子”的叫聲。

麥收季節到了,學校也開始放假,大熱的天到河中去游泳是小夥伴兒們最開心快樂的事,(當地把游泳稱為洑水)因為發洪水,大石橋從南數第二個橋洞成為主航道,這裡水最深,河底沙土地,是最適合游泳的地方。

每年大石橋下都會來一群漁民,聽說是白洋淀大李村人,他們用車拉來漁船、魚鷹,就住在橋東邊兒一戶姓賈的人家裡,漁民們在船上生火做飯,當地的人覺得很新鮮,尤其是孩子們,都來圍觀看熱鬧。捕魚前要先把魚鷹的脖子用草繩繫上,防止它把魚吃下去。捕魚的場面十分壯觀,大橋上河兩邊圍滿了人,只見漁民們高聲吆喝,腳跺船板上,發出 ‘咚咚“的聲音,各個手拿竹竿不時擊打水面,魚鷹躍入水中,追逐捕魚,遇到大魚時,會有幾隻魚鷹一起把魚抬出水面,漁民趕緊用網抄子把魚和魚鷹撈上來,捕到大魚會獎勵一條小魚,它會更賣力氣。

古鎮長橋——琉璃河大石橋


當年大石河裡生長著各種水草(當地稱為苲草),人們生活比較困難,糧食不夠吃,有的人家就會把苲草和棒子麵活在一起,做成貼餅子或胡餅吃。我吃過味道還不錯。現在要吃它可不容易了,怎麼也得算野味了。夏秋之季苲草茂盛,不知是哪裡的飼養場的人就會來收割。他們車停在大石橋東邊大約100米處(據聽說這裡以前是個碼頭,還有一個碼頭在二街的十字路口西面羊圈北)。工人們先在河兩邊拉起一道繩索,然後穿上高過胸部的防水皮褲,拿上大鐮刀順著河道向上遊一路收割,割下的苲草會順著河水流到繩索處攔下,工人們再把苲草撈上岸裝上車運走。現在估計沒這景兒了!哎!

大橋中央西側偏北,距離橋大約4、5米處有一個鐵柱子斜靠著橋,它邊長大約為15公分X30公分,露出地面的高約10米,人們都稱它為《鎮橋樑》。側面可以看到當年鍛造時留下的一層層痕跡,由於常年風吹日曬柱子已變得黑亮黑亮的,沒有一點鏽蝕。聽老人講:它就是大橋的鑰匙,它要是倒了,大橋就會垮塌。好像是六十年代末的秋天,來了幾個人帶著工具,聽說是水泥廠回收隊的,他們順著鐵柱子向下挖,因挖出水來了也沒挖到根部,就從露出的部分鋸斷了,就這樣《鎮橋樑》當廢鐵回收了。

《鎮橋樑》就這樣沒了,它與橋頭的石碑,一孔橋的《四大名山》一樣只能存在人們的回憶之中了。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人們很狂熱,更不會想到它的價值,一回想起來,真是覺得太可惜了!


古鎮長橋——琉璃河大石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