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寶寶接種疫苗後出現這幾種症狀,要立刻就醫,不要猶豫!

疫苗是寶寶健康的保護傘,相信不用多說,爸爸媽媽都知道打疫苗的必要性。


但很多爸爸媽媽還是會很擔心,打完疫苗後寶寶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


其實大多數寶寶打完疫苗後不會有什麼大礙,但有少數寶寶會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


案例:


寶媽1:


“寶寶昨天打完第二針乙肝疫苗後,今天突然吐奶好嚴重,比如睡著睡著突然哭起來,然後奶水會從嘴邊和鼻子流出來,還有喂完奶沒幾分鐘又從鼻子嘴巴冒出來,這種嚴重吐奶是打完疫苗後抵抗力變弱的反應嗎?”


寶媽2:


“寶寶三個月了,4天前去打了脊灰疫苗第一針,今天突然發現他的腿上和後背都出現了大片的紅點,網上查了說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紅疹,這種就是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嗎,該怎麼辦啊?”


那問題來了,這些情況是寶寶接種疫苗後出現的不良反應嗎?當寶寶打完疫苗出現不良反應時,爸爸媽媽要怎麼護理呢?需要喂藥嗎?


就這些問題來為大家做一次全面大揭底,有需要的家長可以收藏起來哦~


01

為什麼接種疫苗後寶寶會有反應?


大家都知道疫苗可以用來預防疾病,但是很多人卻不清楚它的原理。


疫苗其實是用各種病原微生物和它們的代謝產物製成的,也就是說人類將各種可以導致疾病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等方法,降低它們的傷害力,製成自動免疫製劑。


這樣一來,接種後人體就能產生相應的抗體,獲得對應疾病的免疫能力,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再次接觸到同種病原微生物時,就不會再被感染侵襲了。


也正因為疫苗這些特殊的成分,以及不同的體質的寶寶在獲得免疫的過程中會有不同表現,所以接種疫苗後有些寶寶會產生反應。


02

接種後一般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


1、一般反應

這也是最常見的反應,如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等,如果不嚴重可以給予對症治療和觀察,腹瀉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體溫超過38.5可以服用退熱製劑。


如果出現注射部位的紅腫、疼痛,可以冷敷觀察,出現病情加重時及時到醫院就診。


家長注意寶寶接種疫苗後出現這幾種症狀,要立刻就醫,不要猶豫!


2、異常反應

異常反應相對來說比較少見,但常常比較嚴重,需要重視。


1)感染:


一般為局部化膿反應,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可用魚石脂軟膏或紅黴素軟膏塗於患處,如果膿腫較大,需要排膿引流和抗生素全身治療。


2)無菌性膿腫:


表現為注射部位由較大紅暈慢慢發展為硬結,常有痛感。


輕者熱敷即可,一段時間後可慢慢變小自行吸收。重者容易形成潰瘍,需要手術治療。


媽媽們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將硬結弄破,避免繼發感染。


3)暈厥:


程度較輕時僅有心慌、四肢麻木、噁心等反應,嚴重時會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涼、肌肉鬆弛甚至失去知覺。


如果寶寶有此類反應的苗頭,要立即呼叫醫生,並將寶寶放平,抬高下肢,鬆開過緊的衣物但注意保暖。


一般短時間內是能夠自行恢復的。為了避免此類情況,在接種疫苗前,不要讓寶寶過度疲勞或恐懼,也不要讓寶寶餓著肚子,寶寶生病時更不能強行接種疫苗。


4)過敏性皮疹:


一般不會在接種後馬上發生,常在幾天內出現,多見蕁麻疹,寶寶會訴說瘙癢。


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嚴重時也可以口服氯雷他定口服液進行抗過敏治療。


家長注意寶寶接種疫苗後出現這幾種症狀,要立刻就醫,不要猶豫!


5)血管神經性水腫:


在注射後1-2天內,注射部位的紅腫逐漸擴大範圍,面部、肢端、關節等都可能受累。


一般兩三天就能好轉,可以口服氯雷他定口服液,嚴重的話建議到醫院診治。


6)血清病:


發病早期的症狀容易和血管神經性水腫混淆,但不會短期好轉,而是出現病情加重,繼而發熱、嘔吐等,因為可以危及神經系統和影響腎功能。


媽媽們一旦發現寶寶有類似症狀,還是應該儘快送往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7)過敏性休克:


由過敏引起的嚴重反應,發病一般急驟。患兒會出現胸悶氣短、面色潮紅、皮膚瘙癢等,也可出現呼吸困難、手足冰冷、失去意識。


第一時間進行搶救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所以打完針後不要急著將寶寶帶走,應該在醫院觀察30分鐘確認寶寶各方面沒有異常表現再離開。


8)疫苗相關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介導疾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硬化等。此類疾病非常少見,常常與寶寶的自身免疫情況有關。


03

不同疫苗接種後可能出現的反應


卡介苗

接種後1-2周局部出現結節狀紅腫,4-6周局部形成膿皰或潰爛,8-12周可癒合,之後能見到直徑小於1釐米的瘢痕。


膿皰形成和破潰期間不要熱敷,保持清潔乾燥。


如果膿皰過大或有腋下淋巴結腫大超過1cm的情況,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並進行免疫疾病的檢查。


乙肝疫苗

常見的反應為輕度發熱和注射部位疼痛。


可以如前處理觀察,如果高熱持續或寶寶小於2月齡,建議醫院就診。


家長注意寶寶接種疫苗後出現這幾種症狀,要立刻就醫,不要猶豫!


脊髓灰質炎疫苗

常見反應為發熱、腹瀉、嘔吐、煩躁。


低熱的寶寶可以進行物理降溫,觀察體溫變化。


腹瀉和嘔吐的寶寶注意補充水分和補液鹽,如果寶寶持續煩躁還是建議就診。


百白破疫苗

常見的反應為注射部位紅腫疼痛,一般幾天內可好轉。


發熱一般為低熱,胃腸反應比較少見。


如果寶寶有點嗜睡要密切觀察,一直睡不醒就要去醫院了。


麻疹/麻腮風疫苗

注射部位的疼痛紅腫一般幾天內可以好轉。


輕度發熱不會持續太久,注意護理即可。


少數寶寶會在1-2周左右出現皮疹,2-3天即可緩解,瘙癢嚴重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


流腦疫苗

常見反應仍是發熱、注射部位疼痛和皮疹,如果出現較嚴重的嗜睡、情緒異常等反應應及時去醫院。


肺炎疫苗

除了輕度發熱、注射部位疼痛,還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一般短期內可以自行恢復。


水痘疫苗

發熱程度和寶寶體質有關,多為輕中度發熱,有輕微皮疹的一般能自行消退。


甲肝疫苗

反應輕,發熱較少見。


家長注意寶寶接種疫苗後出現這幾種症狀,要立刻就醫,不要猶豫!


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的反應中,發熱較多見,一般為低熱,可有注射部位的紅腫、疼痛。如果出現其他不良反應建議及時就診。


輪狀病毒疫苗

該疫苗為口服疫苗。


部分寶寶可有嘔吐、腹瀉等輕度的胃腸反應,可伴有低熱,2-3天可以好轉。


如果寶寶出現嚴重高熱、較大的情緒變化、意識模糊、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嚴重的腹痛腹瀉或嘔吐、注射部位紅腫面積超過2.5釐米或持續擴大、全身較嚴重的皮疹或出血點等,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檢查和處理。

寶爸寶媽們,你們在給寶寶大疫苗的時候有沒有出現什麼症狀,是怎樣處理的,可以在評論區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